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預測和量化分析企業牛津經濟研究院26日發布報告稱,未來10年內機器人有望取代約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這意味著全球約8.5%的制造業工人將因機器人“下崗”。
英國《衛報》稱,該研究顯示,2000年以來機器人已導致全世界喪失約170萬個制造業崗位,其中歐洲喪失40萬,美國喪失26萬,中國喪失55萬。世界經濟論壇去年預測,技術進步將使全世界在未來10年創造1.33億個就業崗位,被取代的僅為7500萬個。但最新的報告指出該趨勢將極具破壞力,可能加劇各國甚至各國內部的收入不平等。“自動化將在世界許多發達經濟體內加劇地區分化,在各種群體中不平均地分配有關收益和成本,”該報告稱。對29個發達經濟體進行的全球分析發現,在低收入地區和更富裕地區,平均每個新工業機器人取代的制造業崗位數量分別為2.2個和1.3個。
該報告還顯示,中國正為自動化增長帶來巨大動力。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1/5,正在安裝的數量占全世界在裝總量的1/3。中國“正大舉對機器人投資以將其自身定位為全球制造業領軍者,”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到2030年時將有1400萬余臺機器人在中國“工作”,令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相形見絀。▲
(王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