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習凱
摘 ?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進步,房地產行業也得到了高速發展,與之關系密切的建筑行業也成為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行業之一。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建筑企業都在不遺余力的研究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來搶占市場。在實際的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把握和現場的有效管理都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風險和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的主要途徑,對建筑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工程管理;要點
1 ?建筑施工技術
1.1 ?樁基技術
目前,國內樁基技術主要包括灌注樁技術與管樁技術。兩種技術各有優缺點。混凝土管樁由工廠制造,每一根管樁在出廠前都經過了多道程序的檢查,強度高,承載力強,抗彎性高,比灌注樁施工更易實施機械化施工,且管樁吊裝方便、接駁迅速,施工速度高,在施工中又不會產生污泥、廢水;但采用錘擊法沉樁,噪音與振動較大;混凝土灌柱樁在施工時則不會產生噪聲與振動,也不會造成地面隆起、側移,還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實際樁長、樁徑、樁頂與樁底高程,加大承載力;灌注樁可適用于各種軟硬巖層、土體,灌注樁的配筋率也低于管樁,造價比管樁便宜30%~60%,施工設備也較為于簡單、輕便,但施工工藝復雜,施工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在施工中還會出現泥漿滲流與棄土堆積等問題。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現場實際條件選擇樁基技術。
1.2 ?混凝土技術
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建筑的質量與壽命。現代混凝土技術包括大體積混凝土技術、高強混凝土技術、鋼管混凝土技術、型鋼混凝土技術、免振搗混凝土技術、清水混凝土技術、預制混凝土技術等等。但裝配式建筑、預制混凝土技術與清水混凝土技術在國內推廣得并不順利,國內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現場濕澆,攪拌混凝土后在施工現場即時進行澆筑,在施工常用的是大體積混凝土技術。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可采用分層澆筑,澆筑后需采用振動棒對混凝土進行振搗,在混凝土終凝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并進行為期14天的養護。
1.3 ?深基坑支護技術
現在城市里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它們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斷上升,與之相對應的是高層建筑的基坑深度也在不斷加深。因此,必須對深基坑側壁及周邊環境采用支檔,進行加固和保護。這就需要應用卜魯姆法、盾恩法、相當梁法等極限平衡法進行基坑設計,應用彈性支點法解決變形問題,還要應用有限元法,讓平面、空間、土體與結構共同發揮作用。常用的基坑支護結構有放坡、土釘墻、重力式水泥土墻;支擋、拉錨式圍護墻;拉錨式支錨體系或內支撐支錨體系。施工企業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深基坑支護技術。在非軟土地區,一般采用復合土釘墻;在軟土地區,需要以水泥土攪拌樁進行支護。
1.4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
2016年,國務院發文部署發展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非常便利:它采用的是工業化方法,在車間里生產建筑構配件,再把它們運到現場裝配起來即可。這種技術污染少、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目前全國新建建筑面積中裝配式建筑占比不足5%。
2 ?建筑工程管理的要點
2.1 人員的管理
人員管理在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一直處于首位,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戰略思想,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來。不僅如此,在項目開工之前,各個環節要分配到個人,明確工程各級人員在質量控制工作中的責任,并對各個崗位的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高和增強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質量意識。同時培養并引進專業性技術人才,可以使各個部門的管理工作具有針對性。還要特別注意,在施工前要做好各方面的交底工作,明確施工的相關重點與難點,才能確保其安全進行施工。
2.2 ?材料的質量管理
材料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所以要確保其符合工程建設的要求,就一定要對其進行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質量檢查。首先,加強采購材料質量是控制質量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材料的選擇上要多加參考,選擇實力強、性價比高且信譽好的供應商。
其次,對材料要多次進行質量檢測,要具備相關合格證以及其他說明書,或者對其進行抽樣檢測,及時清理不合格的材料,從源頭保證施工質量。另外,施工現場的材料要做好儲存工作,使用過程中要加強對其的管理,防止施工現場因此對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使用材料時要嚴格要求,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2.3 ?機械設備和施工方案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中,機械設備和施工方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加強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就要加強相關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熟練程度。此外,要求機械設備的相關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 熟練操作,一是保證其正常運行并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二是也保證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發生。這就要求企業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全方面的進行綜合考慮,合理進行各部門的工作安排。還要考慮當意外發生時,應對施工方案進行完善,從而保證施工質量。
2.4 ?完善施工技術體系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體系包括管理標準和技術手段兩方面,其中管理體制是根本內容,只有在體制上體現其科學性和優越性,才能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正確、不落伍。建筑企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行業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規范自身企業項目的施工技術管理制度,做好施工隊伍的建設和施工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制度意識和安全意識的宣傳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技術獎懲機制,確保所有的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明確施工環節和技術要點。
2.5 ?探索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當前,施工企業喜歡在施工現場的農民工中選擇、雇用一些有經驗、老實可靠的農民工充當臨時性的施工管理員,而他們根本不懂管理理論,只能靠大聲吆喝進行粗放式管理。這就要求施工企業改變管理理念,在實踐中探索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首先,施工企業必須選擇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施工管理人員,再對他們進行培訓,把他們打造成專業化管理人才;其次,在施工管理中必須實行精細化管理:在施工準備階段,必須科學制定性價比最高的施工方案,必須通過價值工程法選購價廉質優的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實行全過程控制,保證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再次,在施工管理中必須踐行人性化管理,要關心每一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與工作、生活上的具體困難,要主動為他們治療各種傷病,要保證施工人員每一天都能洗上熱水澡,讓大家切實感受到溫暖與尊重。有條件的施工企業還可以學習國外工程管理,在施工中引入了BIM技術,精確計算每一天、每一個班組的工程量,指導大家有序施工。
2.6 ?注重現場管理細節
必須加強對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工作,每次交底后要形成書面文件,由各施工班組簽字確認后留存;在施工現場,必須嚴格劃分作業區域、作業道路,畫下紅線,嚴禁人員逾越紅線之外;要合理編制工程項目的進度計劃,合理安排每道施工工序,杜絕同一垂直工作面的交叉作業(避免交叉作業);同時做好工程調度,合理安排、認真統籌,保證物資、設備的供應和現場施工人員的配備。
3 ?結論
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項目的擴大,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也會隨之增加,這就促進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技術的提高和創新,以及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施工技術,并進行施工技術的技術革新,促進建筑工程的質量符合要求,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坤鑫.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其現場施工管理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250~251.
[2] 艾紅云.探析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現場施工管理[J].綠色環保建材,2019(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