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巖
(山東省青島工人療養院,青島,266071)
本次主要針對TIA患者采取三位一體(醫生-護士-家庭)護理模式[1],對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近期療效、生命質量以及睡眠質量進行分析。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對象并實施詳細分組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山東省青島工人療養院接收治療TIA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2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7.56±4.3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在(59.06±5.73)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辦法,主要包括:健康宣教、藥物治療及護理、飲食指導以及監測生命體征等[2]。
觀察組患者采用三位一體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方法是:1)成立三位一體小組,其中包括1名醫生、5名護士及1名家庭成員[3]。2)醫生干預:由醫生對患者進行TIA發病機制、臨床體征、誘發因素即治療方法等信息的講解,并對各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作用機制進行清楚的了解。3)護理干預:a.護理基礎的強化,指導患者家屬每天對患者頭部、下肢和上肢肌肉進行按摩,統一患者夜晚的睡眠時間,叮囑患者睡前進行溫水足浴,病房環境需保持安靜,將燈光調低等,從而促進患者的睡眠。b.心理干預,主要包括對患者悲觀、焦慮及抑郁等負性心理進行疏導。c.健康教育,針對患者情況制定相關的健康教育計劃,采用病友交流會、個體教育以及集體上課的模式,內容圍繞TIA病情的康復及防治措施進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及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變化、近期療效及睡眠狀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效果評定:臨床體征頭痛、眩暈等消失,則為顯效;頭痛、眩暈等明顯改善,則為有效;頭痛、眩暈等沒有緩解,甚至出現加重的情況則為無效。針對睡眠質量則采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來進行評估,分數與患者睡眠質量成反比。針對心理健康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來進行評估,若分數越高則表示抑郁、焦慮越嚴重。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的65.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及睡眠情況比較 實施護理前,2組患者PSQI、SDS和SA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后,2組患者PSQI、SDS和SAS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PSQI、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睡眠情況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三酰甘油、膽固醇、高密度、低密度指標方面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的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分析
TIA是誘發腦卒中的一個比較危險的因素,如不能及時加以治療,則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復,不僅使患者心理負擔增加,還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嚴重時引起患者發生腦梗死,對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TIA在發病機制方面,主要是由血栓栓塞、微血栓以及血流動力學低下等原因引起的局灶性的腦組織缺血現象,繼而出現TIA的癥狀。而糖尿病、高脂飲食、嗜酒吸煙及高血壓等是TIA的重要誘發原因。所以說在TIA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同等重要[4]。
三位一體的護理干預模式,不僅能夠對TIA患者從病癥、生命質量方面加以改善,還可以對患者恐懼、抑郁、焦慮和睡眠障礙等加以改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的65.7%;實施護理前,2組患者PSQI、SDS和SA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實施護理后,2組患者PSQI、SDS和SAS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PSQI、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三酰甘油、膽固醇、高密度、低密度指標方面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實施三位一體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改善患者抑郁和焦慮的狀態,還能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效果顯著,臨床上值得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