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宏巨 張淑娟 雷冰冰 盧海瑞
(1 寧夏中醫研究院,銀川,750021; 2 北方民族大學,銀川,750021)
失眠癥發病率高,國外調查顯示成年人失眠癥患病率大約在6%~9.5%[1-2],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記憶、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常伴有焦慮、抑郁,有自殺傾向,老年人長期失眠增加癡呆風險[3-5]。失眠發生率高、控制率低、慢性化多是我們面臨的難題,如何提高失眠的治愈率,有效控制失眠臨床存在很多問題[6]。慢性失眠治療效果不確定臨床易歸結為伴有焦慮、抑郁;抗焦慮、抑郁治療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失眠不能控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觀察慢性失眠患者在焦慮、抑郁以外還有一些病因和或相關危險因素影響睡眠和治療效果,常不被臨床醫師重視,易誤診漏診,對此進行了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睡眠醫學科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臨床確診的慢性失眠癥患者1 000例,年齡18~83歲,平均年齡(47.83±13.32)歲,男302例,女698例。
1.2 診斷標準 美國睡眠研究會和中國睡眠研究會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7-8]。
1.3 排除標準 重度焦慮障礙、重度抑郁障礙等嚴重精神疾病史、驚厥性疾病史、聾啞失語、嚴重認知障礙、嚴重軀體疾病。
1.4 研究內容 調查和觀察常見失眠病因和或相關危險因素。

表1 臥床時間與失眠因子相關性

表2 失眠病因或相關危險因素
1.5 研究方法 專科醫師訪談調查加臨床觀察以上危險因素控制后對睡眠的影響。(研究方案不涉及患者特殊具體隱私和精神傷害過程,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頻率進行描述,差異性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圖1~4、表3~6。

圖1 各個病因和或危險因素發生率

圖2 圍絕經期綜合征失眠伴相關危險因素

圖3 鎮靜催眠藥物依失眠賴伴相關危險因素

圖4 單因素和多因素的發生率

表3 臥床時間與失眠因子相關分析
注:r>0為正相關;r<0為負相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4 藥物依賴性失眠78例情況

表5 其他特殊藥物引起失眠28例情況

表6 無痛性共病69例情況

表7 疼痛性共病10例情況
研究結果表明慢性失眠癥病因和或相關危險因素較多,不同患者危險因素不同。結果顯示臥床時間過多或者生活行為方式問題最常見,失眠患者中發生率79.7%。我們對失眠因子入睡困難、早醒、多夢與臥床時間相關分析,顯示以上失眠因子與臥床過多有顯著相關性(P<0.05),臥床時間過多易失眠[12-13]。臥床時間過多和日間補眠會減少夜間睡眠驅動力,從而擾亂體內穩態系統引起失眠[14-15]。
心理因素發生率高占61.1%,也可以說焦慮抑郁相關因素,患者主觀認為臥床越多睡眠時間越長有補眠要求,睡眠期待嚴重。刺激性精神因素女性多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失眠與心理因素的因果關系可能是雙向的,即失眠帶來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維持加重失眠,調查結果證實失眠患者常有心理因素問題與有關研究一致[10,12-14]。
圍絕經期失眠發生率高,與女性圍絕經期的生理特點有關,有報告顯示圍絕經期婦女有39%~47%有癥狀[15],本研究結果顯示圍絕經期占女性失眠35.7%。顧明芳等研究更年期綜合征癥狀嚴重程度與睡眠障礙正相關,Kupperman評分為影響睡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Kupperman評分高者睡眠質量差),提示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嚴重程度與睡眠質量有關[16]。圍絕經期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其與失眠的發生率增加存在相關性,常伴發焦慮、抑郁[17]。
夜間進食、抽煙、飲酒、咖啡、飲茶等不良生活方式致失眠[13,18],部分患者同時存在以上幾種因素或者全有,在治療失眠評估中應該引起重視。長期抽煙患者多無影響睡眠,夜間大量抽煙引起失眠。飲酒失眠患者主觀感覺明確,失眠與夜間飲酒相關,生活中有酒后睡眠更好的人,長期飲酒引起乙醇依賴性失眠[18]。
長期的噪聲、夜間強光刺激、睡眠環境因素所致失眠臨床常見[13,17],患者常伴焦慮,改變睡眠環境后失眠不能立馬改善。倒班和作息時間紊亂所致失眠常見,長期的作息時間紊亂易損傷人體生物鐘造成醒眠節律紊亂引起失眠[13,19]。夜間劇烈運動疲勞所致失眠與有關研究一致[20],夜間適當的輕體力運動有利于睡眠。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鎮靜催眠藥物應用存在嚴重問題,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引起藥物依賴性失眠與有關研究一致[21-22]。
結果顯示共病性失眠及其他特殊藥物因素引起失眠常見[23-24]。糖尿病夜間低血糖、慢性鼻炎、非鎮靜催眠藥物引起失眠等。醫師不主動問診多數容易漏診誤診,部分患者在非專科易誤診為焦慮癥、抑郁癥。失眠患者有家族史與有關研究一致[13],不能除外家族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失眠。結果顯示慢性失眠病因多、部分患者伴有多種病因和或危險因素。哪一種因素為主,臨床易明確病因或危險因素是單一因素,結果顯示單因素引起慢性失眠不足15%,多因素為主占85%以上,最多達6個。圍絕經期綜合征失眠和鎮靜催眠藥物依賴性失眠病因易明確,圖2、3結果顯示此2類患者多伴有其他危險因素,結果說明多種危險因素所致失眠多見與陳彥方觀點一致[25]。
結論:慢性失眠癥有多種病因和或相關危險因素引起,不同患者危險因素不同,多因素常見。失眠危險因素大部分是從群體流行病學調查或專題單因素研究所得,有正常對照組研究更為客觀[6,18],從臨床角度對失眠患者的病因和或相關危險因素研究不多,臨床確定相關危險因素是相關因素控制前后比較患者失眠程度,研究結果有指導治療失眠價值,同時也揭示部分難治性失眠病因或危險因素多而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