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新 邵益棟 夏秋霞 吳德君 錢媛媛(江蘇省江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14431)
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是江蘇省江陰市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特別是稻曲病,不僅會影響水稻的產量,還會影響稻米品質。為篩選出適合江陰市的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的新藥劑,2018年江陰市植保站選用75%肟菌·戊唑醇WG、40%氟環·稻瘟靈SC、10%嘧菌酯微囊SC、75%肟菌酯·戊唑醇WG 4種藥劑進行田間藥效比較試驗?,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江陰市周莊鎮長南村一農戶承包田內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46”,栽培方式為機插秧,于2018年6月14日移栽。
試驗設處理(每667 m2用藥量):(1)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WG,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20 g;(2)40%氟環·稻瘟靈懸浮劑(SC,江蘇華農生物化學有限公司)80 g;(3)10%嘧菌酯微囊懸浮劑(SC,通州正大農藥化工有限公司)75 g;(4)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WG,湖南東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 g;(5)空白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22.2 m2,于2018年9月10日下午(破口率為20%)第1次用藥,9月17日下午(齊穗期)第2次用藥,每667 m2兌水40 kg,用手動噴霧器噴細霧噴施。
1.3.1 安全性考查
藥后5 d、10 d、15 d,考察各試驗藥劑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
1.3.2 防效調查統計
于施藥后16 d(10月3日),考察各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采用雙行直線取樣法,每小區取10個點,每點5穴,記載總株數、總病株數和各級病株數,計算病株率、病株防效、病情指數、病指防效。病株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病株防效(%)=[(對照區病株率-處理區病株率)÷對照區病株率]×100;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各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100;病指防效(%)=[(對照區病指-處理區病指)÷對照區病指]×100。
于施藥后22 d(10月9日),考察各藥劑對稻曲病的防效。每小區考察稻穗400穗(共考察4個點,每點查100穗),調查記錄總穗數、發病穗數和發病粒數,計算病穗率和百穗病粒數,然后計算病穗防效和病粒防效。病穗率(%)=(各處理區發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百穗病粒數=(各處理區病粒數÷調查總穗數)×100;病穗防效(%)=[(對照區病穗數-處理區病穗數)÷對照區病穗數]×100;病粒防效(%)=[(對照區病粒數-處理區病粒數)÷對照區病粒數]×100。
據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均生長正常,無明顯藥害發生,說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水平下,對水稻生長無不良影響。
由表1可知,施藥后16 d,處理(1)對水稻紋枯病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均為各處理之最高,分別為65.4%和70.9%;處理(4)次之,分別為64.0%和69.1%;處理(2)居第三,分別為53.3%和61.7%;處理(3)對水稻紋枯病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差,分別為39.2%和47.3%。

表1 各處理水稻紋枯病、稻曲病防效對比
由表1可知,施藥后22 d,處理(4)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最高,為57.8%;處理(1)的防效次之,為54.7%;處理(3)居第三,為51.6%;處理(2)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最低,為39.1%。處理(1)和處理(4)對稻曲病的病粒防效最高,均為73.8%;處理(3)次之,為67.6%;處理(2)對稻曲病的病粒防效最低,為51.7%。
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施75%肟菌·戊唑醇WG 20 g和75%肟菌酯·戊唑醇WG 20 g 對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均有較好的防效,每667 m2施10%嘧菌酯微囊SC 75 g、40%氟環·稻瘟靈SC 80 g對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的防效一般。
由于本試驗供試的水稻品種為晚熟稻,其稻曲病的發生程度相對較重,在本試驗藥劑用量水平下,各處理對稻曲病的防效均不夠理想,因此建議在稻曲病重發生年份,適當加大藥劑用量,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