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自良 龐明廣 陳家寶
如今,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云南昆明與泰國曼谷貿易合作迅速升溫、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兩座城市正攜手續寫中泰友誼的新篇章。
過橋米線鮮香溫潤,冬陰功湯酸辣開胃。正如云南昆明與泰國曼谷兩座城市,一個四季如春,一個熱情似火,氣質迥異但同樣迷人。作為中國距離泰國最近的省會城市之一,昆明自古以來便通過南方絲綢之路與泰國交往甚密。
明朝時期,祖籍云南昆明的航海家鄭和曾七下西洋,途中多次造訪泰國,為泰國的政治、貿易、文化發展帶來很深的影響,也留下了和平共處、互惠互利的世代佳話。泰國當地“三寶公廟”成為眾多游客必訪之地。
位于曼谷湄南河畔的黎明寺、臥佛寺和玉佛寺里立著許多尊石雕人像,它們比真人略高,戴西式高帽、著長袍,濃眉大眼,五官酷似羅漢門神。據記載,它們是兩百多年前從中國運來的壓艙石。拉瑪三世時期,泰國船只向清朝運送錫礦,由于當年的船只是木制帆船,回程路上為避免空船被風浪掀翻,只好裝上重重的石像作為壓艙石以平安返回暹羅(泰國的古稱)。抵泰后,暹羅人不知把這些石像放置何處,于是將其供奉給寺廟作為裝飾。拉瑪三世時期的著名寺廟內修建中國園,在園內放置大量這樣的石像。
無論是紀念鄭和的“三寶公廟”還是那些歷盡滄桑的石像,它們都在無聲地述說著中泰兩國交往的悠長歷史。如今兩國貿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有了飛速發展,船只再不用靠壓艙石來抵御風浪,每一艘遠航赴華的船都滿載而歸。除了水路,曼谷到昆明、廣西的陸路線路也已打通,貿易體量隨著基礎設施的聯通不斷擴大。
泰國商業部近日表示,爭取在2021年內把中泰兩國貿易總額從2018年的801億美元推向1400億美元,其中云南將是他們重點關注的中國省份之一。泰國商業部將在今年舉辦頂級泰國產品展并參與在昆明舉辦的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以促進兩地貿易投資往來。
今年3月,云南省委書記陳豪訪問泰國,表示希望通過瀾湄合作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老泰鐵路建設等,推動滇中城市群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對接,提升滇泰經貿合作水平。
48歲的昆明市石林縣花農李鴻云從沒去過泰國,甚至不知道曼谷在昆明的哪個方向,但他家種的13畝鮮花卻是曼谷街頭的暢銷品。今年情人節前夕,曼谷花商提前幾周就發來了玫瑰花訂單,為此李鴻云每天早上8點就要準時到花田割花。經由昆曼公路,最快只需36個小時,還沾著露珠的新鮮玫瑰就能從昆明花田擺進曼谷花店。
昆明有“亞洲花都”的美稱,四季如春的獨特氣候使這里十分適宜發展花卉產業。位于滇池東岸的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中心。2018年,斗南市場的鮮切花交易量達82億枝,鮮花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泰國則是昆明鮮花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曼谷最大的花市帕空市場的一個小店里,各色鮮花將小店堆積得僅剩兩三人進出的空間。云南商人馬娜每年從昆明進口300多噸鮮切花,在曼谷批發。馬娜說,泰國人出了名地愛花,又非常注重儀式感,每逢重要節日都有送花的習慣。“康乃馨、玫瑰、百合在泰國需求量尤其大,但當地氣候炎熱,這些溫帶鮮花只能依靠進口。”馬娜說,與荷蘭、非洲等鮮花生產地相比,昆明與曼谷的距離要近得多,運輸成本更低,鮮花價格更具優勢。“泰國市面上的康乃馨幾乎10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昆明花香飄曼谷,曼谷的熱帶果香也一路向北飄往昆明。在昆明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金馬正昌水果批發市場,從泰國運來的新鮮山竹、榴蓮等熱帶水果是市民們爭相購買的搶手貨。該市場負責人介紹,昆明是東南亞水果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泰國是中國允許進口水果品種最多的國家,有紅毛丹、蓮霧、椰色果、榴蓮、山竹等23種。以前,昆明進口泰國水果要走水路再轉陸路,運輸時間至少要一周。2008年昆曼公路開通后,泰國水果運抵昆明只需兩天,銷量也隨之翻了好幾倍。2011年,中泰開啟昆曼公路“水果貿易”通道,2012年,泰國水果出口中國促進網站于昆明正式上線,兩國間的水果貿易更加暢通、便捷。
當然,昆明與曼谷的貿易往來絕不只有鮮花與水果。昆明市商務局介紹,2018年,昆明與泰國貿易額達24507萬美元,增速達31.5%。泰國對昆明的磷化工產品、民用船只、蔬菜、銅鋁金屬商品等需求很大;泰國的海鮮、天然橡膠產品、動物凍品、調味品等在昆明也有廣闊市場。
從商品結構來看,昆明與曼谷的商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也預示著雙方在商品貿易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云南與泰國的交往比較突出的是人員交流。高校的合作交流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目前,泰國的16所孔子學院中有兩所是與云南高校合作,包括大理大學在大曼谷區域參與建成的海上絲綢之路孔子學院和云南師范大學在清邁的孔子學院。其中,清邁孔子學院力推“漢語+旅游”的培養形式,為旅游大國泰國培養中文導游。此外,云南財大與曼谷的蘭實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項目,昆明醫學院與泰國瑪希隆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
白素文是曼谷的一名公務員,2014年,一直向往昆明的她選擇停薪留職到云南大學攻讀國際關系專業博士學位。白素文說,她喜歡昆明四季如春的天氣,更喜歡這里熱情友善的人們。
近年來,隨著昆明與曼谷的交流合作愈加緊密,兩座城市之間的留學、旅游等人員往來也愈加頻繁。在白素文看來,與其他城市相比,昆明與曼谷的關系更為特別。“兩座城市的人文交流是互相促進的。在曼谷有很多來自昆明的游客、留學生,昆明也是泰國人到中國留學、旅行的首選目的地。”
“在曼谷的大學里,來自昆明的中國留學生幾乎是最多的。”畢業于泰國農業大學泰語專業的昆明學生孫夢簫說,在曼谷街頭經常能聽到熟悉的昆明話,這讓她感到非常親切。
畢業后,孫夢簫選擇留在曼谷工作,成為一名中泰雙語主持人,“曼谷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這里有頂尖的文化藝術、金融商業,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孫夢簫現在主持的節目就是向中泰觀眾介紹兩國的文化,“希望能為增進中泰友誼出自己的一份力”。
昆明與曼谷都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從昆明飛往曼谷只需兩小時,兩座城市每年都有大批游客相互造訪。據泰國駐昆明總領事妮媞瓦娣·瑪尼緄介紹,2017年云南約有60萬人次赴泰旅游,泰國也有59萬多人次選擇到云南旅游。目前,泰國已成為云南第一大亞洲客源國。
2018年,赴泰中國游客首次超過1000萬人次,約占赴泰海外游客的三分之一。2018年12月19日下午,泰國旅游與體育部部長威拉薩·闊素拉、泰國旅游局局長育塔薩·素帕頌親自到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迎接2018年第1000萬名中國游客。巧合的是,這名游客就來自昆明。
在云南師范大學的泰國留學生陳思華看來,昆明與曼谷的人文交流,可以讓雙方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現在在曼谷的購物中心,我們也可以用支付寶購物付款,這就是文化交流帶來的進步”。
去年10月,昆明市呈貢區一塊166畝商用土地拍賣引起外界高度關注,泰國知名養老機構帕塔拉集團以約4.8億元的價格拿下這個地塊,并準備投資20億元打造國際醫養健康社區。據悉,帕塔拉集團是亞洲第一家獲得JCI認證的養老機構,有30多年從事醫療養老行業的經驗。
帕塔拉集團首席運營官斯卡林·查納特表示,在中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首個項目之所以落戶昆明,正是看中這里獨特的生態、氣候、區位優勢,昆明發展醫養融合健康產業、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具有巨大潛力。
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說,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深入實施,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發展,昆明已從中國對外開放的“末梢”變成“前沿”。2018年,昆明市進出口總額增長67.6%,增速連續12個月位居中國省會城市第一。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給昆明與曼谷的合作交流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早上在昆明吃一碗米線,坐上火車晚上就能到曼谷喝冬陰功湯。”自從2017年底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在泰國正式開工以來,兩國人民就開始憧憬著昆明與曼谷通行火車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專家認為,中泰鐵路等“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將為昆明與曼谷在貿易、投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辟新的合作機會,有力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的升級發展。
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心,可銜接“一帶一路”經濟走廊,這一戰略性位置讓泰中拓展次區域、區域合作成為可能。泰中兩國通過合作,能共同在湄公河次區域甚至更大范圍內推動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
“就快要回曼谷了,但我還不想畢業。”即將在云南大學博士畢業的白素文說,“友誼地久天長,我相信昆明與曼谷的未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