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紫
伊朗電影人馬基德·馬基迪曾經以《小鞋子》聞名,這次擔綱印度電影《云端之上》的導演,更是將印度社會的深層絕望和個體卑微又頑強的希望結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則具有人性光彩的倫理故事。
販毒小混混埃米爾,在逃出警察的追捕后,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因此救了弟弟,卻以此威脅想要侵犯姐姐,塔拉情急之下誤傷老板而被判入獄。老板重傷在醫院,如果死亡,塔拉將因過失殺人而被判終身監禁,埃米爾為了救姐姐,不得不在醫院照顧這位“仇人”。得知兒子住院的母親帶著兩個孫女來到醫院看望,夜無歸宿,埃米爾不得不照顧著祖孫三人,并在這一相處過程中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云端之上》從獵奇開始,以真情結束,過程是極具印度特色的人生故事,人性中的惡、悲、喜都有所體現。埃米爾和他的仇人一家人相逢,既是偶然的際遇,也是必然的撞擊。
如果媚俗一些,大可以將《云端之上》比擬為《烏云背后的幸福線》,身為小小毒販的少年埃米爾,在電影中剛出現時并非是討喜的角色,正是他的魯莽和遷怒,才讓姐姐塔拉被洗衣房的老板侮辱,從而導致姐姐失控反擊,老板阿卡什生命垂危被送往醫院。
故事由此進入第二幕,埃米爾的本性得以充分展開,不拿自己當外人,淘氣又犀利的話癆性格在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當阿卡什的老母親帶著兩個孫女進城,埃米爾無奈之下被迫容留她們住下。埃米爾的人生路,腳下全是泥濘,天空中都是烏云,生活的本意就是活著,姐姐之外的社會關系從來沒有真情。
《云端之上》以這個少年的視角,在意外的事故之后,讓觀眾看到了現實的更多悲愁、真情和有意義的生活細節。埃米爾有機會重新審視與姐姐的關系,還要照顧仇人的家人,這些陌生人來到他粗糙而無方向的生活之中,反而帶出他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性格。
埃米爾和塔拉是相依為命的孤兒,從小到大都在底層困窘生存。他們與《何以為家》中被起訴的父母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父母已雙雙去世,不公正的命運向社會發問:印度草根如何改變自己卑微的命運,怎么跟上歷史的進程,能否搭上時代進步的快車?這些都是普通人必須直面的終極問題。
從《云端之上》主角之外路人的生命軌跡來看,答案不言而喻。人生的起點經不起追問,盡管每個人的人設初值千差萬別,然而還是可以細致認真地過一生。監獄之外的埃米爾,享受到了與他人親密相處的真實感。監獄之內的塔拉,也與從來就沒出過獄的孤兒卓圖相識。他們都結識了無辜的他人,他人并非地獄,而是行走著的普通人。彼此之間不再有先天的、被動的、外在的社會關系,大家都是純然的人類本我的角色,反而能夠發現原來人可以很單純,環境再惡劣,也能夠對孩子溫柔以待,即便身處貧困的深淵里,也能在泥濘中發現微光。監獄內外的這對姐弟,都挖掘了更美好的生活,走向了新的可能的未來。電影與現實存在著油花與水的擬態,電影反映的現實是存在的,解決辦法也清楚可見,然而隔膜也是極端的,最終絕大多數電影與現實相互遙望,彼此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