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珊
近日,愛奇藝發布“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推出新的制片合作模式和發行合作模式,涉及獨家投資、聯合制作及院線發行。此前,阿里影業推出“錦橙合制計劃”:未來五年、四大檔期,阿里影業將以主投、主控、主宣發身份參與20部影片運作。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互聯網渠道購票,通過視頻網站觀看電影,各大互聯網巨頭公司也已在電影行業深耕多年。互聯網與電影不斷融合發展,二者的結合將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回溯互聯網與電影融合的歷史,2014年是繞不開的一年。這一年,阿里巴巴收購文化中國傳媒60%股份,成立阿里影業;百度推出“眾籌”頻道試水影視作品籌資;騰訊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愛奇藝成立了電影公司……2014年可謂互聯網進軍電影產業的爆發年份。
2015年,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為互聯網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借助于大數據、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傳統電影行業在內容研發、融資、制作以及盈利模式上都有了新的變化。
“互聯網進入傳統電影行業,一直在創新,不斷在試錯,當中也有野蠻侵略的性質,它們讓沉悶的傳統電影擦出了火花。”在今年4月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互聯網電影主題論壇上,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中磊如是說。
互聯網有一個比較大的先天優勢,就是它對數據掌握的及時性、全面性和精準性。作為互聯網電影時代的“利器”,大數據能夠幫助從業者清晰看到電影粉絲的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域構成,影片頂踩、評論及轉發情況,還能看到影片播放過程中的拖拽指數,獲知受眾喜歡和不喜歡的內容點。
上海交通大學學者劉芹良認為,互聯網技術得天獨厚的優勢被應用于當今的電影營銷中,徹底改變了傳統電影單項、被動的營銷方式,豐富了電影營銷渠道,電影營銷呈現出以社交媒體為主的多元化特征。
“以往電影營銷主要依靠電視、海報、發布會等傳統媒介進行,雖然也取得了不錯效果,但花費較高,且影響范圍和時間效果有限。新媒體技術的到來使信息發布、傳遞操作簡單,在傳播上具有速度快、實時、互動的特點;一時間,社交網絡、娛樂媒體、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網絡社區等都成為信息傳遞的有利渠道。”
互聯網對于電影營銷模式產生了根本性影響。如果說傳統的營銷模式是用泛影響力影響票房,互聯網營銷則是粉絲模式的宣傳。在多屏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所積累的粉絲及其互動,都會改變電影的營銷效果。
同時,互聯網也在改變觀眾的消費習慣與影院的商業模式。最大的改變便是在線購票,貓眼、淘票票等在線購票平臺的興起提升了觀眾的觀影體驗。據統計,目前約90%的觀眾看電影前會選擇在線購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消費習慣勢必會影響到觀眾的觀影行為,由此帶來電影觀眾格局的變化。互聯網對于電影觀眾的分流是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也將對傳統院線營收形成挑戰。對電影制作人來說,他們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將觀眾拉回影院,另一方面也要探索新的發行及營收模式,在變局中求生存。
愛奇藝創始人龔宇認為,“從整個經濟角度講,互聯網電影的市場規模可以說是國民經濟中很小的一個部分,但其影響力巨大,遠遠超過它的數據。”與傳統院線相比,互聯網電影市場更有活力與潛力。
2018年,內地總票房收入實現609.76億元。網絡視頻的內容付費收入為536.5億元,這里面一半是會員收入,另一半是IPTV。按照龔宇的推測,“不出意外,今年網絡視頻內容付費規模將超過電影票房的市場規模。”
日前,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全體會員共同制定簽署了《關于影片進入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發行窗口期的公約》,對點播影院的影片窗口期達成新的約定。這一行業標準的確立有利于更好地協調和平衡電影的院線放映與視頻點播這兩大播映渠道之間的關系,讓互聯網與電影業更好地融合共生。
同時,互聯網的加入也為電影創作帶來新的內容思維。互聯網時代,傳統意義上的“觀眾”變成體驗者與互動者。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在進行市場調研后,將搜集匯總的有效信息反饋給主創以確定電影題材和內容,這一變化有利于優化電影制作過程。
不過,電影畢竟是一門以內容為主的藝術。不少專業人士質疑,互聯網的介入,對電影創作來說并非都是好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衛防認為,互聯網思維在為電影帶來大量的資本投入和巨大市場機遇的同時,也讓內容生產變得非常脆弱。純粹用大數據思維衡量電影創作,容易讓藝術作品陷入媚俗的商業邏輯,電影的生產變成“炮制”而非“創作”,其原本的藝術性逐漸喪失。
王中磊認為,從2012年出現“互聯網+電影”的概念,到如今互聯網與電影大融合大發展,在這七年的時間里,互聯網的確為電影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改變了傳統電影的制作、發行和盈利模式,也改變了觀眾的消費習慣與影院的商業模式。
對于大數據改變創作的觀點,王中磊持否定態度,并提出大數據不可能取代電影創作的原始創意,電影內容生產的本質不會被互聯網改變。未來是互聯網電影與傳統電影融合共生的時代。
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則直言,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勢是基于一系列數據分析基礎上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但她同時認為,互聯網公司盡管在平臺和渠道上占有優勢,但并不具備內容生產的充沛能力。正因如此,當前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的方式仍以參與投資或與傳統電影公司聯合出品為主。
當前傳統電影行業與互聯網的相持狀態并非恒定不變。業內人士認為,一旦互聯網公司擁有更多的內容創作人才,具備了更強的內容生產能力,那時候,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將不僅僅停留在理念和思維層面,而將進一步深入生產方式的變革或再造。
在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中,愛奇藝計劃提高院線/影院分賬比例,將原先52.269%的院線/影院分賬比例提高到60%,針對用戶降低與影院的最低結算票價,由通常的35元降低至20元。愛奇藝還將為優質電影內容提供資金支持、用戶支持、資源支持、生態支持、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持。
根據愛奇藝2015—2018年財報,2015—2018年,愛奇藝會員數分別為1070萬、3020萬、5080萬、8740萬,會員數量增長穩定且持續。愛奇藝2018年度合計凈增會員為3660萬。
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表示,“我們做電影時想得更多的是,一方面結合好互聯網的優勢,一方面讓生產的電影在互聯網和院線都獲得回報,讓制片單位和院線獲得更多收益。”
4月23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青藤大學演講中表示,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將面臨一個轉折點。過去一二十年,互聯網高速發展,但未來幾年網民增速將放緩。
馬化騰表示,未來五年,新的終端、新的傳播方式、新的格式,5G、4K甚至8K,VR、AR這些技術和設備的升級,都會深刻影響到內容產業。他還提及未來幾年,各個行業發展中的三個核心變量:一是數字化進程,這會大大改變各個行業;二是IT資源的調用能力,在計算能力獲得巨大提升以后,過去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會變成可能;三是人機交互模式,未來會重新洗牌,AR、VR將大大改變目前的產業生態。
和2D電影呈現平面畫面、3D電影展現立體畫面不同,VR技術通過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讓用戶在虛擬環境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科技行業普遍將2016年稱為“VR元年”,VR也成為電影行業的年度熱詞。
北京聚光繪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飛表示,盡管VR在短期內無法顛覆傳統影視行業,只能作為一種補充形式,但卻會給電影行業的發展帶來光明前景。在未來消費娛樂碎片化的趨勢下,VR電影將使短時間的娛樂消費成為可能。
龔宇認為,“將來線下電影院的模式也將發生改變,可能是VR設備、點播影院,但是電影院會一直存在,行業將增加播出渠道,增加貨幣化的渠道,這對整個院線電影都是太好的一件事。”
針對互聯網對傳統電影模式可能帶來的沖擊,龔宇表示,“接下來院線電影除了售賣網絡版權,還應拓寬互聯網收益模式,諸如推出電影周邊、開發同名游戲等,這都能為電影帶來更多收益,最終達到電影+互聯網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