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李軍濤 王 艷 劉玉靜 劉 金 李運良
(1 石家莊市第八醫院,石家莊,050081; 2 河北省人民醫院,石家莊,050051)
抑郁癥是一種慢性且高復發性的疾病,不僅會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還會給患者的生活及學習帶來嚴重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及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抑郁診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心情低落和情緒障礙是抑郁癥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2]。有研究結果顯示睡眠障礙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一種生物學特征,抑郁與睡眠之間存在著雙向的影響,給患者的生命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3]。身心疾病是一種由心理因素而引起的一種軀體疾病和軀體功能障礙性疾病,身心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防治均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4]。不良情緒、不良個性及不良行為等不良心理因素是導致身心疾病的3大要素,現有大量的研究均證實身心疾病已成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5]。本研究選取288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失眠患者誘發身心疾病的相關危險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來石家莊市第八醫院救治的抑郁癥患者28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0例,女148例;年齡16歲~68歲,平均年齡(49.4±1.6)歲。觀察組患者188例,男89例,女99例,年齡18歲~66歲,平均年齡(49.2±3.1)歲;對照組患者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齡16歲~68歲,平均年齡(49.8±2.9)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會的審批。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病程及抑郁程度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2 診斷標準 所選患者依據是否患有失眠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失眠的診斷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CCMD-3)中失眠癥的診斷標準[7]。
1.3 納入標準 1)所選患者均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第四版定式臨床檢查(SCID-I)中抑郁的診斷標準[6];2)所選患者的17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的總評分均>17分;3)所選患者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均比較好;4)所選患者或其家屬都有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患有其他精神障礙的疾病的患者;2)患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疾病的患者;3)依從性差的患者。
1.5 研究方法 研究期間觀察所選患者的抑郁程度,每周1次,共8次。抑郁程度采用HAMD-17進行評價,其分級標準:0為無;1為輕~中度;2為重度,得分越高的患者其抑郁癥狀就越嚴重。患者的身心健康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SF-36)[8],SF-36共36個條目,8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分,患者的生命質量越高其得分也就越高。患者的失眠情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9]來評估,共7個成分,18個項目,總分為0~21分,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好其得分越低。
1.6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數字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整理及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和率來表示,分別使用t檢驗及χ2檢驗進行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組間的比較。
2.1 失眠與身心疾病發病的關系 觀察組發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失眠與身心疾病發病的關系
2.2 觀察組患者失眠程度與身心疾病發病的關系 PSQI評分≥20分的患者患病率明顯高于PSQI評分<20分的患者。見表3。

表3 觀察組患者失眠程度與身心疾病發病的關系
最新WHO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約有3.4億左右的抑郁癥患者,在世界常見疾病中目前抑郁癥占第4位,而失眠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現已有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失眠與抑郁是雙向性的,彼此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10]。已有大量的研究證實身心疾病現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及生命的一種重要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抑郁患者的病程及抑郁程度與患者是否伴有睡眠障礙用一定的關系,雖然沒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樣本的選擇有密切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伴睡眠障礙的抑郁患者發生身心疾病的比例明顯高于不伴睡眠障礙的抑郁癥患者,分析其原因這是由于伴睡眠障礙的抑郁癥患由于睡眠不足使患者的情緒波動更大,情緒更低沉,這樣會加重抑郁患者的病情;還有就是抑郁與失眠雙向性的,兩者有相互促進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睡眠障礙重的抑郁癥患者身心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睡眠障礙輕的患者,這是對上述結果的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失眠能誘發身心疾病的發生,且身心疾病的發生與睡眠障礙的水平有明顯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