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個多世紀的工業自強路

2019-06-24 17:38:50李少威
南風窗 2019年13期

李少威

過去兩年,美國變了,這是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的。

單邊主義,關稅大棒,反復無常,蔑視規則,“坦誠相對”的利益算計,一步步遠離冷戰結束以來對“普世價值”的傳教士般的執念……

表面看來,特朗普對世界各國一視同仁,不區分對象,上去就是一頓拳腳,然而中國人心有明鏡,美國是有重點的,這個重點就是中國。目前聚焦在華為和5G,但這只是全方位遏制的突破口而已。

這一天遲早會來,平心而論,來得已經不算太早。自從21世紀初中國再次開啟重工業化進程以后,對中國的“預防性遏制”就已經成為美國的戰略重點。只是很巧,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美國忙于反恐戰爭,無暇他顧。于是,中國又獲得了十幾年的窗口期,繼續埋頭發展。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2018年已經接近日本的3倍,是德國、法國、英國總和的1.5倍;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此后除2016年外年年都是第一。

2018年,習近平提出了“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成為我們觀察中國所面對的宏觀環境的基礎背景。變在哪里?根本在于經濟,世界的經濟重心正在從西方向東方—具體說來就是中國所在的東亞—轉移。

這在工業革命以來,前所未有。

如果僅從經濟總量來打量,這一變局并沒有什么大不了。按照李嘉圖創生的比較優勢理論,美國專注于金融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占據價值鏈頂端,而中國在制造業上持續發力,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滿足西方消費主義社會的日常需求,兩下相安無事。問題在于,中國日漸向高科技領域攀爬,這就相當于把刀叉伸向了美國的盤子。

“修昔底德陷阱”的邏輯,未必是新興大國主動向現存大國提出挑戰,另一種可能性是,現存大國首先掄起大棒—目前的現實就是這樣。

特朗普的一切看似瘋狂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同樣的目的—讓制造業回流美國。二戰以后,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約莫20年時間,就被日本、東南亞替代,美國轉而通過制定和維護規則,占據金融和科技制高點。進而中國工業崛起,成為世界工廠,重構了世界工業格局。

直到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燃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球一片哀鴻,美國才意識到經濟虛擬化的后果。美國制造業在世界上依然強勁,但在國內經濟結構中占比已只剩15%左右。身在其位的奧巴馬總統,于是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

特朗普把奧巴馬貶得一無是處,但他不但繼承了“再工業化”戰略,而且把它推向極端化。

特朗普把奧巴馬貶得一無是處,但他不但繼承了“再工業化”戰略,而且把它推向極端化。世界老大美國用它的極端行為告訴世人,工業永不過時。歷史也是這樣給出結論的:英國稱霸,因為工業;英國衰落美國取而代之,因為工業;美國相對衰落和中國日益崛起,同樣因為工業。

近現代史上,所有的大國崛起,都是工業崛起,所有的大國衰落,都是工業衰落。這一點,中國從1840年以后就已經看得一清二楚,中國的近現代史,無非就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的歷史。所以,今天的所謂“貿易戰”,對中國的意義和其他與美國存在貿易摩擦的國家相比,大不一樣。

目前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居世界之首,但工業化的完全實現,尚需時日。

挨打和挨餓

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四個阿拉伯數字代表著兩個漢字—“挨打”。

“挨打”這個詞聽上去就像是兒戲,但對于中國人而言,這就是現代化的動力。改革、革命、再革命、繼續革命、和平建設……目的都是為了擺脫“挨打”的處境,100余年,一以貫之。放眼世界,沒有另外一個民族,100多年的發展是依據這樣一種邏輯的。

鴉片戰爭,清軍的紅夷大炮射程為4公里,英軍火炮最大射程超過5公里,結果就一目了然了—“挨打”。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開始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當時的先輩對事情的肯綮,是把握到位的—中國之所以輸了戰爭,是因為對方船堅炮利,而這一表象的差別背后是國家工業能力的差距。于是,曾國藩、李鴻章張羅起江南制造局,左宗棠辦出了福州船政局。前者制造武器,專心炮利,后者塑造平臺,注重船堅。

中國的近代工業,從避免“挨打”起步。官方可調動的資源,都傾向于軍事工業,造船,制槍,鑄炮。軍事工業需要煤炭,煤炭需要采礦、冶礦,采礦冶礦需要運輸能力,于是提出對鐵路的需求,鐵路建設需要鋼鐵……洋務運動拉出了一整個重工業鏈條。

所有的環節,都依靠制造。而曾國藩知道科學原理和技術知識是制造能力的基礎,所以江南制造局不但從事生產,而且還翻譯和傳播西方科技。江南制造局,是今天的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造船廠制造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

中國的工業化,從重工業開始,從今天的視角看,這很不符合常理。然而,近現代世界的“常理”,就是叢林社會,弱肉強食。因此,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展一直以來就有的一個“自強”底色,正是從洋務運動肇始。

洋務運動是中國的第一次工業化努力,彼時,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早已完成了工業革命,而中國還沒有解決“挨餓”的問題。清朝的人口,從初期的幾千萬,到18世紀增長到超1億,19世紀增長到超4億。一方面是因為糧食作物變革,番薯和玉米傳入中國,讓食物供給更充足;另一方面是政治支持,康熙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雍正的“攤丁入畝”,都為人口增長創造了條件。這里暗示的一個事實是,在一個前現代社會里,所有的農業生產效率盈余,都會被增長的人口消耗殆盡。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里,這叫作“馬爾薩斯陷阱”。馬爾薩斯在其著作《人口原理》里說:“人口若不受抑制,便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卻僅僅以算術比率增加。懂得一點算術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

所以有西方學者說,康乾盛世,是一個“饑餓的盛世”。饑餓問題,一直要到200多年后才能解決。解決的手段,只能是工業化。

馬爾薩斯的整個人生,正好處于英國工業革命從開始到完成的時期,但他一生中從未察覺這個革命。工業革命是緩慢的,持續半個世紀以上,所以,不但馬爾薩斯,古典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同樣身在其中卻未能知曉。

然而后面兩位,仍然以他們的真知灼見,給我們提出了非常現實的問題。

工業化的精神動力

“馬爾薩斯陷阱”從歷史的角度看是一個真理,但它起作用的范圍僅限于前現代時期。

為什么今天仍然被人一再提起?因為,500年來,全世界真正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寥寥無幾。除了西歐、北美、東亞,很難找到其他在現代化上有說服力的國家和地區。也就是說,今天的世界其實大部分地方還處于前現代社會,真正實現工業化(約等于現代化)的國家,手指加腳趾,差不多就數過來了。

在工業化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現代化問題上,人類掉入了另一個認識陷阱。

軍事工業需要煤炭,煤炭需要采礦、冶礦,采礦冶礦需要運輸能力,于是提出對鐵路的需求,鐵路建設需要鋼鐵……洋務運動拉出了一整個重工業鏈條。

在早期,后發國家的所謂現代化,基本上就是資本主義化,但資本主義是有體系、有嚴格的階梯性的。這個階梯性,用沃勒斯坦的話說就是“中心—邊緣”格局關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不平等,體現為產業分工的不平等—中心地區從事高質量的產業活動,邊緣地區從事低質量的產業活動。

產業分工的主要依據,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里這樣說:“葡萄酒得以在法國和葡萄牙釀制,谷物得以在美國和波蘭種植,而金屬制品和其他商品得以在英國生產。”

比較優勢理論加上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邏輯上就非常嚴密了。你有我無,互通有無,工業國生產工業品,農業國出產資源,中心從事技術密集型產業,邊緣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兩下互補,公平交易,彼此不存在壓迫性關系。

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對此奉為圭臬,到今天依舊堅定如初。這一設想在理論上是完美的,唯一的問題是它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因為在這個十分理想的模型里,沒有考慮政治因素,因而就顯得非常天真。

事實上在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對此已洞若觀火,他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里分析了歷史后,發現主張自由貿易的英國在實踐中并未實施自由貿易政策。“當兩個國家彼此之間有著自由貿易關系時,售出制成品的一方所占的是優勢,而只能供應農產品的一方居于劣勢地位”,為了保持優勢地位,英國“甚至不許那些殖民地造一只馬蹄釘,更不許把那里所造的輸入英國”。

李斯特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揭示了自由貿易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被政治操縱的結果:“一個人當他已攀上高峰以后,就會把他逐步攀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上來。”占據優勢的國家,會利用這一套理論,試圖把處于劣勢的國家永遠鎖定在產業鏈低端。

歷史證明,每一個工業強國都會這樣做,而這正是今天中國面對的麻煩。

李斯特在當時就主張,處于劣勢地位的德國和美國必須拋棄“比較優勢”的桎梏,不能滿足于提供原材料從而成為工業國的附庸,而應該起而發展工業。李斯特的主張,直接促成了德意志關稅聯盟的建立,為德國工業化廓清了思想障礙,美國的后來居上,同樣是在這一主張影響下的結果。

在中國的工業化嬰兒期—洋務運動時代,中國人并不清楚這些已經存在的理論辯駁,但清朝有切膚之痛,這左右著它的行動。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名義上和清朝進行自由貿易,但直接結果就是它的東西賣不動。于是炮艦政策為之開路,鴉片貿易成為尖刀。正如有學者所言,“商品進不來子彈就會進來”,同樣地,紡織品賣不動,鴉片就會開路。

所以,中國一開始的工業化,就不滿足于做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傾銷的市場,而是直接切入高端的軍工領域,洋務運動,又叫“自強運動”。

自強,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工業化的基本動機,或曰精神動力來源。

矢志不渝的工業自強

“馬爾薩斯陷阱”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盡管不是他的本意—無論任何國家和民族,如果不能實現工業化,那就無法徹底擺脫“挨餓”困境。

所以工業很重要。

工業可以干什么呢?

第一,它生產很多東西,吸引人—今天的人們也許很難理解這有多么重要,如果沒有什么能吸引人,人就會造人—生孩子,從而消耗土地產出。

李斯特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揭示了自由貿易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被政治操縱的結果:“一個人當他已攀上高峰以后,就會把他逐步攀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上來。”

第二,它否定了“馬爾薩斯陷阱”—人類可以通過工業手段,解決生活資料增長速率跟不上人口增長速率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農業是靠天吃飯的,旱澇災害,都可能讓人食不果腹,而工業的介入可以無視四季與天氣,在技術控制下實現旱澇保收,以及更高的生產效率—這就是工業帶給我們的福祉。

因此,除了國家和民族的自立自強,中國的工業化還有另一個更加民生主義的意圖—它可以解決“挨餓”問題。

洋務運動,在中日甲午戰爭后破產了,中國的第一輪工業化灰飛煙滅。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研究西方,著書立說,在中國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在日本,他們的著作卻作為思想資源開啟了明治維新。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擊敗中國,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正是以工業化為基礎的近代化。

對日戰敗,近代化夢碎,讓一代人幻滅,也讓一代人奮起。

所以維新,所以革命。所以,像張謇這樣的狀元郎,會頂住漫天的流言蜚語去興辦實業。

革命以后,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機器工會成立大會上講話,他說:“無論何種工廠,造何種貨物,不用機器必不能發達。我中國開礦屢屢失敗,亦因往昔不用機器之故。所以機器可以灌輸文明,可以強國。”

孫先生這段話平平無奇,但它直接擊中了中國人的心理軟肋,挑逗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泱泱中國,因為工業不振而任人宰割。之后時逢一戰,列強無暇東顧,“縱容”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棉紡、面粉、絲綢、鋼鐵、造船等工業都有了相對寬松的競爭環境。我們熟悉的榮氏家族,正是在這個時期異軍突起;朱志堯創辦“求新制造機器輪船廠”,希望“稍酬義務于祖國”。還有范旭東、楊俊生等,紛紛響應。

不可否認,這一批真正的民族工業家中,大部分是受發家致富的動機驅使的,但在另一個維度上,從自強運動中繼承而來的實業報國思想,也是不容置疑的精神指向。

即便是蔣介石政府,也深知工業的重要性。“九一八”事變之后,有識之士錢昌照等人,力促國民政府成立資源委員會,希望及早實現工業化,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1936年資源委員會開始了工業建設,一年多時間里創立了21個工礦單位,主要領域仍是重工業,試圖解決的仍然是“挨打”問題。

中國傳統的實用主義精神,和工業主義是并行不悖的,這是中國能夠最終邁向工業化的重要文化背景。然而,無論是清朝還是民國,政治、軍事上的弱勢乃至附庸地位,決定了它們無法安定地通向目標。日本在甲午打斷了中國的第一次工業化嘗試,又在全面侵華戰爭中打斷了中國的第二次工業化努力。

在百年期待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場。

新政權面對的老問題

總有一種聲音,擔心當下的中國在開放進程中倒退,回到“自我封閉”狀態。這一憂慮非常善意,但顯然是多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70年歷史上,確實有一部分時間是閉鎖的,但并不是因為主動“自我封閉”,而是無可選擇。立國之后的“一邊倒”,是意識形態陣營對立的必然結果,這是保存這個新生政權的唯一選項。

從“巴統”的出現就可以一窺全豹。1950年,“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全稱是“對共產黨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這個有17個成員國的秘密組織,是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實施貿易管制的工具。美國政府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清楚地闡明了意圖:“對共產黨中國的貿易管制,不僅要阻礙其戰爭潛力本身的增長,而且要阻礙其工業化。”

工業的介入可以無視四季與天氣,在技術控制下實現旱澇保收,以及更高的生產效率—這就是工業帶給我們的福祉。

此時,中國即便想對西方開放,豈可得乎?

立國之初就爆發了朝鮮戰爭,百廢待興的中國迫使美國撤回三八線以南并坐下來談判。這一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確保了中國數十年的和平環境。也正是因為朝鮮戰爭,中國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工業化的重要性。李奇微說:“要不是我們擁有強大的火力,總能得到近距離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中國人可能早就把我們打垮了。”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就是美國的工業優勢讓志愿軍無法取得更大的戰果。

此后在蘇聯幫助下,中國開啟了新一輪工業化,“156項工程”動工,方向是重工業優先,目標是國家的獨立與安全—一如既往,避免“挨打”。1953年,周恩來總理指出“如果不努力建設自己的工業,特別是建設重工業,那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孫中山先生說過,我們要迎頭趕上”。后來“超英趕美”的“大躍進”,也與百年的自強動力直接關聯。

新生的中國在1956年制造出殲-5戰機,成為世界上少數能制造噴氣式飛機的國家之一;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梁。當時的中國,沒有市場機制來引導生產和刺激創新,替代性方案是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這種精神動員,一樣來源于中國工業化的自強底色。

今天人們看“大躍進”,主要看到的是一種荒誕。中國的確在此過程中付出了慘重代價,但并非毫無成就。武漢汽輪發電機廠、南京飛機廠和徐州的機械工業興起,都是成功的例子。這段時間里建設的基礎設施,以及中蘇關系破裂以后出于備戰動機的三線建設帶來的工業擴散,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工業崛起的重要基礎。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勒緊褲帶過日子”,是在“挨打”和“挨餓”之間優先解決前者。解決前者,為解決后者創造了條件。

1963年,毛澤東在審閱《關于工業發展問題(初稿)》時特意加了一段話:“我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共計105年時間,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戰爭,由于國內外各種原因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告終以外,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我國失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而告終。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

在毛澤東看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原因基本解決了,但第二個原因,“要徹底改變,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所以“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寄托于工業化的憂患意識中,凸顯的還是百年的老問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國最艱難的時世。前半期是孤立的,中國面臨著蘇美的雙重壓力,后半期和西方關系緩和,中西合作的工業化“四三方案”上場。無論是從孤立還是合作中,中國人都更加認識到獨立自主的重要性,延續到今天就是一句話:“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所以,即便在最艱難的時代,中國仍然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原子彈、氫彈、核潛艇、12000噸水壓機、殲-8戰機、轟-6戰機、無人機、導彈驅逐艦、69式中型坦克、遠洋船舶、雜交水稻……

崛起與沖突

1978年,改革開放。鄧小平帶著中國開始了新一輪工業化努力。事實證明,他的高瞻遠矚最終讓中國真正接近了100多年來的工業化夢想。

從鄉村集體工業開始的原始積累,到面向全世界的廣闊市場,中國的工業化真正以一種有自生能力的面貌活躍起來了,從而也真正靠近了現代工業。

市場告訴人們應該生產什么,以及應該如何改進生產;自由貿易讓生產出來的東西賣得出去,從而為生產規模的擴大與生產效率的提升供能;勞動力、自然資源、環境容量、制度靈活性以及政府參與的地區競爭,成了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優勢。

在改革開放后20多年的時間里,亞當·斯密、李嘉圖的真知灼見發揮了作用。得益于世界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和按照比較優勢進行的產業分工,中國在輕工業領域如魚得水,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成為獨步天下的顯學。

然而,這種與世界老大“兩情相悅”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一方面,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改變著世界經濟格局,另一方面,中國產業自然地以及有意識地向價值鏈上游漫溯,必然就會動了他人的奶酪。

有意識的漫溯,仍然是受歷史形成的自強動力的驅動,同時也來自當下的自尊需求。

即便在最艱難的時代,中國仍然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原子彈、氫彈、核潛艇、12000噸水壓機、殲-8戰機、轟-6戰機、無人機、導彈驅逐艦、69式中型坦克、遠洋船舶、雜交水稻……

技術引進換不來真正的先進技術,對此,北京東風電視機廠的廠長黃宗漢的體會很有代表性。在合作中他最終發現:“人家就是騰出自己的場地、資金、技術力量來搞更先進的東西,才把這些東西給你了……它(日本三洋公司)不把這些東西都轉給我,在日本就是一堆破爛貨。”

技術引進的結果,當然有利于提升中國工業的技術水平,因為自身落后太多。但對于技術先進國家而言,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不過是在幫助他們消化落后的產能,并且這些落后產能還能賣出高價。

董明珠在2001年試圖向日本企業購買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但對方說:“這種技術我們是不會賣的,因為它現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董明珠說:“日本人一句話打醒了我們……所謂合資技術是落后的,先進的東西不可能到你這里來,那么,唯一能夠改變我們命運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獨立創造。”

很快,格力就自主研發了中國首項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又相繼生產出世界第一臺超低溫數碼多聯機組,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心式冷水機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中國工業化在20世紀初形成的利益驅動與實業興國的復合動力結構,100年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工業家們的心胸。也正是在21世紀初,中國再次開始了重工業化戰略。

這一次是在市場推動下的自然升級,它在各個產業領域都共同指向了核心技術。航天、高鐵、大飛機、先進戰機、港口機械、特種船舶、大口徑射電望遠鏡、量子通信、信息工業……紛紛崛起。這一階段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用機器來批量生產機器”。

而此時,中國和美國的矛盾就真正出現了,正如李斯特所說,先上去的人開始踢梯子。

華為的任正非先生,對此早有預計,也正因如此,他成了中國工業自強的代表性人物。2000年,華為曾考慮以100億美元的價格把企業賣給美國,但在最后時刻放棄了。放棄之后,任正非預料華為很快(他精確預計到2020年)就將和美國在山頂上狹路相逢,于是早早開始了自主研發上的“備胎戰略”。

和歷史經驗完全一致:當政治走到了前臺,自由貿易就迅速失效。接下來的10年、20年,注定是中國工業化史上另一個蕩氣回腸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香蕉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95在线 | 欧美a级在线|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人人艹人人爽| 91成人精品视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欧美亚洲欧美|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久久77777| 超碰色了色| 久久77777|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va在线| 久久福利片|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色综合天天操|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五月婷婷导航|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