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摘 要:高校社團聯合會,作為服務與管理校園社團的學生組織,服務的體現形式及內容,是體現學生職能部門的關鍵之處。社團聯合會如何服務落實,服務到位,可以從社團發展歷史中去尋找定位。
關鍵詞:高校社聯;社團服務
一、我國高校社團及社聯發展簡史
(一)高校社團發展史
1.始于愛國政治
從京師大學堂開創我國第一個群眾性大學組織“抗俄鐵血會”開始,我國高校社團已發展有百年歷史。從愛國熱心的初創,經歷了抗日戰爭的國家動蕩期,新中國成立因發展工業而停滯萎縮的歷史。作為高校社團,雖誕生于“圍墻之內”,但高校社團的發展時刻與國家時代齊步,是國家發展狀態的一種社會縮影。
2.發展于新中國家穩定建設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在這60年的國家政治發展歷程中,我國從穩定政權,保障國民基本安全,再到“摸著石頭過河”發展經濟,逐漸形成了以發展經濟為主的國家政治體系。緊隨我國改革開放的開始,我國高校社團進入了恢復繁榮期。在經濟發展呈社會中,科技、人文、藝術、體育等多元化的方式,滿足了高校學生對于興趣的需求,匹配了興趣廣泛的學生,使他們可以在“第二課堂”專注于個人興趣,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思維的碰撞。
(二)高校社聯發展簡史
高校社團聯合會(簡稱高校社聯)是現代高校統一采取的規范的機構名稱,基于學生社團存在而設立的,學生自我服務和管理的組織。高校社團的開始、發展背景時期,就與我國社會保持政治性的聯系,高校社聯在誕生時,基于社團發展背景,曾一度稱之為“學生社團管理中心”或“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體現了當時主要的社團管理職能。隨著社會發展,職能轉變的需求,名稱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現在的各高校社團聯合會,集支撐、協調、規劃、發展等,充分體現了社團聯合機構正在朝著服務的方向進行完善構建。
二、現有高校社聯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管理思維多余服務思維形成原因
這種思維存在思想層面,通過大多高校的制度上即可追逐到。首先,大多高校在出臺有關社團及社聯規章制度時,都習慣以“管理辦法”“管理規定”等字樣,充分體現了其權威性及強制性。各高校基于行政職能的構建要求,高校社聯受學校團委領導指導,從性質上具備管理社團的職能,社聯視為是對權利的一種轉接,而在服務思想上缺少轉接。雖大多社聯的宗旨中,包含服務宗旨,但在具體實施辦法上體現的幾乎是管理。
2.不重視社團與商業合作的平衡
高校社團到底能不能與商業經濟有所掛鉤?在社聯的管理下,本著服務的宗旨,應該是可以的。但很多社聯在涉及此類問題是,出現制度是制度,實行又是另一種情況。在我國處于穩定發展經濟的狀態下,大學校園作為學生走入社會的最后一個校園平臺,在學生滿足學業的情況下,此平臺的開放程度嗎,滿足不了社團的需求,甚至出現了阻礙社團發展的狀態。
三、社聯服務思想多于管理的優點支撐
高校社聯從本質上,更像是學校“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由本校學生組成。高校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共青團員,這一部分的學生既成了社團成員中的主要骨干力量,范圍又小于全體學生。社聯掛靠在高校團委,由團委指派一名或多名教師負責指導社聯工作,形成了學校授權社聯負責服務和管理社團的管理模式。所以社聯做好社團服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社團具有良好的學生基礎,服務影響全面
現代型高校,社團已成為各個高校的基本“配置”。高校學生樂于在社團中開展自己興趣愛好活動。由此自發形成了服務和管理組織。他們開始實踐類似于社會生產中的活動分工,在社團中鍛煉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因進入社團的學生對象又廣闊于學生會的選拔機制,在高校學生中擁有良好的學生基礎。若社聯能夠從思想層面、制度層面、實踐層面做到服務高于管理,這樣能充分發揮社團的創造性及活躍性。把服務做到社團組織,在集體中的感受影響學生的思想,并能給學生創造一個思想萌發的社團環境。
2.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服務影響廣大
社團活動大多屬于學生自發的實踐活動,在運作過程中必然會使學生進行已學理論知識的轉化及創新,彌補了課堂教學相對實踐教學的不足,靈活的吸引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的專長得以施展。學生基于興趣愛好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產生課堂之外各種興趣知識的主動性。主動性的形成會讓學生產生責任感,從而與學校一起維持良好的校園氛圍,也提高了課堂之外學生對時間的利用率。
3.社團活動是學生新的創新平臺,服務意義深遠
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有激情、有默契力、服務于其他學生又服務于個人(本人即用戶)、全體共同建設組織,擁有著互聯網創新思維需要的土壤。在此客觀環境下,學生能夠進行思維上的變化,漸漸孕育著創新思想,學生們會勇于探討,敢于實踐,用心體驗。創造符合時代變遷的學生活動。
四、提高社團服務模式的其它內容
1.加強社聯組成人員的服務思維
社聯中的學生工作者,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服務是首位,服務是管理的基礎,社聯作為團委的指導組織,應該是校團委服務的體現。在大多涉及到社團的具體制度條例上,服務字樣應該增多,約束和限制性的制度適當減少。以服務思維建立制度,以服務制度培養服務思想。
2.提供社團檔案保存的平臺
重視檔案服務,就是重視社團文化的傳承。按現有大多高校社團規則,社長一般是1-2年進行換屆。學生在學校是大眾化的校園環境,沒有個人獨有的空間。雖在社團內擔任職務,但在長期的社團活動中,對于整個活動的資料保存,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活動的完成的積累過程,是對與錯的實踐過程,包含在社團活動的“歷史”中。若能把社團檔案基于一個重視的方式保存,服務于后任社長,基于社團“歷史”累積基礎的發展角度,讓社團文化具備了“厚重力”。現在以單位制、公司制等社會層面已經實現了,若能使用在高校社團文化中,對整體會有很大的提升。
3.重視社團商業服務模式
現在我國社會體系是發展經濟體系,當校園與社會經濟接觸時,基于學生目前還缺少一定的警惕性,在校園內為學生創造安心學習的環境,避免學生接觸一些商業氣息,固然重要。但畢竟學生最終是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化的,這是人類的規律。高校是以培養社會需要為己任的,如果社會都不能讓學生有所接受,在教室還可以指導的范圍之內,學生去感受,何談培養社會需求。以學校職能部門,指導社聯,社聯服務社團,在這種體系下,指導社團接觸良性商業經濟,尤為重要。
五、總結
高校社團本就缺少類似學生會等相對的政治地位,社聯若以管理思維進行約束,作為一個學生自發的組織,很難在高校內有所建樹。社聯只有在大方向建立基于服務思維下的服務制度,才能發揮這個組織最大的積極作用。,思想的萌發、創新活動的實施、規則的下限支撐是社聯團結友好發展社團的基點,以服務制度激發大學校園學生文化活動,提高社團活躍力,社聯的一切管理要基于服務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一栗.淺談學生社團聯合會如何更好服務與發展學生社團[J].人間.2016.第23卷;
[2]李紅,江立員.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理念與實踐指導[J].人力資源管理.2016.第9期.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