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東
2019年6月19日,湖南懷化某中學操場上挖出一具遺骸,疑似因舉報該學校操場偷工減料而失蹤了16年的鄧世平老師的遺骸。該案件因可能牽扯到原任校長、當地司法機關的失職或犯罪問題,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而16年的跨度,也引起了公眾對于正義時間性的討論。
西方有法彥云,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的確,正義要有及時性,正義的時間成本會降低正義的價值,用一生去等待一個正義,絕不是法治的理想狀態。但是,人類社會從來都沒有達到過實現正義的理想效率,發現冤情、糾正錯誤總需要時間。無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之死,還是杭州的張氏叔侄殺人冤案,都說明人類社會總有一些正義的實現過程漫長而艱辛。但是,正義遲到并不可怕,只要法治不曾缺席,正義總是在路上。
正義遲到但終究來了,正是因為對法治的堅持與完善。正義的實現過程需要有制度保障,如果沒有法治力量的支持,正義可能連遲到的機會都沒有。1995年發生的聶樹斌強奸殺人冤案,直到2015年才沉冤昭雪,這其中固然有家屬的堅持,但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力量,這20年糾錯的過程,恰是中國法治大發展的20年。隨著嚴禁刑訊逼供、審判中心主義等一批先進司法制度的落地,尤其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理念的確立,使聶樹斌案有了重審的機會。如果沒有20年來制度的進步和法治的完善,即使再多人質疑聶案,正義仍然無法遲“到”。比正義遲到更可怕的是,蒙冤者在前進之路上看不到法治的光芒,而成為黑暗中孤獨的行者。法治,恰是他們前進的力量。
為了讓正義不再遲到,我們應讓法治變得更加有力與剛性。正義是結果,法治是保障。正義之所以遲到,恰是因為保障正義的法治出現了問題。與其祈求天賜正義,不如構筑法治長城。事實也證明,正義之所以遲到了,就是因為法治缺席了。在近年的反腐行動中,一大批“紅通人員”被遣返回國,很多人都長期逍遙法外,如楊秀珠曾在國外潛逃13年,可謂正義的遲到。這些正義之所以遲到了,恰是因為法治出現了漏洞,如職務監督、護照管理、出入境制度出了問題,如果公務員管理制度更健全,相關情況就會好很多。
遲到的正義是更珍貴的正義。16年還不算太遲,是因為法治最終沒有缺席。16年前的遺骸出土,就像考古中的文物,這種從黑暗處散發的光亮,不僅沒有損害正義的光輝形象,反而讓法治變得更有力量。遲到16年的正義,使我們更加堅信:唯有強化法治的力量,才可以使正義能夠到來,才可以使正義不再遲到?!ㄗ髡呤钦憬髮W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