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娟
案例1:李女士今年60歲,從5()歲起就沒有月經了,可最近卻突然又來了“好事”。李女士非常緊張,懷疑是得了腫瘤。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宮頸息肉在作怪,醫生給她做了息肉摘除術,李女士很快恢復了健康。
案例2:王阿姨絕經3年,偶然發現內褲上有血跡,趕緊到醫院檢查。先行宮頸癌檢查,沒發現問題:又做了彩超,子宮內膜厚度超過5毫米,醫生建議她做宮腔鏡檢查。手術中,醫生見到其宮腔后壁內膜有一白色小米粒大小、質地糟脆的東西。醫生細心地刮出這塊組織,病理報告是子宮內膜癌。王阿姨接受了進一步徹底的手術,如今恢復得很好。常見引起絕經后出血的情況
婦女一般到50歲左右月經停止,如果停經1年后又有陰道出血,就是絕經后出血,這是老年婦女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絕經后出血可以來自陰道、子宮頸或子宮腔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有5種情況。
1.正常的生理現象:絕經后數月到兩年,有的婦女又出現l~2次少量陰道流血,這是由于少數婦女卵巢功能在衰退過程中,仍有少量卵泡繼續生長,分泌少量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脫落,引起陰道流血。這種流血現象的特點是距絕經時間不會太長,流血持續時間短,量少,經過各種檢查無異常發現。
2.良性病變:如老年性陰道炎、宮頸糜爛或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盆腔炎、子宮脫垂、尿道口脫垂、良性卵巢囊腫等疾病,常伴有陰道少量出血的癥狀。但一般較少見,并常伴有相應的某些癥狀。如老年性陰道炎除陰道黏膜有小出血點外,常伴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黃色,嚴重者可有血樣膿性白帶;外陰有瘙癢或灼熱感,檢查時見陰道呈老年性改變,上皮萎縮,皺壁消失,上皮變平滑、菲薄等表現。
3.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絕經后出血的另一個常見原因。多見于更年期婦女,月經停了一段時間,又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量或多或少,經期或長或短。這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而又未完全喪失,體內雌激素分泌紊亂,促使子宮內膜出現不規則和無定期的剝落而引起的。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可因出血較多而見頭暈氣短、面色蒼白、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也有因一次出血過多而休克者。
4.惡性腫瘤出血:如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子宮體癌患者不到晚期便可出現異常陰道出血及白帶增多等癥狀;而卵巢惡性腫瘤在早期可以不痛、不癢、摸不到、看不見,沒有任何癥狀,等到被發現,多數已非早期。絕經后出血時間越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越高。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惡性的趨向變大。
5.全身性疾病及藥物影響: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肝臟病變引發的凝血機制異常;服用或使用抗凝類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令和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此外,外源性雌激素也會引起絕經后出血,如應用雌激素類藥物等。絕經后陰道流血應該怎么辦
首先,應該到醫院進行常規的婦科檢查。該方法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檢查手段,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陰道、宮頸的炎癥或宮頸腫瘤。
其次,還應行婦科B超檢查。應特別關注子宮內膜的厚度以及官腔內是否有占位性病變,了解生殖系統是否存在腫瘤。如婦科B超檢查發現異常,就需要做進一步的診斷性刮宮或官腔鏡檢查,進行確診;如果存在婦科腫瘤病變,可檢驗血腫瘤標志物,其對于確定腫瘤的良惡性有一定的價值。
因此,發現陰道出血,及早明確診斷,及早對癥治療,才是最積極的態度。不必悲觀,更不應該錯誤地認為是“第二春”又來了,從而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