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雋
5月18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經視等單位共同協辦的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5·18國際博物館日”涵蓋了博物館相關項目發布、創新博物館文化傳播平臺亮相、高峰論壇、博物館之夜等活動。


作為“世界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唯一媒體協辦方,湖南經視負責整個活動的宣傳、策劃、執行,前后歷時3個月。活動當天,湖南經視新媒體平臺“芒果V直播”負責所有活動的全程直播。截至5月20日下午5時,微博、頭條、騰訊頭部平臺的“國際博物館日”相關話題總點擊量7.35億次,總留言討論量超60萬條,形成了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湖南經視搭建起“博物館朋友圈”,讓主流文化以更親切的姿態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
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的賀信中說道:“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019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正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如何秉承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何實現傳統與未來之間的創意鏈接,湖南經視通過創新,讓博物館文化熠熠生輝。
“博物館之夜”是當天活動的重頭戲,音樂家與百名觀眾共同完成的“鼓動湘江”音樂演出震撼首發;舞蹈與建筑藝術碰撞的“沉浸式現代舞”,靈感源自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此外,還有利用博物館空間完成的“阿卡貝拉”天籟吟唱、以文物實景為背景呈現的“家庭情景式音樂體驗劇:尋童謠”、博物館實景解密游戲“馬王堆符文之謎”、精美超高還原度的復原漢服及古代妝發現場走秀……古老文明、現代藝術、全民參與、輕松時尚,觀眾通過湖南經視及“芒果V直播”的直播、新聞、短視頻,切身感受到了“傳統的未來”這一主題的神韻!
由湖南省博物館(以下簡稱“湘博”)領銜的“根·魂——中華文明物語”特展,在本屆主題活動中備受矚目。來自全國22家博物館的30件/套展品無一不是重量級國寶。當天的直播,湖南經視記者以歷史發展脈絡,將這些國寶逐一串聯,向觀眾展現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文明畫卷。對于來自湖南的國寶:如代表秦始法度的“里耶簡牘”、彰顯西漢燦爛的“T形帛畫”、流露盛唐大觀的“唐摹王羲之《蘭亭序》”等,記者則通過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動講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給在場參觀者、在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天上的星星擠密啊密,地上的麻石頭擠得冒得縫,雜掃把打橫橫,哈哈打不中!”在博物館之夜“湖南人”展廳的唐家老屋前,民謠歌者鐘立風和他的伙伴對這首長沙童謠進行了改編,熟悉的腔調、熟悉的旋律,成為世界博物館日留存在觀眾心底最美好、最溫暖的記憶。
“有大事,看經視!”這是湖南經視在湖南地域23年精耕、深耕獲得的口碑!全媒體時代,湖南經視提前一年布局打造經視新媒體平臺 “芒果V直播”團隊,以傳統電視人嚴謹的職業態度對現場信號實時傳播。從清晨到子夜,視頻制作團隊隨時發現、隨時記錄、隨時拍攝、隨時制作分享,活動當天共有25條小視頻在不同時間、不同節點,有層次、有懸念地進行全媒體投放。湖南經視以融合觀念在移動端打造了一場“大事件”,移動優先傳播戰略極大地擴大了活動的聲勢,引得博物館同仁和廣大觀眾共同圍觀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博物館與電視聯姻,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湖南經視通過跨界合作、融合傳播,開辟了一條文化傳承的新路。
未來的博物館將更加倡導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進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湖南經視多年來一直在文化性與公眾性之間尋找最佳融合點,希望以媒體的擔當與責任、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以及媒體人的突破和創新,為湖南的文化輸出持續發力!2018年,湖南經視與“湘博”合作推出古埃及展、阿富汗展,成功打造了“走,到博物館去!”這一享譽全國的文化爆款。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湖南經視以創新的融合傳播方式,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
未來的博物館,勢必將依托互聯網、移動互聯,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延伸,湖南經視作為優質媒介的綜合載體,與博物館的跨界合作才剛剛開始,未來,湖南經視將繼續為融媒體時代的文明傳承、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贏做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