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期民族主義和疑歐民粹主義興起,但5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顯示,一個覆蓋全歐洲范圍的政治空間正在形成。近幾十年來,投票率首次超過50%。雖然民族主義政黨在許多國家表現搶眼,但親歐盟政黨共同贏得了超過2/3的選票。
對地方性機構的需求也同樣強烈:應當在能確保有效執行的最低層級政府,實施政治決策。在選舉中表現搶眼的親歐盟綠黨,體現了這一原則:氣候保護是他們的首要任務,理應在歐盟和全球層面加以解決的同時,盡可能強化地方上的治理工作。這種對大陸/全球和地方層級的雙重強調,縮小了民族國家的管轄范疇。
單憑一己之力,游離于大型跨國機構之外的小國,將很難駕馭大國和超大型企業。因此,歐盟的超國家政府實例,應當激勵非盟等其他機構。
各國在全球層面展開不同程度的合作,但并未實現主權共享的目標。如果全球原則的每次應用都需要展開單獨的多邊談判,那么全球治理將變得緩慢而繁瑣。共享主權將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現有的多邊體系,造就了與國家官僚體系大相徑庭的超國家觀念。其工作人員往往被批評為“漠不關心”或奉行“精英主義”,但卻為大洲和全球層級的地方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補充。與國家官僚機構相比,他們往往對能克服“最薄弱環節”和“囚徒困境”的解決方案情有獨鐘。
這種將大洲和全球層級的共享主權與地方性原則相結合的多層次正式治理方法,理應得到日益超政府和超地區化的多渠道治理的補充。領導歐洲大學研究院全球公民治理研究小組的奧加德,倡導在全球等不同級別范圍內建立“云社區”,在這樣的社區中,每位公民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并建立電子投票制度。此外,“區塊鏈技術,”奧加德表示,“有助于聯合國授予每位公民身份。”而這一進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獨立于各國政府。
這種全球數字身份將補充國家公民身份,并實現全球投票:“一人一票”將就此取代“一國一票”。民族國家不會放棄主權,因為電子投票僅具有象征性;但投票結果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政府施壓。
奧加德的提案存在某些重要弱點。比如,中小國家的民眾不太可能很快在全球層級接受“一人一票”制度。盡管如此,奧加德引用了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調查問卷,其中有5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自認為更像全球而非國家民眾。結果可能部分反映了提問的措辭和調查的樣本,但它同時表明,近年來新民族主義的崛起可能更多代表了威權主義領袖的政治策略,而不是基層民眾的情緒與愿望。
盡管它可能也反映出年齡稍長者試圖確保安全的反應,但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均表現出愿意建立相互聯系,并從全球角度思考問題。隨著超國家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這將導致多層次和多渠道的治理形式更容易在未來誕生。
在多層次和多渠道治理體系中“嵌入”技術和市場,將賦予人們最佳機會來管理即將到來的變革。上述體制應當對民族國家形成補充,同時納入能應對更大經濟規模和依賴程度所帶來問題的全球治理因素。它在保護“和平”這種最珍貴公共產品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我對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所提出的“負責任的民族主義”持懷疑態度。包容新民族主義及威權主義領袖的言論,就是向虛假的現實主義屈服。雖然民眾將繼續熱愛自己的國家,但民族主義卻不應成為我們對治理問題進行反思的起點。
坐視對手制定游戲規則的人永遠不會獲勝。相反,我們必須戰勝身份政治及其替身深化人類分歧的企圖,并確保“負責任的國際主義”成為我們完善治理的核心訴求。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中文版。凱末爾·德維斯,曾任土耳其經濟事務部長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現任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