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寧


摘 要: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問題不僅關乎效率和公平,也關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適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從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核心內涵出發,從經濟增長、資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社會穩定等方面,構建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體系,并以浙江省衢州市為例,運用因子分析法、灰色關聯度模型測算適度性評價指數,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優化建議。
關鍵詞:城鄉收入;適度性;經濟增長;社會穩定
中圖分類號:F12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0-0146-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收入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城鄉收入差距是否適度呢?適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優化資源配置,但是如果收入差距過大,就可能會影響經濟持續增長,影響社會穩定。浙江省衢州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的方略,城鄉經濟已有了較大發展,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7 592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36 188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2 949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18 421元,但衢州市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人均純收入之比曾在2006年達到2.71∶1,對衢州市城鄉收入差距的適度性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現有文獻對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評判以及測度方法等方面。首先在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方面,顧海兵認為,適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會超過農民的承受范圍、損害經濟效率和經濟發展,不會影響社會經濟穩定;沈時伯認為,適度的收入分配差距體現于基尼系數處在合理的區間。其次,在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評判方面,李實認為,中國收入差距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城鄉,但沒有出現兩極分化;顧海兵認為,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在2007年已經接近重警狀態。最后,在適度收入差距的測度方法方面,大致可分為數值論、影響論兩類。數值論是根據某個差距指標取值確定適度差距,如Sala I.Martin等用基尼系數和人均GDP差異分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程度。影響論是根據收入差距的外在影響來進行分析,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收入差距就是適度的,反之為不適度,具體包括計算收入差距與社會、經濟等子系統的各種協調度或是運用計量模型實證分析收入差距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看出,現有文獻在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與評判分析方面不夠科學,在適度性測度方面,相比數值論,影響論更為全面綜合,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體系與測度方法
1.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體系。城鄉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本文認為適度的城鄉收入差距是在一定時期內,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既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又有利于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和實現社會穩定。根據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本文從城鄉收入差距、經濟增長、資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社會穩定等方面出發,同時考慮數據的可得性,設計了評價指標體系(如下頁表1所示)。
2.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測度方法。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涉及城鄉收入差距、經濟增長、資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社會穩定多個方面,各指標因素之間又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可以用因子分析法對指標進行數據處理。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對各年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之后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然后依據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標準確定前m個公共因子,最后利用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以方差貢獻率為權重計算出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X)、以及各分類指數Y1、Y2、Y3、Y4。
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可用灰色關聯度模型測算得到,以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X)作為比較序列,以分類評價指數作為參考序列,計算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與分類評價指數間的關聯系數?孜i(t),(i=1,2,3,4),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為C(t)?孜i(t),(i=1,2,3,4)。借鑒已有學者研究成果,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的劃分標準如下:0 三、實證分析 1.數據來源與說明。本文用衢州市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開化縣、常山縣、龍游縣的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分別代替農村與城鎮人口,其他數據均是從《衢州統計年鑒》《衢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資料以及實地調研中整理計算得到,個別年度缺失的數據利用線性外推法擬合計算。 2.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測算。本文利用衢州市的統計數據以及各指標的計算公式,測算得到衢州市2005—2015年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X、分類評價指數Y4。選擇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X作為比較序列,分類評價指數作為參考序列,測算得到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與分類評價指數的關聯系數?孜1、?孜2,以及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C(如表2所示)。 3.結論與建議。從本文表2可以看出,一是2005—2015年間,衢州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從0.6081增加到0.7204,其間呈波動性上升,均值為0.6634,表明城鄉收入差距總體上處于弱度適度的狀態。二是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子系統的關聯度0.7792,處于基本適度狀態。城鄉收入差距與資源配置效率子系統的關聯度為0.5893,處于輕度不適度狀態。城鄉收入差距與收入分配公平子系統、社會穩定子系統之間的關聯度分別為0.6161、0.6691,皆處于弱度適度狀態。 為了提高衢州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水平,建議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增加社會財富總量;鼓勵技術創新,加快技術進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資本水平;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處理好分配中的公平與效率;進一步消除戶籍制度壁壘,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與居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資源配置效率的整體提高與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 張原,薛青梅,胡冰.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適度性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2]? 何幫強,洪興建.基尼系數計算與分解方法研究綜述[J].統計與決策,2016,(4). [3]? 葉藝勇.江門市居民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與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8). [4]? 孫敬水,于思源.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適度性問卷調查[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12). [5]? 冉光和,潘輝,吳利.中國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變動趨勢:1978—2010[J].統計與決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