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截至5月25日,累計票房達3.37億元——誰也沒有想到一部黎巴嫩電影能成為中國市場的票房黑馬。
時間回到2018年的6月,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何以為家》在“一帶一路”電影周進行了戛納電影節之后的首次放映。影片導演娜丁·拉巴基和小演員贊恩·阿爾·拉菲亞來到上海,戛納電影節總監弗雷茂也來到現場為這部影片站臺。一票難求——首映當天,影迷的熱烈反響。
而后,上海國際電影節通過自己獨有的引進片綠色通道,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指定售票平臺淘票票以及路畫影視傳媒公司共同引進了這部電影。今年4月,《何以為家》在中國大陸得以發行,口碑發酵之下,電影票房逐步逆襲。
“沒有所謂的電影大國或是電影小國,好故事是通行世界的語言?!粠б宦费鼐€國家有著豐富歷史文化故事和電影人才,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臺,把這些資源介紹到中國,也把中國電影帶到這些國家去?!闭劶啊逗我詾榧摇返某晒?,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如此說道。
據了解,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征片,“一帶一路”沿線有53個國家和地區申報了1875部影片,數量進一步增加。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成員也進一步擴容。今年的“一帶一路”電影周將展映由各國成員電影節推薦的24部影片。此外,33個國家的38個電影節機構代表還將會聚上海的浦東新區,參與電影交流、圓桌論壇、文化之旅、電影之夜等一系列活動。

或許,在這些“一帶一路”展映影片中,下一部《何以為家》正在路上。
從2015年設立“絲綢之路”展映單元以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每年的創新升級,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人的交流和交往。
去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29個國家的31個電影機構成立了“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近一年來,又有孟加拉、伊朗、黎巴嫩、以色列、烏克蘭等國的7個國際電影節申請成為新成員,聯盟成員機構擴展到了33個國家38個成員機構。與此同時,各大成員之間也在“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的合作框架下,圍繞影片互薦、人才交流、成果共享等展開了積極合作。
去年3月,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舉辦首次中歐電影合作主題論壇,與歐洲電影人直接面對面談論案例、介紹政策,探討中外電影合作之路,積極參與的共鳴聲此起彼伏;去年11月,開羅電影節通過與莫斯科電影節合作,舉辦了“聚焦俄羅斯”系列影展;今年1月,白俄羅斯明斯克電影節與新西蘭電影委員會進行互動,就雙方的人才交流和影片推薦,達成了合作意向。
去年9月起,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啟“一帶一路”電影巡展,依托電影節聯盟平臺,成功將《阿拉姜色》《柔情史》《矮婆》《疲城》《我不是藥神》《女他》《無雙》《空山異客》等一批中國新片和影人推送到了各國電影節展映、交流。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論壇部主管莊微寰介紹,這些中國影片在當地展映都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交流當中,各地的電影人、觀眾也對中國市場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白屩袊娪按蛉氘數厥袌觯@得很好的發行,依舊困難重重,幾乎沒有成功案例;但這更顯得電影節展映平臺的可貴——因為這基本上是當地觀眾能夠看到這些影片的唯一機會?!?h3>助推產業合作升級尋找下一個《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的成功,可以說走出了一條電影合作引進的新路子: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針對藝術電影核心人群亮相和造勢,并形成口碑的初期發酵;國內發行商通過短視頻、口碑點映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推廣營銷,推動影片更大范圍的用戶觸達,帶動口碑進一步發酵,并最終推動該片排片率的上升。對于上影節來說,《何以為家》也是一次成功的試水,未來將產生的示范效應是巨大的。
為了讓“一帶一路”電影項目增加產業落地機會,上影節今年將首次組織市場放映,邀請國內外20余家電影發行公司代表現場觀摩、面對面洽談,切實促成交易與合作。因為是首次嘗試,受場地以及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市場放映主要以成片為主。未來,上影節還將思考把更多正在制作或是創意階段的項目帶到中國市場。一方面,滿足更多中國買家對于小眾文藝電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這些項目能夠得到更多資金與市場的支持。
“一帶一路”電影項目簽約儀式和合作論壇,目前已征集到了希臘、多米尼加、新西蘭、泰國、巴基斯坦等國的合拍項目。在浦東新區舉辦的“一帶一路”電影周開幕影片、“一帶一路”電影之夜等活動更是將“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辦成了中外電影人展開交流互鑒、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的一次大聚會。
通過“一帶一路”交流與合作,上海國際電影節想要為沿線和參與國家、地區的電影機構、電影人,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上影節將繼續做好服務工作,讓更多買家看到更優質的項目,也讓更多影迷欣賞到更多震撼人心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