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摘要]通過分析減稅政策的實施對工業、交通運輸業尤其是水路運輸行業、先進制造業的影響,探究增值稅減稅的可行性。
[關鍵詞]增值稅 減稅 實體經濟
一、為什么要減稅
2018年3月28日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完善稅制,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
一定程度上,減稅也在應對外圍壓力,外圍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美國減稅引發對全球制造業再布局的擔憂,2017年12月2日,美國稅改議案以51:49獲得通過,將企業稅從35%下調至21%。其二是貿易戰預期引發對我國創新行業崛起的挑戰,美國貿易戰的主要目標也是在遏制中國制造業的崛起。
二、政府實施了哪些措施
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
三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三、對多行業的影響
(一)工業企業
第一,中游行業減稅規模較大,這與中游行業體量較大、增值稅稅基較高有關。減稅規模排名前五的依次是電力熱力(151億元)、化工(141億元)、計算機通信(126億元)、非金屬礦制品(122億元)以及電氣機械(120億元)。
第二,上游行業利潤增幅較大,石油天然氣開采(8.3%)、煙草制品(5.0%)、電力熱力(3.44%)、石油加工(3.04%)、黑金冶煉(3.02%)等行業利潤增幅領跑。相比之下,下游行業利潤增幅較為有限,農副食品加工、儀器儀表、食品飲料、醫藥、造紙、文體用品等行業利潤增幅均不到2%。
(二)交通運輸業
對于交通運輸行業而言,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約15%,遠高于美國7%左右的水平,降稅有助于交通運輸行業作為社會承上啟下的紐帶運行更加順暢,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品價格優勢。
1.水路運輸企業獲利最大
增值稅率下調對水路運輸企業主要有3個影響——暫不適箱的貨物或將轉向集裝箱運輸,進一步優化運輸生產方式;公鐵水多式聯運價格方面會更有優勢,進一步促進多式聯運發展;運輸企業獲利增加后,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將加快交通運輸工具的轉型升級。
水路運輸企業受稅率下調獲利更多后,將會加大自身運輸基礎設施的更新,尋找更高效的運輸手段,進而促進整個水運交通運輸工具的轉型升級。
2.對水運產業鏈各界影響不一
第一陣地交通運輸工具的轉型升級,必將推進造船業的轉型升級。水運交通運輸工具的轉型升級,會對船舶在清潔化、高效化、大型化有更高要求,助力造船業朝著高效大型船舶、無人船、清潔能源船三個方向發展。此外,對于航運中心來說,增值稅率下調給出的利好空間,也會促使船公司從運輸企業向航運金融、航運保險、高端的服務業轉型,各地航運中心建設得以加快,航運中心的市場將更加繁榮。
(三)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先進制造業、研發服務業企業,代表著中國未來產業升級的發展方向,需大力扶植,降低增值稅率,促進工業企業現金流恢復,引領行業前行。本次增值稅改革將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中符合條件的企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對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在技術創新、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量購入高端設備等固定資產,如果不能及時抵扣,將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目前實現進項稅額一次性退還將大大減輕企業負擔,從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地升級換代,提升競爭力。
四、結論
(一)減稅順應當前國家局勢
從增值稅改革推出的時間看,此時減稅恰到好處。當前正值美國挑起貿易爭端,降稅推出的時機有利于刺激內需,實現投資平穩增長。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無論是之前的營改增,還是國地稅合并,乃至當前的增值稅改革政策,都宣示著中國政府加強監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決心。這一輪調整早已蓄勢待發,盡管力度較為平緩,但它作為系統性的財稅改革計劃中的一環,未來將會拉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序幕。
(二)有利于釋放內需潛能
2017年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4%,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隨著信息消費、個性化消費等消費形式日趨多元化,進一步擴大內需,釋放內需潛能,提高消費水平和層次,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尤為重要。增值稅作為間接稅,制造業企業可將稅負層層轉嫁,最終廣大消費者成為制造業企業產品增值稅實質承擔者。因此,降低增值稅17%稅率有助于降低制造業企業稅負成本,使得企業以更低的價格銷售產品成為可能,從而進一步刺激和擴大內需消費。
(三)增強企業實力,納稅人減稅獲得感顯著提升。
適度調整降低增值稅稅率,有助于降低制造業企業稅負成本,通過減少流轉環節稅額方式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率,增加制造業企業資本積累,進而為制造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R&D經費投入創造條件。此外,按成本加成定價法則,增值稅最終會在制造業企業產品銷售價格中體現,由于國內增值稅稅率高于國外,這可能成為同類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高于國外市場的促因,因此,降低增值稅17%稅率還將增強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制造業、交運行業等人工密集型企業盈利能力的回升有助于保障就業,利于社會環境的穩定。
可見,減稅是新常態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適時調整降低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率,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實體經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