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勤 陸海燕 盧海燕 沈軍華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經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226562)
水稻專用緩控肥是由江蘇省如皋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江蘇威爾盛肥料有限公司根據水稻需肥規律和當地土壤特點研發的一種新型水稻專用肥,該肥料肥效周期長,施用后可改變農民在水稻生育期多次追肥的習慣,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省工、節肥、降本、增產、增效的目的。為驗證水稻專用緩控肥在如皋市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為該肥料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筆者于2018年進行水稻專用緩控肥的應用效果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如皋市搬經鎮湖劉村13組一農戶責任田內進行,試驗田土壤為砂壤土,土壤全氮含量為1.043 g/kg、有機質含量為14.643 g/kg、速效磷含量為8.456 mg/kg、速效鉀含量為38.88 mg/kg。
供試水稻品種為“鹽粳13號”。供試肥料為水稻專用緩控肥(24-4-12)、水稻30%專用肥(15-6-9)、40%專用肥(28-0-12)、尿素(氮含量46%)。
試驗設處理(1)空白對照,處理(2)常規施肥,處理(3)—(5)施用水稻專用緩控肥,具體肥料運籌見表1。試驗為大區示范,不設重復,每處理面積186.76 m2,各處理間筑田埂覆膜防竄肥。
水稻于2018年6月15日進行機插,每667 m2栽插1.64萬穴,6月23日追施分蘗肥的同時拌和除草劑進行除草,其它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水稻成熟后割方測實產。
由表2可知,各處理的高峰苗數均出現在7月23日;7月2日—7月23日,處理(1)、(2)、(3)、(4)、(5)的每667 m2日莖蘗增長量分別為0.849萬、1.153萬、0.989萬、0.881萬、0.962萬苗,其中,處理(2)的日莖蘗增長量最多,其他4個處理的日莖蘗增長較緩慢。

表1 試驗各處理用肥情況 (單位:kg)

表2 不同處理對水稻莖蘗數的影響(單位:萬苗)
由表3可知,水稻上部三葉的總面積以處理(3)為最大,以處理(1)為最小。施用緩控肥的處理(3)、(4)、(5)的上部三葉總面積分別比常規施肥處理(2)增加21.49%、12.24%、5.47%。

表3 不同處理對水稻上部三葉葉面積的影響
由表4可知,從有效穗數來看,除處理(1)外,其余處理間相差不大;從每穗實粒數來看,處理(2)最高,為107.64粒,處理(3)、(4)、(5)分別比處理(2)減少7.93、5.41、9.38粒;從結實率來看,處理(3)、(4)、(5)分別比處理(2)高2.99%、3.14%、3.53%;從千粒重來看,處理(3)、(4)、(5)分別比處理(2)增加1.85、1.81、1.76 g;從每667 m2理論產量來看,處理(3)最高,為628.97 kg,處理(3)、(4)、(5)分別比處理(2)增產16.40 kg、減產1.71 kg、減產23.27 kg。

表4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
由表5可知,處理(3)的每667 m2凈收益最高,為1 528.56元,比處理(2)增加2.56%,投產出為1∶10.17;處理(2)的每667 m2凈收益次之,為1 490.36元,投產比為1∶10.11;處理(4)、處理(5)的每667 m2凈收益均較處理(2)有所下降,投產出分別為1∶10.11、1∶11.13。

表5 各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肥料相比,水稻專用緩控肥的肥力緩慢釋放,在基肥中施用緩控肥后,水稻生長后期不用再施肥,在本試驗條件下可減少施肥2次; 從在田莖蘗數增長情況來看,施用緩控肥處理的水稻莖蘗數在前期增長緩慢,這有利于水稻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減少水稻紋枯病的發生;施用緩控肥可提高水稻上部三葉的葉面積;施用緩控肥對有效穗數影響不大,但可增加籽粒的結實率及千粒重;在本試驗條件下,以處理(3)的產量最高,處理(5)的投產比最好。因此,建議在生產上加大對水稻專用緩控肥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