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濤 劉金 王艷 李向前 王曉明 李運良
(石家莊市第八醫院,石家莊,050081)
失眠是由于入睡困難或睡眠持續困難所導致患者睡眠質量及睡眠時間的下降而不能滿足人體正常生理需要和體能的恢復,進而影響患者正常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1]。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失眠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2]。多項研究結果均顯示失眠患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中青年人群的失眠發病率在我國也正在逐步上升[3-4]。失眠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社會活動功能,中青年是社會的主要生產力量,也是每個家庭的支柱,中青年失眠患者所并發的身心疾病不僅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嚴重的影響,還會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5]。失眠的原因十分復雜,本研究選取80例中青年為研究對象,探討中青年人群發生失眠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石家莊市第八醫院收治的中青年失眠患者40例(觀察組)和進行健康體檢睡眠正常的中青年人40例(對照組)為研究對象。觀察組中男9例,女31例;年齡16~56歲,平均年齡(35.1±1.5)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3±0.3)年。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35.1±1.5)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批準。
1.2 診斷標準 所選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中失眠癥的診斷標準[6]:1)主訴有入睡困難或睡眠難以維持或睡眠質量差,且每周發生次數≥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2)對失眠有精神障礙并引起很大的困惱,給患者的生活及社會功能帶來嚴重影響。
1.3 納入標準 1)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均>7分者;2)年齡在15~60歲者;3)沒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器質性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收入、飲食、運動狀況、身體狀況、慢性疾病、生活環境、生活事件、失眠衛生情況、生活事件及焦慮抑郁等。生活事件則采用劉賢臣等[7]所編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ES)來進行調查,包括喪失、健康適應、受懲罰、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及其他事件等6個因子,分數越高則表明其負性生活事件越多?;颊叩那榫w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8]及抑郁自評量表(SDS)[9]來進行,兩者均是分數越高其焦慮/抑郁的程度越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別用t和χ2檢驗,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進行比較,多因素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中青年人群可能影響睡眠質量的單因素比較 2組中青年人群性別、年齡、運動狀況、吸煙及飲酒等不良嗜好、所處的環境、生活緊張度、身體狀況、慢性疾病的有無、負性生活事件、睡眠衛生意識習慣及抑郁焦慮等因素與中青年人群是否發生睡眠狀況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多因素分析結果 對上述有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中青年人群的年齡、女性、生活環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負性生活事件、睡眠衛生意識習慣、SAS及SDS評分高,均是中青年人群發生失眠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2組中青人群可能影響睡眠質量的單因素比較

表2 40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急劇轉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失眠患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有多項研究結果均顯示失眠患者的發病年齡有逐步年輕化趨勢,以中青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10]。中青年人群不僅是一個家庭的經濟及精神支柱,還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要生產力量,因此失眠不僅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經濟及精神負擔,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對失眠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祛除病因,因此明確中青年失眠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是預防與治療中青年失眠患者的一個關鍵因素。本研究選取40例中青年失眠患者與40例睡眠正常的中青年人為研究對象,來探討中青年人群發生失眠的危險因素,為預防及治療中青年失眠患者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偏大、女性、生活環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負性生活事件、不良的睡眠衛生意識習慣、SAS及SDS評分高均是中青年人群發生失眠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只有睡眠衛生意識為保護因素,其分數越高中青年人群失眠的發生率也就越低,其余均為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這是由于年齡偏大中青年患者是家里的經濟支柱,是社會的主要生產力量,特別是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結構急劇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給拼搏中的中青年人群增加了又一層的壓力,特別是成家的中青年患者,其承受著工作與生活雙重壓力,因此年齡偏大的中青年患者更易發生失眠。中青年在面對壓力時應保持正確的態度,適當地為自己降低壓力,將壓力變成生活的動力,必要時早期求助于醫學。本研究結果顯示負性生活事件與總青年失眠癥的發生密切先關,特別是女性在社會中有著特殊的角色,其生理特點及心理狀態均比較特殊,其體內激素的水平成周期性的波動,因此女性中青年患者更易出現情緒的波動,更易出現睡眠障礙。遭遇負性生活事件的失眠患者不僅要從意識上認識到它的危害,更要從內心克服對它的恐懼,要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來豐富自己,必要時尋求家庭及社會的救助,努力將它的影響降到最低。本研究中睡眠衛生習慣得分越高的中青年患者患失眠癥的幾率也就越大,這說明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是有一個良好睡眠的前提,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盡最大努力來培養自己的睡眠衛生習慣。本研究中情緒障礙也是中青年發生失眠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還有就是睡眠質量又可以加重患者的情緒障礙,這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對有焦慮及抑郁的中青年人應及時調整,避免此類患者發生失眠。
綜上所述,高年齡、女性、生活環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負性生活事件、睡眠衛生意識習慣、SAS及SDS評分均是中青年發生失眠的獨立影響因素,對具有上述影響因素的中青年人群要及時給予相應的引導甚或干預,以降低中青年人群中失眠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