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謝
(四川省資中縣人民醫(yī)院眼科,資中,641200)
老年性白內障又稱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是指中老年人發(fā)生的晶體混濁,臨床常表現(xiàn)為視覺模糊、視物受限、眼前黑點、晶體性近視、復視等[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尤其是患者的睡眠質量,加之老年人本身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術前心理應激反應及病理因素等,更容易導致術前睡眠障礙[2]。本研究對本院術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進行睡眠情況的調查研究,對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便為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資中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16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問卷對患者手術前睡眠質量進行調查,與165例健康人群進行睡眠質量的比較,并將相關因素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白內障患者男80例,女85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1.27±3.48)歲,婚姻狀況已婚129例,單身/喪偶36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3例,初中和高中81例,大專及以上41例,經濟情況:經濟獨立73例,經濟不獨立92例。165例健康人群中男79例,女86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21±3.17)歲,婚姻狀況已婚131例,單身/喪偶3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1例,初中和高中82例,大專及以上42例,經濟情況:經濟獨立76例,經濟不獨立89例。2組老年研究對象的上述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均≥60周歲;2)單只眼患有白內障;3)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雙眼患白內障或有其他眼部疾病;2)伴有嚴重心肝腎疾病;3)精神疾病、智力障礙。
1.4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在主管醫(yī)生的陪同下,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問卷(PSQI)對調查對象近期1個月的睡眠情況進行調查,該問卷共分為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7個因子,每個因子計分0~3分,得分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高,總分0~21分。我國成人睡眠質量PSQI>7分則表示睡眠質量有問題[3]。

2.1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睡眠質量比較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7個領域得分均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各特征因素與PSQI量表總得分的關系 165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PSIQ總得分,性別、年齡、喝酒3個特征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情況和吸煙4個特征因素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在α=0.05水平上,進入回歸模型的4個因素分別為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情況和吸煙。如婚姻狀況中已婚患者與單身/喪偶比較,單身/喪偶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危險性增大(OR值=0.475)。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睡眠質量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以睡眠質量是否較差為應變量(PSQI≤7=0、PSQI>7=1),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情況、吸煙、喝酒等為因變量,各個因變量的賦值如下,性別:男=0,女=1;年齡;≦75歲=0,>75歲=1;婚姻狀況:已婚=0,單身/喪偶=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0,初中和高中=1,大專及以上=2;經濟情況:不獨立=0,獨立=1;吸煙:是=0,否=1;喝酒:是=0,否=1。見表3、4。

表1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和健康人群的PSQI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不同特征因素與老年性白內障患者PSQI量表總得分的關系

表4 影響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睡眠質量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老年性白內障是最常見的白內障類型,隨著國內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白內障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預計每年增加50萬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其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年齡增大、先天性遺傳因素、外傷、藥物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低血鈣癥等。老年性白內障會導致視覺障礙,嚴重者甚至致盲[4]。Haripriya等[5-6]人研究結果表明,白內障患者不僅在視力上和正常人相比有一定損害,而且會降低患者的認知功能,導致患者對事物的理解方面、日常學習生活方面以及情感方面均存在問題,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也會造成社會公共衛(wèi)生的極大負擔[7]。
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與許多疾病往往有較大的相關性,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認為白內障會影響透光率,減少部分光線進入眼球,到達含有褪黑素的感光神經節(jié)細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 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的光線減少會影響晝夜節(jié)律的感知,從而形成睡眠障礙[8]。術前患者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也是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9]。本研究中表1結果顯示,與普通人群比較,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7個領域的PSQI得分均顯著升高,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明顯降低,與報道相一致。
本研究中表2和表3結果均顯示,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情況和吸煙與患者的睡眠質量降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導致睡眠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已婚患者的睡眠質量高于單身/喪偶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已婚患者生活中有人陪伴照顧,心理上和精神上有良性依賴,單身/喪偶的患者生活和精神壓力加強,睡眠質量不佳[10];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能對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治療方法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能用積極正面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因而對睡眠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獨立的患者不會擔心手術的花費和對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心態(tài)放松,睡眠障礙減輕;吸煙喝酒是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患者睡眠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吸煙的患者,睡眠質量更差,在疾病的預防和保健過程中,應積極引導患者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生命質量[11]。
綜上所述,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健康人群顯著下降,患者的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情況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睡眠質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在治療方案中,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