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馬幫和使者行走高原說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階梯遞進與高原適應(習服)中的睡眠
——從古代馬幫和使者行走高原說起

2019-06-27 11:02:26劉艷驕高和吉寶民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9年5期

劉艷驕 高和 吉寶民

(1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理睡眠科,廣安門醫院南區睡眠中心,北京,100053; 2 空軍軍醫大學空軍醫學中心航空航天睡眠中心,北京,100142)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各族人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古代的商人通過云貴高原與西藏進行商貿往來,通過青藏線、川藏線、新藏線等與內地進行廣泛的交流,并與中央政府保持密切的聯系。通過無數人的前赴后繼,創造了很多階梯遞進的進藏線路,這為我們研究高原疾病和高原睡眠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后來的公路建設提供依據,為軍事行動提供參考。

1 階梯遞進與非階梯遞進的概述

1.1 階梯遞進與階梯遞下 階梯遞進就是按照一定的路線從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區行進,每行進到一定海拔高度時就暫停行進,適當休息,然后再進高海拔地區。與此相反,就是階梯遞下,從高海拔逐漸向低海拔地區前進,中途經過休整,到達目的地。

古代馬幫是靠騾馬開創的青藏線、滇藏線、川藏線、新藏線等路線。茶馬古道主要線路有三條:青藏線,滇藏線和川藏線,其中青藏線開始最早,早在唐朝就已經開始發展了。

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海拔2 400 m)、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縣海拔3 280 m)、德欽(海拔3 400 m)、芒康(海拔4 317 m)、察雅(海拔3 158 m)至昌都(海拔2 900~6 180 m),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

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海拔2 560 m),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海拔2 979 m,2 670~5 820 m)、爐霍(海拔3 250 m)、甘孜(海拔3 410 m)、德格(海拔4 325 m)、江達(海拔3 613 m)、抵達昌都(海拔3 240 m,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

茶馬古道的主要線路有以下兩條:一條是從云南的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海拔800~1 300 m)、思茅(海拔376~3 306 m)等地出發經大理(海拔2 052 m古城)、麗江(海拔2 400 m)、中甸香格里拉縣(海拔3 280 m)、德欽(海拔4 270 m)到西藏的邦達(海拔4 300 m)、察隅(海拔2 300 m)或昌都(海拔3 240 m)、洛隆(海拔3 633 m)、林芝(海拔4 100 m)、拉薩(海拔3 650 m),再經由江孜(海拔4 000 m)、亞東(海拔3 400 m)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另一條是從四川的雅安出發,經瀘定(海拔3 500 m)、康定(最高峰海拔4 900 m,埡口海拔4 298 m)、巴塘(海拔2 580~3 380 m)、昌都(海拔3 240 m)到拉薩(海拔3 650 m),再到尼泊爾、印度。在兩條主線沿途,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蛛網般密布在這一地帶的各個角落,將滇、藏、川“大三角”區域息息相關地聯絡在一起[1]。

清代六世班禪進京,時間是一年余,路線從西藏開始,途徑青海、寧夏、內蒙古、熱河(河北承德)、終點北京。見圖1。

圖1 六世班禪朝覲進京路線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六月十七日,六世班禪從后藏扎什倫布寺起程,過雪山草地,歷酷暑寒,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禪一行三百多人抵達承德,終于到了。這一刻,他走了一年多,行程兩萬里[2]。從行程看海拔高度的變化[3]。

1.2 非階梯遞進與非階梯遞下 非階梯遞進就是從低海拔快速進入高海拔地區,而中途不經過休整的行進路線。古代也有非階梯遞進或非階梯遞下的案例。如古代的烽火臺及邊疆的快報。有資料表明,非階梯遞進是進青藏高原導致人身損害的重要原因。

北魏時期,北魏對吐谷渾地區進行大舉進攻,并擊敗吐谷渾軍隊,但很快因高原反應而撤退。

隋朝再次進軍吐谷渾。隋大業五年,隋煬帝親率百官、嬪妃西巡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途中遇險。《元和郡縣圖志》:“大斗拔谷在(刪丹)縣南二百里,隋大業五年,隋煬帝躬率將士出西平道討吐谷渾,還此谷,會打霖雨,士卒凍餒,死者十六七”[4]。

圖2 隋朝與周邊地圖

唐代發生唐藩戰爭,薛仁貴帶領十萬大軍,急進高原,在烏海城兵敗(朝注:烏海城在青海瑪多縣內海拔4 000 m)[4]。吐蕃王朝與唐朝戰爭中的海拔高度變化與戰爭的勝負。后唐朝有文成公主進藏,矛盾方得以化解,戰爭停止。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某騎兵師先遣小分隊10人,在昆侖上由于進行高原反應犧牲2人[5]。

對于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我們可以從《中國軍事醫學史》中的相關記載中了解高原反應對作戰的影響。“這次自衛反擊作戰,雖然作戰時間不長,因受高原寒區自然環境的影響,發生了較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和高原適應不全癥以及凍傷,其中高原適應不全對部隊的影響最大,東段作戰在121例減員中,高原適應不全癥而減員的25名,占29.7%。西段作戰,因其作戰地勢比東段高,高原多發病也較東段發生多,僅高原適應不全癥占因病減員的44.2%。

高原適應不全癥主要發生在新進入高原地區的人員中,特別是高原急行軍時發生最多。如第四師部隊2 500人,發生高原反應871人,占部隊總數的34.3%。改師炮團由海拔1 300 m,在30 h內行至海拔5 000 m以上的天文點地區,90%以上發生高原反應。凍傷也有較高的發生率,東西2個作戰地區均有發生。西段作戰區域新疆邊防部隊凍傷減員135名,占總減員的21.16%,個別部隊高達90%。東段作戰區域的西藏部隊則凍傷較少,占傷員數的4.2%。

在戰況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階梯登高法,即從海拔2 000 m的地區開始,每進入500~1 000 m的高度適當休息。使人體逐漸適應高原環境。加強巡診,及時發現患者,盡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有的部隊規定,發現高山性缺氧、肺炎患者要及早送治。對高山性肺水腫患者,也要及早送到低海拔地區;給進入高原的人適當服用鎮靜劑,在戰役后方建制氧站,給特殊人員配發制氧器等,這些措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保證了部隊的作戰行動”[6]。

以空運方式進入高原的人員,急性高原反應(輕癥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為48.45%。利用鐵路運輸方式的人員發生高原反應的概率小于空運方式,且空運方式多伴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里氏7.1級地震,趕往救援的內地部隊、消防隊、專業救援隊大批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比列高達40%。反應嚴重的廣東、山東救援隊不得不全員撤離青海,不僅是人,甚至救援犬也發生嚴重的高原反應[8]。上述事實,均已經說明,急進高原對于人體健康和戰爭形勢均具有不利的影響。

2 階梯遞進方法

古代有階梯遞進高原成功的歷史經驗,國內外很多學者認為,階梯遞進的方法是克服高原反應比較好的方法。但階梯遞進高度的適宜速度文獻報道不一。

2.1 階梯遞進的高度 邁克爾·沃德在《高山醫學》一書中說,人類能夠長期生活的最高高度是5 334 m,超過這一極限,就會出現大腦衰退。但在我國有人工作的地方是5374 m西藏的甘巴拉。根據邁克爾·沃德《高山醫學》中所描述的內容及現代研究整理如下:

從平原到高原,首先出現的睡眠障礙是睡眠不安和多夢。夢境古怪或者離奇。

海拔3 658 m,步行登山的人很少發生高原反應。但初入或急進高原的人會出現高原反應。

海拔4 573~5 486 m,一天內上升610~914 m,在睡眠中可以出現潮式呼吸,出現夜間陣發性的呼吸困難。

海拔4 877~57 910 m,疲勞明顯,高原潮式呼吸。

海拔6 096~6 796 m,明顯呼吸困難,心率加快。需要吸氧方能入睡。

海拔6 401~7 010 m,需要3 d的時間,大約609 m,平均每天200 m。

海拔6 706~7 925 m,疲勞,呼吸衰竭,大腦衰退。

海拔7 925~8 543 m,高原缺氧性幻覺(相當于中醫的失魂證)。

海拔7 010~8 230 m,需要10 d的時間。疲勞,衰退,呼吸衰竭,腦水腫。

海拔8 534~8 839 m,帶氧氣狀態,需要3 h的時間,睡眠中需要吸氧4 h。

海拔8 000 m以上男性會出現遺精。

邁克爾·沃德建議每天爬升海拔高度為500 m。

中國西寧的海拔高度2 261 m,從西寧到青海湖3 260 m,海拔落差為999 m。開車需要4 h,步行需要一天的時間,方能適應。

3 高原適應(習服)與高海拔睡眠

3.1 高原適應(習服) 低氧習服屬于生理適應范疇,與通過遺傳而固定下來的生物學上的“適應”有所不同。個體從低海拔常氧地區進入高海拔低氧環境,機體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產生應激生理反應,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種保護性生理反應是為習服高原低氧、低氣壓、低溫的外部環境。能否習服這種環境取決于機體對低氧的耐受程度和空氣中氧含量的多寡、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難習服)而確定習服的能否與時間的長短[9]。習服的個體差異明顯,一般來說,身體素質較好的人,通過1~3 d的調整,就可以適應高原環境。大多數人需要7~15 d的高原適應,甚至一個月的時間。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均能適應高原環境,急性高原反應將逐漸消失,但由于節律的原因,失眠癥狀依舊存在,形成特有的高山性失眠。調查分析高原低氧環境下移居軍人的睡眠狀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駐守在海拔4 523 m的150名軍人進行問卷調查,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發現該地區軍人的睡眠質量較平原地區明顯下降;年齡和入藏時間對睡眠質量有顯著影響;軍官的睡眠質量較士兵差。高原低氧環境下,移居軍人睡眠質量明顯下降,與年齡、入藏時間及工作性質有密切關系,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10]。

既往研究部隊進藏急性高原反應和習服特點。在3個月低氧習服訓練的基礎上,對進藏148人進行高原反應群體間卷調查。其中40人服茶多酚預防用藥。結果:1)2 800 m、4 700 m主要癥狀發生率和積分最高是頭痛、頭昏,3 600 m是失眠、頭痛。2)進高原第10天(4 700 m)癥狀發生率、積分最高,第2天(2 800 m)次之,第19天與第46天(3 600 m)最低;進高原第2天與第10天比較,積分增加。進高原第2、10天分別與第19、46天比較,癥狀發生率、積分減少差異。3)進藏第2、10天服茶多酚預防用藥者與未服者比較癥狀發生率積分減少。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高度對不同癥狀進行重點防護,進高原第10天部隊基本適應,第19天完全適應達到高原習服。茶多酚能降低高原反應,促進高原習服[11]。

3.2 促高原習服的基本方法 加強高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低氧習服鍛煉,嚴格進藏體檢。整體的預防用藥及初進高原5~7 d的全面休整等均是降低高原反應、促進高原習服、做好高原衛勤保障的關鍵[12]。

3.3 促進高原習服的方法 “高原低氧環境對機體有很大影響,平原人進入高原后,勞動能力明顯降低,部分人可發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但人體對高原環境也具有強大的習服適應能力,在一定限度內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和手段,可以有效加快個體或群體的習服過程,促進高原習服”。促習服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有:1)階梯習服:沿著進藏的線路,逐漸增加海拔高度,直到完成既定目標,達到適應,或逐漸適應。劉清源[13]認為“部隊階梯式開進,使官兵逐步適應缺氧環境加快習服進程,降低高原反應。衛生人員加強巡診,及時發現心理異常人員跟進心理干預”。我們的初步研究發現,階梯遞進的進藏的人員,耐缺氧的適應能力比直飛的進藏人員對高原的適應能力更強些。

2)適應性運動鍛煉:研究表明,以柔性運動為主,如太極拳、靜功。然后通過慢跑、爬山等活動增強體質。通過憋氣、掌握腹式呼吸放松訓練,增加個體對缺氧的耐受與習服。

3)缺氧預適應:可以進行低壓氧倉的適應性訓練,使進藏人員逐漸習慣青藏高原環境。當然,這種方法對于應急進藏人員來說,很有必要。

4)高原富氧室:目前,進藏旅游對內地人群并無困難,絕大多數青藏高原的賓館或飯店均有彌散供氧系統。軍隊和地方管理部門要配備氧氣袋、氧氣瓶、分子篩制氧機等設備,完全可以滿足缺氧人員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巡診,及時發現不適人員,采取吸氧等措施,可以使患者缺氧狀態得到糾正。

5)藥物:西藥促習服并不盡理想,而且長時間使用會有不良反應。“中藥促習服主要是根據中醫對高原病的認識,認為其證候因氣虛、血虛和傷陰所致,故采用補氣、活血、養陰的療法,以提高機體對低氧的耐力。這類藥包括紅景天、復方黨參、高原Ⅳ號、黃芪茯苓復方、異葉青蘭、唐古特青蘭、多花黃芪、冬蟲夏草、刺五加等”。我們認為中成藥中的安腦丸、安宮牛黃丸對抗缺氧有一定的作用。

6)促習服因子:主要是多種維生素和復方丹參滴丸、唇膏等預防藥物,由衛生人員督促服用,以增強進藏人員機體抵抗力和對缺氧的耐受力。

7)營養和高原耐缺氧食品:“以藥食兩用原料枸杞子、銀杏葉、人參等為主要成分制成的耐缺氧食品添加劑,可顯著延長缺氧動物的存活時間,顯著降低進駐高原部隊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提高在高原的勞動能力,有利于促進習服”。我們認為適應高原的飲食,如青稞面制作的飲食對人適應高原有一定的幫助。

劉清源等[13]認為“部隊后勤部門制訂適宜高原部隊的營養食譜,既能保證官兵的營養,又能減少因高原缺氧消化功能減弱而引起的胃腸不適”。地方旅店可以食用當地藏菜和藏藥來調節旅行者的腸胃功能。芫根具有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

8)高原適應教育:劉清源等[13]認為“通過協調軍隊政工、訓練、警務、衛生等部門,制訂綜合干預措施,由各部門協調實施。政工部門針對高原環境氣候特點、大部隊進軍高原注意事項等編寫教案,有針對性開展健康宣教,讓廣大官兵了解高原環境、氣候特點、高原反應、高原疾病、進入高原注意事項、應對方式等,從而降低對高原的恐懼心理”。地方旅行社組織游客進藏旅游也要開展高原旅游的衛生學教育,確保進藏人員的安全。我們認為通過對進藏人員的高原醫學教育,對于緩解高原反應有很大的幫助,正想俗語所說:“心有多高,山有多高”。

既往研究發現,從全國各地召集來工程技術人員,在海拔2 200 m的青海西寧集結休整1~2 d,然后緩慢行進到海拔2 900 m青海格爾木,進行崗前培訓、技能考核、高原健康知識講座,熟知高原環境、高原病預防知識(含自救、互救、急救處置等高原醫學常識),并口服西藏紅景天類預防保健品一周后緩慢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即使在海拔5 200 m地區仍可從事體力勞動,一般情況下高原反應輕微也能勝任每天4 h的體力勞動。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及青藏線上泵油站、運輸站、網圍欄等建設中均已證實是行之有效的唯一快速習服高原的方法”[9]。

從戰爭的角度說,高原作戰更需要適應性訓練,這樣才能打勝仗。從平戰結合的來說,平時的訓練可以幫助找出問題的所在,從而提出解決方案,則戰時減少減員。

3.3 不適合高海拔工作人員 長期的研究表明,下列人員不適應進入青藏高原:1)近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2)嚴重的心臟器質性疾病,如嚴重的心律失常,靜息心率大于100次/次、高血壓病2期以上患者;3)糖尿病未獲得控制,癔病、精神分裂癥、癲癇病患者;4)嚴重的肥胖病患者,一旦進入高原則容易出現睡眠呼吸暫停;5)有高原疾病史,如高原肺水腫、高原細胞增多癥;6)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和低海拔患病的人群;7)嬰幼兒,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3.4 高原習服的遺傳學 研究認為從生理學角度分析,在短期或長期處于高原缺氧環境下的人群,EPO(低氧適應性指標)水平會明顯升高。高海拔人群對EPO水平有著較高的耐受性。在高原環境下高海拔人群與低海拔人群的血氧飽和度有很大的差異[14]。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高原環境下,惡劣的環境氣候產生的過量的活性氧(ROS)所導致的肌肉退化和脂褐質的積累在高原人群中卻非常少見。Gelfi等通過對高低海拔人群的肌肉組織的研究確定了7個具有顯著差異的調節蛋白,其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Pl-L(GSTP-1)在藏族人群中明顯增高,并且在不同海拔居住的藏族人群中增高程度不同。磷酸變位酶、NADH-泛醌氧化還原酶、A2-烯脂酰輔酶A水合酶、肌紅蛋白在高海拔人群中具有明顯的上升改變。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和乳酸脫氫酶略有下調。有文獻指出,藏區高海拔人群的NO(具有擴張血管作用)水平比低海拔人群高2倍。

從遺傳學角度分析,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高海拔人群的適應性改變具備遺傳學基礎,這些研究給我們提供了多個基因在高原人群中的特征,例如RPAS1、EGLN1、CABRA1、VAV3、PPARA、eNOS等,分別與肺通氣、缺氧誘導途徑、血管內皮生成、血紅蛋白合成、線粒體的氧化呼吸鏈以及高原人群血液中NO的高濃度相關。其中EPAS1(缺氧誘導途徑相關基因)被指出在低海拔人群和高海拔人群中存在明顯差異。相關研究發現,在高海拔缺氧環境下,具備高血氧飽和度等位基因的人群具有較大的生育優勢。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對珠蛋白cDNA測序,發現了2個基因變異,提示血紅蛋白的基因變異可能和較高的血氧飽和度有關。

3.5 習服的人群差異 年青人身體素質好,易習服。來自海拔較高地區的人如黃土高原、云貴高原、青藏高原(青海段),帕米爾高原的出生者。這些地區的人到高海拔低氧環境,在習服高原的過程中反應輕微或無明顯反應。經過階梯訓練適應進入高海拔低氧地區反應輕微。選擇進入高原進行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邊防建設和攀登高山的建議應從這些人群中選擇,其成功率高可避免浪費與損失。而對于自身生理調節機制有缺陷和低氧耐受性不良者及過度肥胖者勸阻不宜進入高原,因高原病死亡病例大部分發生在這類人中。

4 高原適應與低海拔睡眠(脫習服)

4.1 高原脫適應 平原人進入高原生活一段時間后,機體在功能和結構上會發生一系列改變以適應其環境,當他們再返回平原后,逐漸消除對高原低氧環境所獲得的適應性而重新適應平原環境的變化過程,被稱為高原脫適應(De-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脫適應亦包括世居高原人進入平原后的改變。這種脫適應反應常出現疲倦、乏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就像喝醉了酒一樣,整日昏昏沉沉,故有人謂之“醉氧癥”。從高海拔到低海拔,人們普遍會產生醉氧現象。這種現象,一般經過3~7 d,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4.2 常見癥狀 高原脫習服伴隨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癥狀包括:

1)循環系統:胸悶、胸痛、心慌、氣短、下肢水腫;

2)呼吸系統:咳嗽、哮喘、胸悶;

3)消化系統: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與稀便交替;

4)神經系統:頭痛、眩暈、困倦、疲乏無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5)其他:全身不適、咽部異物感、關節疼、耳鳴等多種癥狀。也會出現心律、心率、血壓異常等體征及血常規、血液生化等變化。

4.3 促進脫習服方法 1)做好脫習服教育:“從高原返回平原,人們普遍認為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機體會很快適應,而對DAHAS毫不在乎。殊不知DAHAS的癥狀多種多樣,也會出現心律、血壓異常等體征及血液、生化等變化。癥狀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也可以是大部分或全部,且時隱時現。因此,應高度重視DAHAS預防工作,把防治DAHAS知識的普及教育列入工作計劃,并積極有效地落實,保證沒有遺漏”[15]。

2)科學計劃安排,做好返回平原途中的準備:“不論是移居者個體、集體或部隊整體行動,都應在返回平原前,制定科學的計劃安排,包括返回時間、返回路線、途中休息、保障物資的補充及意外情況的處置,如山洪暴發致泥石流,山體滑坡道路受阻,人員、車輛事故等。周密科學及有預見性的準備,可以使返回平原途中的機體反應減輕到最低程度,使返途更安全順利。特別是要加強醫療衛生保障,防止因個體或組織不當而引發的AHAD,進而影響DAHAS。需要強調的是,自高原返回平原途中,即使是海拔高度有所降低或到了平原,也要避免劇烈的活動和工作,以使機體較好的適應”。因此,不論是在返回平原的準備階段,還是返回平原的途中,都不能過度勞累,更不能因返回平原極度興奮而徹夜娛樂、吸煙、酗酒影響睡眠。階梯下降,逐步恢復對平原的適應DAHA的機體反應較高原反應的劇烈程度溫和很多。

3)階梯返回:階梯式進入高原可以預防高原反應,而階梯式返回平原同樣可以預防DAHAS。這是因為階梯式下降返回平原,能夠減緩機體血氧含量的急驟變化,而有利于機體逐步適應,也已被部隊采用,而且效果較好。新疆高原駐防部隊多年來堅持階梯式返回平原,幾乎沒有較重的DAHAS癥發生。也有研究者提出,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定居前,可先在半高原地區療養或居住一段時間(3~6個月),有利于預防DAHAS[16]。

4.4 中藥治療脫習服 研究復方黨參、復方紅景天等4種中藥復方防治高原脫適應的效果。對駐守海拔5 170 m 1年的57名健康青年隨機分為銀杏葉片組(12人)、復方紅景天組(12人)、刺五加組(11人)、復方黨參組(11人)和對照組(11人)5組。采用單盲方法進行實驗。自返回平原前5 d藥物組開始分別口服上述藥物,對照組口服炒面膠囊,直至返回平原后第7天,共服藥12 d。采用高原脫適應癥狀調查表隨訪返回平原后第2、4、6天的脫適應癥狀。返回平原后第7天清晨采靜脈血檢測MDA、SOD、NO及NOS的水平;心理生理測試儀測試左右手交叉敲擊動作頻率和數字記憶廣度順背數;二級定量負荷踏階運動實驗評價PWC170和臺階指數。結果脫適應癥狀得分復方黨參組返回平原第2、4、6天(1.73±0.79、1.36±0.67、0.91±0.54)和復方紅景天組返回平原第4、6天(1.67±0.89、1.25±0.87)較對照組(2.82±1.17、3.18±1.78、2.09±0.70)減少(P<0.05或P<0.01);與對照組比較,銀杏葉片組、復方紅景天組和復方黨參組MDA均降低,NO、NOS增高,銀杏葉片組和復方黨參組SOD增高(P<0.05或P<0.01);與對照組比較,復方黨參組左右手交叉敲擊動作頻率總次數和正確次數增加(P<0.05),平均每次敲擊時間減少(P<0.05);復方黨參組和復方紅景天組數字記憶廣度順背數測驗得分較對照組增高(P<0.05);復方黨參組和復方紅景天組PWC170(196.9±13.3和197.6±29.4)較對照組(175.0±13.60)增高(P<0.05)。臺階指數(62.69±9.69和62.07±3.30)較對照組(54.59±7.17)增高(P<0.05)。復方黨參膠囊和復方紅景天膠囊防治高原脫適應效果較好。

5 高原習服及脫習服研究方法

5.1 常用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工具:《高原脫習服癥狀表》、《基層官兵調查表》、《中國軍人常模》、《急性高原病診斷量表》、匹斯堡睡眠質量指數PSPI。

5.2 脫習服的時間 輕度:7~14 d;中度:1~3個月;重度:1~3年以上。

5.3 臨床研究周期 觀察習服的時間是1~3個月,急性高原病的觀察期是一周。觀察脫習服的時間是3年。

5.4 高原脫習服的治療 1)順應自然包括:進行必要的睡眠,重新建立低海拔地區的睡眠節律,恢復原來的生活、工作習慣。北京與拉薩的時差,兩地時差大約2 h。所以,一個人如果在北京的睡眠時間是晚上22:30,那么在拉薩就應該以北京時間24:30上床入睡,這樣比較適合高原的睡眠。次日,起床時間,向后延長2 h,上班時間也應當后延。北京和昆明都用北京時間,雖然沒有時差,但是從地理上嚴格來講,昆明和北京不在同一經度上,地理學意義上的時差還是存在的,經度每相差15度,實際時間相差1 h,因此昆明的實際時間要比北京晚1 h左右。人們應當適應這個時間進行睡眠。

進行必要的體檢,如果身體出現不適,要進行必要的治療。中藥調理和藏藥的調理均有一定的效果。

藥物治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有嚴重的心律失常或睡眠障礙,可到心內科及睡眠科就診。

6 總結

高原階梯遞進是克服高原反應一個較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人適應高原的同時,也維護了在高原的睡眠;階梯遞下,同樣適應于脫離高原的人群。高原適應與高原睡眠有著密切的關系。尚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有待人們進一步探索。目前,尚沒有理想的治療高原反應的有效藥物,也沒有迅速解決脫離高原所帶來不適的合理方案,人們翹首以待中醫藥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色综合天天操| 成人欧美日韩|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日韩欧美91|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欧美劲爆第一页| 蜜臀AV在线播放|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小视频网站|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777| 亚洲天堂首页|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日韩高清一区 |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成人|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亚洲视频三级|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91精品视频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a欧美在线| 亚洲乱强伦| 青青国产在线| 欧美精品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美女免费|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欧美中日韩在线|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色精品视频|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成人韩免费网站|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av在线手机播放|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免费无遮挡AV|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