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斌
[摘要]近年來農村黨員老齡化嚴重的現象日益突出,農村青年黨員的比例逐步下降。拓寬農村青年黨員來源、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齡化問題,已成為新形勢下急需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要積極引導,強化教育管理,構建長效機制,真正把優秀的農村青年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
[關鍵詞]農村黨員 老齡化問題
一、農村黨員老齡化中存在的問題
某鎮共有農村黨員1126名,其中60歲以上的486名,占黨員總數的43.16%,46歲至59歲的238名,占比21.13%,36歲至45歲的213名,占比18.9%,35歲以下的189,占比16.79%。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老齡化使黨員隊伍缺少活動,作用發揮不足。中青年農村黨員人數少,且年輕黨員外出務工、經商較多;高齡黨員年老體弱,不能黨員隊伍的作用發揮不足。帶領群眾致富的實際能力減弱。在日常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基本全部由支部書記、村主任、會計、計生專干分擔。作為群眾活動組織者的農村黨組織往往表現的軟弱無力。有的村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時,因到會黨員不足半數而無法表決。
二是老齡化使黨支部威望不高,黨組織吸引力不強。由于黨員老齡化嚴重、黨員素質不高,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黨員干部作風不正、黨建經費不足、辦公條件差等,農村黨支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威信不高,對群眾的吸引力不強。干部時常拿群眾沒辦法,基層干部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跑斷腿”、“磨破嘴”,依靠“關系”、“面子”等來組織群眾,對諸多“釘子戶”望難而止。很多青年農民對入黨持有無所謂的態度,主動要求入黨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老齡化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一是部分黨員自身困難,不僅難以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自己還需別人扶持;二是部分黨員宗旨觀念淡薄,理想信念動搖,混同于普通群眾,甚至不如普通群眾,在村級事務中起負面影響。
二、農村黨員老齡化的形成原因
一是近年來農村優秀人才減少。比較優秀的農村青年迫于生活壓力,或為了更好發展紛紛外出務工,一年中在村活動沒有幾天,留守農村的人群中多為老人和孩子。農村黨組織視野中的優秀人才很少,特別是優秀青年更少。
二是農村青年入黨積極性不高。不少農村青年認為加入黨組織后分散精力,占用時間,影響自己干活掙線,農村干部不僅辛苦而且清貧,加入黨組織不利于“發家致富”,一些農村優秀青年對加入黨組織的認識有偏差。2018年該鎮新發展黨員11名,其中農村黨員11名,35歲以下2名,長期居住在村10人。
三是老黨員基數比較大。全鎮農村黨員中2002年前入黨的就有670名,占全鎮農民黨員總數的55%。
四是不少離退休黨員返回農村。由于農村安靜又可以“回歸自然”,迎合了離退休黨員“返璞歸真”,“落葉歸根”等懷舊心理,再加上企業改革等方面的影響,不少在外工作的機關、企事業離退休黨員,及年齡較大的下崗工人,選擇返回農村居住,這也加快了農村黨員隊伍的老化。
五是農村人口平均壽命增高。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大大的改善,農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的平均壽命也在穩步提高,使黨員隊伍的平均年齡居高不下。
三、解決農村黨員老齡化問題的建議
近年來,該鎮始終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體現到發展黨員工作的全過程,注重從源頭上提高黨員隊伍質量,把加大發展農村青年,特別是35歲以下優秀青年加入黨組織,作為改善黨員隊伍結構,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齡化的一項重要舉措,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
一是“開源節流”。開源,即吸收優秀青年,節流,即繼續發揮老黨員余熱。做好青年黨員發展工作,是改善支部黨員隊伍結構,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與凝聚力的一種有效途徑。針對大多數農村青年外出務工經商,部分青年入黨積極性不高的實際,我們要進一步擴大識人、育人、選人視野,在留守農村的鄉土人才中發展黨員,在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在大學生村干部員中發展黨員,使一大批優秀青年進入黨組織的視野,建立起結構優化、隊伍穩定、素質較高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為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齡化儲備人才、打下基礎。要堅持對農村外出務工青年強化教育、定期聯系,特別是在其集中返鄉期間,要指定老黨員與其交流談心,提升他們在政治上追求進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此同時,在做好老黨員退居二線工作的同時,也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動員工作,積極鼓勵他們繼續為組織建設、村莊發展貢獻智慧余熱,通過“節流”,匯聚經驗力量。
二是優化支部結構。加強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對于提升黨組織凝聚力與戰斗力至關重要。為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力,可根據實際需要劃分不同種類的黨小組,使其“術業有專攻”,在某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增進支部戰斗力。進入新時代,學習成為吸收外界新鮮事物的必然選擇,加強支部學習建設,打造“學習支部”,適時組織理論、致富能力學習,成為一種提升認識能力的有效方式。與此同時,做好支部監督考核工作,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做好“創先爭優”活動,對于發揮黨員的積極性,避免“四風”問題的滋生,密切黨群關系至關重要。
三是提高支部威望,增強組織引力。充分發揮支部作用,對黨員實行積分管理制度,對于表現優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予以肯定,進行表彰;對于長期不履行職責的黨員,且未在期限內整改,按程序取消其黨員資格,在組織上純潔黨員隊伍,切實改善黨員隊伍的整體形象,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建立起一支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主力軍”。健全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由于基層黨員知識文化水平有限,又長期生活在固定的范圍內,思想觀念相對陳舊、工作方法相對簡單、法制觀念較為淡薄,黨員干部的綜合素養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改變這一現象,要積極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堅持黨員干部定期走訪群眾,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群眾權益,充分發揮黨員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進一步搭建聯系服務群眾載體,不斷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促使廣大黨員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升群眾的滿意度,把黨組織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增加黨員組織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