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笑瓊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龍巖,36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部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并呈現進行性加重。該病癥的出現多是由于吸煙使肺部產生炎性反應,雖然病癥集中出現在肺部,但是也會造成顯著的全身反應,并和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當患者呈現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癥狀,應該靠考慮慢阻肺,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進行進一步的確診。該病癥對伴有咳痰、喘息加重等表現,對患者的氣道、肺泡等處會造成損傷累及骨骼肌、心臟等肺外組織。是群身性的疾病,且個體之間差異巨大。本研究針對102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龍巖人民醫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7例,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61.51±3.47)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51~63歲,平均年齡(62.74±4.01)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阻肺診斷標準,以及呼吸衰竭患者,且溝通無障礙。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1)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科學生活指導,如應保持空氣的清潔,時常進行通風,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修養恢復環境,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以及控制二手煙的攝入。2)促痰護理:患者取舒適體位,保持2~3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氣末端保持張口狀態,連續咳嗽數次,當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出。或者讓患者著地,換號枕頭頂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時需要身體前傾,頭頸曲張,將痰液排出。也可進行拍背與胸壁震蕩,適用于長期臥床患者和排痰無力患者,使患者取側臥位,護理人員保持指關節微屈,從肺底部又外向內、自下而上輕拍胸壁,振動引導緩和咳嗽使痰液排除體外。3)疾病觀測:利用儀器設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檢測,當患者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后,需要及時通知主治醫師,采取及時有效的醫療手段保證患者的病情的穩定。4)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科學的食譜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攝入,保持營養均衡,為患者的早日恢復提供營養物質,并采取多蛋白多維生素的飲食搭配方案,促進患者的營養吸收。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模式。1)護理小組的成立:由護士長牽頭,責任護士為主要成員,成立綜合護理指導小組。根據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以及家庭情況合理制定護理方案和計劃,并制定護理實施的具體步驟,并建立完備的交接班制度。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培訓要具有針對性,對患者的知識誤區、盲點等進行收集,在具體的培訓階段,要有方法、有重點的完成健康知識的傳授,并結合圖像、文字等形式讓患者加深印象,自覺完成對注意事項的有效確認,讓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救技能,避免錯誤的生活方式,對患者的病情產生影響。3)基礎護理:為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基礎護理,如進行病情監測、粗痰護理、飲食護理。4)提升家屬護理技能:護理人員需要照顧的患者較多,并不能時刻對患者進行有效監督和護理,因此有必要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家屬提供護理知識和技能指導,對需要跟注意的細節進行標注,使患者以及家屬能夠獨立完成自身的護理工作,達到了良好的護理效果。5)心理輔導:由于患者在得病期間,飽受病痛的折磨,因此需要為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指導,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使患者能夠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的,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6)睡眠護理:充足的睡眠更加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幫助患者消除疲勞,保證神經系統處于平衡狀態,因此可以為患者提供舒緩的音樂和燈光環境,使患者能夠順利進入睡眠。
1.4 觀察指標 1)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定量表(PSQI)對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9道題,前4題是填空題,后5題為選擇題,第5題包含10道小題,主要內容包括睡眠時間,睡眠障礙藥物使用能情況鞥,滿分42分,得分越低則睡眠質量越好。2)使用生命質量量表(QOL-100),對連組患者的生命質量等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生命質量越好。并在治療結束后3月后進行回訪。3)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分別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人員態度、護理水平、健康教育等多發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100分表示滿意;60~89分表示基本滿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出院前為患者發放填寫。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 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18.67±2.63)分優于對照組的(25.36±2.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分)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 經過護理完成后,觀察組生命質量評分(82.54±2.15)分明顯優于對照組(75.13±3.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分)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3%(50/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7%(44/51),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例(%)]
受到患者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慢阻肺呼吸衰患者的睡眠質量不好,且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心理狀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非常不利于預后康復階段。使該疾病的治療過程出現反復,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病痛折磨。慢阻肺發病因素多,且十分復雜,現代醫學并不能夠對全部因素進行準確解釋,最近幾年,病理學家認為,慢阻肺的致病因素主要包含2個方面,一是個體易感因素,另外則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長期抽煙、或吸收二手煙。長期處于煙霧、過敏原以及工業廢氣、甚至是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等。特別是香煙中的有害物質,焦油、一氧化氮、氫氰酸、尼古丁等對支氣管上皮纖毛有著一定的影響,會引起支氣管痙攣,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細胞的免疫能力,容易使病菌引入體內,引發感染,增加氣管痙攣的風險,增加氣道阻力,導致病情加重。還可使支氣管黏膜下腺體細胞數量增加、肥大,分泌黏液過剩。呼吸道癥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初期呈間歇性,早晨重,整日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夜間癥狀減輕。輕者多發冬春季節,重癥患者常年咳嗽,冬春加重。也有病例表現為氣流受限且無咳嗽。咳痰:咳嗽發生后咳出少量灰白色黏液痰,常有膿性痰。氣短或呼吸困難也是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也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是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有喘息,并伴隨有胸部緊悶,病癥晚期患者體質量下降、食欲減退、精神抑郁甚至出現血痰或咯血,影響患者最終的生命質量。
在面對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方式,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首先需要護理人員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若干名責任護士為主要成員,成立綜合護理指導小組,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綜合護理方案。如實施步驟的確定、完備的交接班制度等,都是為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準確和專業護理工作。并定期為患者組織健康繪制教育,可以通過搜集患者知識盲區,讓護理人員的講解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方法的、有重點的引導患者逐步完成對健康知識掌握,有計劃的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基礎護理,如病情監測、粗痰護理、飲食護理等,使患者能夠在醫院獲得綜合性護理。鑒于現階段患者眾多,護理人員又相對有限,并不能對每一位患者進行無微不至的護理,因此需要借助家屬的力量,使患者家屬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護理,如心理疏導、感情陪護,使患者的心理狀態趨于穩定,并和患者及家屬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指導家屬以及患者在自我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使患者能夠真正的享受到全方位的綜合性護理,為早日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為患者提供心理評估,在患者駕駛的幫助下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使患者能夠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并為患者進行必要的睡眠護理,如舒適溫馨的燈光,熄燈時間的把握,對病房周邊的噪聲管理等,通過創建優質的環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本次研究中,經過綜合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為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18.67±2.63)分優于對照組的(25.36±2.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命質量評分(82.54±2.15)分明顯優于對照組(75.13±3.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季維娟[5]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