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繁華之下的煙火氣息,組成獨屬于一座城市的奇妙質感。由CCTV-9紀錄頻道推出的系列紀錄片《城市24小時》(第一季),通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故事,為觀眾凝練出5座不同城市的獨特主題和記憶。
該片于5月20日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后,收獲了良好社會反響。由片中人物瑣碎生活故事組成的城市印象,以及他們與城市息息相關的情感共鳴,引發觀眾熱議。《城市24小時》制片人、總導演張旭表示,主創團隊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和觀眾共同發掘被忽略的城市的鮮明性格和獨特氣質。

《城市24小時》本季海報選用了“中國城市素顏寫真集”作為slogan。在張旭看來,素顏代表真實,寫真集則是在真實的前提下展現素顏的美好。主創團隊希望通過作品,表達“城市是我們的家園,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
2017年6月起,《城市24小時》創作團隊便在分集導演的帶領下,分別奔赴鄭州、武漢、深圳、成都、廈門5座城市,開始了為期695天的拍攝和制作過程。張旭表示,從創作者的角度而言,我們希望這部作品是用善意的眼光看待我們的生活空間。“生活中一定會有各種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但我們生活的空間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正向和溫暖的東西。我們愿意在真實的基礎上傳遞溫暖的內容,引發更多人對家鄉的重新審視,激發出更多溫暖和正向的情緒。”
與以景觀展現為主的傳統城市紀錄片不同,《城市24小時》攝制團隊以火車站值班站長、長江大橋維修工人、早餐店店主、互聯網員工等的工作生活為切口,展現了他們不分晝夜、嚴陣以待的職業素養,見證了城市中青年人永不言棄的人生態度,帶領觀眾和他們一起親歷城市發展奇跡下,生活的美好。
張旭表示,主創團隊想通過《城市24小時》喚起大家對自己生活城市的熱愛,體會自己和它血脈相連的關系,讓觀眾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生活空間中溫暖和美好的一面。“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未經粉飾和屏蔽的真實內容。”
在這種創作氛圍下,《城市24小時》鏡頭中的每座城市都擁有著獨屬于自己的特色和特質,向觀眾展現了一座座真實城市中,頗具煙火氣息的百姓生活。
在創作過程中張旭發現,作品的創作難度主要集中在前期籌備階段。一方面,主創團隊需要進一步明確作品的內容走向。雖然《城市24小時》的主人公是一座城市,但內容卻是以人的行為呈現整座城市的氣質和性格。主創成員在創作過程中容易陷入個人故事,忽略對城市特質的呈現。這就需要主創不斷修訂和調整創作思路,重新審視主題,回歸創作本源。
團隊面臨的另一難點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既有個性,又能夠代表城市性格氣質,同時又具有表現力的素人。這就需要從海量候選人中進行篩選,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取巧的渠道。張旭透露,調研過程大約持續了半年,《城市24小時》才得以正式啟動拍攝。
節目播出后一片贊譽之聲,當然也有觀眾發出不同聲音。如“武漢篇”播出后,就有觀眾提出,節目總是說長江大橋,卻沒有提黃鶴樓,并因此質疑節目組對城市代表符號的選擇標準。對此,張旭表示,每個人眼中的家鄉各不相同,主創團隊囿于節目時長等客觀因素限制,無法完全呈現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選擇一些大家共通的印象,快速引發觀眾共鳴的同時,凸顯城市獨特個性。這些元素對于生活在這座城市的觀眾而言,可能過于熟悉,缺乏新鮮感,“但我們會關注這些場景背后的故事,而非場景本身。”“有不同的觀點很正常,我們歡迎各種不同的聲音。因為它一方面代表著觀眾對《城市24小時》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好的創作思路,進一步完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