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娟 姚靜 王丹 丁仕珍 杜春紅 齊異果 劉軍
(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綿陽,621000)
焦慮癥(Anxiety Disorders,AD)主要是以焦慮情緒為主的頻發神經癥狀,其表現為持久性恐懼、焦慮、植物神經活動障礙功能失調及緊張情緒,常常伴隨軀體不適感和運動性不安[1],好發于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沒有明顯差別[2]。睡眠缺失感是AD發病早期常見的臨床癥狀,患者感覺過度覺醒狀態主要包含晨醒時有心境惡劣的傾向、早醒睡眠過度及睡眠維持困難[3]。睡眠缺失感是在世界范圍內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且發生率較高的疾病,AD是其主要的誘發因素[4]。本研究的改良護理干預采用人文精神指導理念,培養護士全身心投入工作,給予患者更具體的護理前評估、生活護理、個性睡眠健康教育、藥物及護理觀察心理護理及標記法,通過比較改良護理與普通的常規護理,找到最適合AD伴睡眠缺失感患者改良睡眠感知的護理方式,旨在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收治的AD伴睡眠缺失感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齡(36.31±4.12)歲;平均病程(1.25±0.31)年;職業:干部9例,工人26例,無業人員7例;文化程度初中3例,高中21例,高中以上18例;醫療付費方式:醫保33例,自費9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35.25±3.63)歲;平均病程(1.26±0.26)年;職業:干部8例,工人28例,無業人員6例;文化程度初中2例,高中23例,高中以上17例;醫療付費方式:醫保31例,自費11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2011年《中國焦慮障礙防治指南》[5]中AD的臨床診斷;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6]作為評價患者是否有睡眠缺失的工具,患者PSQI分值均>8分。
1.3 排除標準 1)有嚴重疾病史或者重要器官功能受損者;2)信息資料缺失者;3)沒有知情同意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護理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以及常規護理,具體常規護理方法包括:1)常規心里護理。介紹住院環境,促進病友之間相互溝通,消除孤獨感。2)飲食護理。要及時補充營養,飲食清淡。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改良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4.1 護理評估 除了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如皮膚情況等以外,還需要評估患者危險因素(自殺、自傷、暴力、噎食、擅自離院、跌倒墜床、壓瘡等風險)和并發癥,以及是否肥胖、起居有無異常、有無飲酒、是否使用鎮靜催眠藥、心理狀況,如有焦慮情緒,應在向患者作指導的時候注意方式方法,從而減輕焦慮等等。
1.4.2 生活護理 1)環境光亮、溫濕度適宜,盡量避免吵鬧;2)教會及督促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詳見以下睡眠健康教育內容;3)保持口腔清潔,在進食后盡可能的清理口腔內的食物殘渣;4)制定患者的飲食計劃,肥胖患者適當協助減肥;5)適當的運動,如練習太極、八段錦等身心健康操。
1.4.3 個性睡眠健康教育 1)指導患者正確臥位,如宜右側臥位、平臥位建議肩頸以下墊拳高枕頭;2)夜間睡眠前4 d避免進食;3)進食種類為盡量易消化食物,適量飲水;4)患者夜間的服藥時間,護士根據患者平常的生活習慣制定個體的服藥時間(大約21:00左右),服藥后不能立即到床上,等有了睡意再上床睡覺;5)勿在床上看手機、看書、思考問題等,告知患者,除了睡覺其余活動一概離開床鋪;6)如果夜間有醒的情況,切勿看時間,繼續睡覺;7)如果夜間醒后很難入睡,要求患者離開床,在指定的安全環境內,給予組織適宜的活動內容(參與“夜間活動室項目”管理),等有了睡意再上床睡覺,必要時給予藥物處理。
1.4.4 藥物及護理觀察 1)每小時巡視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精神狀態等,嚴防窒息等意外發生;2)叮囑患者勿擅自使用鎮靜催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1.4.5 心理護理 耐心傾聽患者及家屬的主訴,建立護患關系,給予患者理解,視情況給予支持與鼓勵,必要時給予患者暗示性指導。
1.4.6 標記法 提前告知患者夜間將會對其進行手足、甚至面部的標記,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夜間護士用記號筆在每小時進行巡視過程中將在患者裸露處進行標記,標記后次日晨先問其患者自感夜間睡眠質量體驗,告知患者夜間護士所觀察的睡眠質量情況,并將標記部位告知患者。起到消除患者因睡眠障礙引起的焦慮,以及焦慮引起的睡眠障礙,并有暗示作用。
1.5 療效判定標準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焦慮改善及睡眠功能改善情況比較。生命質量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統計患者的按時服藥、飲食控制、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分數(滿分為100分)。焦慮改善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8],其分值均與焦慮程度成正比。睡眠功能改善采用PSQI量表,量表從入睡時間、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紊亂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方面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其因素的嚴重程度采用0~3分逐漸升高來表示,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低。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獲得。

2.1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測定患者的按時服藥、飲食控制、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分數,結果顯示:護理前2組各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在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分數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十分滿意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χ2=8.571,P=0.003),觀察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焦慮改善情況比較 通過SAS評分及HAMA評分分析2組患者的焦慮改善情況。護理前2組患者SAS評分及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及HAM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2.4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通過PSQI量表評價患者的睡眠功能改善情況。結果顯示,護理前2組患者PSQI各項因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PSQI各項因子改善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4。

表1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表3 2組患者焦慮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表4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睡眠缺失的影響涉及到人體各個生理系統。神經系統一般表現在癲癇發作閾值下降、疼痛耐受力降低、反射受損、記憶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9]。內分泌系統一般表現為葡萄糖耐量受損、夜晚皮質醇水平升高及甲狀腺濃度下降,同時會影響泌乳素和生長激素的周期[10]。睡眠缺失也會阻礙瘦素分泌,增加整夜睡眠剝奪后熱量的攝取,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其能夠影響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且增加細胞因子的產生,進一步造成交感神經活性和血壓上升[11]。AD作為睡眠缺失主要的誘發因素。因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治療的AD伴睡眠缺失感患者8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改良護理干預,比較2組生命質量、護理滿意度、焦慮改善及睡眠功能改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2組患者各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分數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十分滿意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χ2=8.571,P=0.003),觀察組患者的總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護理前2組患者SAS評分及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及HAM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護理前2組患者PSQI各項因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PSQI各項因子方面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改良護理干預對于改善AD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效果顯著,是一種有效的改善AD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的護理方式,在減輕了患者痛苦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