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海 馬曉潔 呂嘉春
教育直通人心,新時代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刻反映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價值追求,中國大力發展國際教育回應了人類命運共同通體的重要實踐要求,表明了中國教育的責任使命擔當,也為未來世界范圍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最近的幾十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將國際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大量培養國際生,重點培訓精英學生,讓其歸國后能成為其國家各行各業支柱人才,成為留學國與國際生來源國的交流合作的友誼之橋。因此,來華留學生教育是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近年來一路一帶倡議的實施,留學生的來華高校留學的人數直線上升,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近五年,全國來華留學生人數從328330人增長到442773人,增長率為34.86%,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數從142027人增長到223998人,增長率為57.72%,高于全國來華留學生的年增長率。
來華留學生教育要為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另一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會為來華留學生教育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在全球化與多樣化相交匯的時代,大學不僅受到全球多樣性的影響,也承擔著為未來培養人才的特殊責任。全球化背景下因種族、宗教、文化、價值觀等問題引起的沖突時有發生,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民族、宗教交互在一起。大學,作為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青年人才的重要“大本營”,如何做好來華留學生生管理工作?
一、制定全國統一的培養留學生的標準,參考世界高校培養留學生標準,構筑教育質量共同體
全世界留學生的培養標準千差萬別,以我國醫學專業為例,醫學專業有其特殊的性質。醫學是精英教育,在進行留學生培養的時候,容納差異的存在,但也要制定統一的國家培養標準,以此比較各高校間教育質量的差異,以形成中國來華留學生的統一規章制度。參考澳洲醫學專業管理國際留學生的辦法,
主要是建立統一的入學考試,提升留學生學醫的準入條件,做到精英化培訓。這樣才能夠保證來華留學生的質量,并且做到醫學專業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專業學習的品牌。我國高等教育的各個專業要得到國際認證。現在我國正在對各個專業進行專業認證使其達到全國的專業標準。同樣的,如果我國有專家能夠牽頭對各個專業進行國際化標準的制定,并且專業都進行國際化的專業認證,這樣來華留學生接受教育的時候,就相當于是達到了國際化的標準,對于學生回本國就業,或者再去世界各國進修時,無縫對接,從而也塑造了中國留學生教育事業的品質保證。 將學術權力完全交給第三方組織, 參考澳大利亞醫學專業的做法,其醫師協會制定醫學教育的質量標準,并依照政府的委托,履行部分政府對教育的部分行政職能,對各高校醫學教育質量進行檢查,以督促教學的運行,保證高校的留學生醫學教育質量。
二、以提升留學生管理人員素質為抓手,優化留學生教育管理
相對于國際上的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的特點是擁有一支專業的留學生管理人員。留學生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也成了培養留學生人才的關鍵點。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看留學生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首先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其次是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較強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最重要的是留學生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綜合的文化素質,能夠認識到來華留學生各國文化的差異,成為留學生在華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促進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提升留學生管理人員的素質及國際視野,是做好留學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
三、加強校園信息網絡建設,提升學校服務質量
校園環包括了各種公共基礎設施,網絡環境,衛生資源環境。網絡跨越國界,也是來華留學生聯系中國與其國家的重要渠道。加強有關留學生的網絡信息建設國際一體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園內各部門咨詢,就必須將學校網站各部門添加全球各種通用語言,例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語言版本。 學校可以建立留學生微信公眾號,或者留學生論壇,也將來華留學生通常在華遇到的問題例如簽證政策、體檢事項、保險、獎學金、留學生制度等資訊以Q&A的形式發布在各種平臺上,方便留學生。這些網絡平臺不但可以被動地列出各種資訊,也可以通過鏈接各種在華網站主動推送實用的信息到留學生手機平臺,包括各種社會時事和文化推廣。
四、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構建多元文化校園
我國來華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尊重文化差異,求同存異,成了開展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關鍵原則。大學需要加強青年學生的國際理解教育,幫助學生理性認識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和挑戰,提升學生的開放、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國際視野,從而養成國際使命感和責任感,致力于為人類社會的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國好故事和好聲音的源泉,講中國好故事,第一步要做到的是,建立一支優秀的嶺南文化國際傳播的人才隊伍,在高校中中國概況課程的教師及留學生管理輔導員就是這支隊伍的核心。其次,還要培養留學生講好中國好故事的能力。這個任務在高校中就體現在留學生學習中國概況課程的過程中,課堂上能否給予學生充足文化體驗之旅,或組織講好中國好故事的演講比賽等形式,均是培養其講好故事的能力的重要步驟。 再次,文化國際傳播的人才隊伍也應該了解留學生本地的文化,在講好中國好故事給留學生聽的同時,也要通過與留學生的交流,使中國好故事更好轉化成留學生本土語言所講的故事,提升故事的宣廣度和深度。最后,建立來華留學生的校友會,加強高校與畢業生之間的聯系,將在外國的華人校友和我校畢業的留學生根據國別融合成一個大的校友會,加強校友間的聯系,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總體,以達到資源和文化的共享和融合。
五、結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期國際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概念帶有極大的創造性和前瞻性,體現了中國睦鄰友好國際精神的傳承和創新性發展。而做好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環。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看來華留學生教育,高校應該提升留學生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國際視野,提升學校服務質量,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文化教育等,把留學生教育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杜玉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譜寫新時代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篇章——在2017年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2017年10月28日.
[2]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12-2016).
[3]教育部“來華留學教育培訓團”.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借鑒意義[J].國際教育交流,2018,(1):37-51.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