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和霞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也是人們提升修養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愉悅。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也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名言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的閱讀是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形成的。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學生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并從中陶冶情操,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培養他們健康的個性。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告訴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喜歡做,愿意做,才能夠做好。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學生就會擠時間閱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關鍵還在于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質疑。教師要激發學生樂于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來培養和形成學生的興趣。除此之外,語文學科教學本身的魅力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指導小學生閱讀,要讓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邊讀邊想。邊讀邊想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要一邊讀一邊想,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所想的問題應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綜合,有梯度有層次。
2.聯系上下文。學生要把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放在具體的語境里,聯系上下文,才能做到正確的理解。
3.聯系生活實際。當課文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時,教師要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經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4.聯系自身情感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是學生閱讀能力較高的一種體現,如果學生能聯系自身的情感,來體會課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就能和作者產生共鳴。
5.圈畫批注。學生讀書要學會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手到”和“心到”有密切的聯系。
閱讀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反復地閱讀積累,只有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現象,才能夠逐漸培養起孩子們濃厚的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學生對閱讀能力的掌握,是檢驗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絕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