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摘要】為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需要,日本智庫經歷了雛形期、蓄力期、高潮期及調整期等發(fā)展階段。當前,日本智庫發(fā)展呈現出綜合性、專業(yè)化、差異化等特征,形成了國際化、法治化、網絡化等特點。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迎來了關鍵時期,而日本智庫的發(fā)展經驗無疑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日本 智庫 公共決策 【中圖分類號】C24 【文獻標識碼】A
日本智庫是深入了解、研究日本社會發(fā)展、外交決策、戰(zhàn)略走向以及中日關系的一個重要窗口,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在亞洲甚至是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決策層逐步意識到智庫,尤其是對外政策類智庫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希望利用智庫的優(yōu)勢為日本由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提供智力支持、理論依據、科學方案以及輿論匯流。
參照政治經濟發(fā)展的歷史來看,日本智庫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初至二戰(zhàn)結束,這是日本智庫發(fā)展的雛形期。1907年成立的“滿鐵”調查部,被認為是日本智庫的“鼻祖”,其主要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提供服務。第二階段是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50年代末,這是日本智庫發(fā)展的蓄力期。一些人為解決戰(zhàn)后日本的社會問題以及恢復經濟實力,學習和引進歐美的研究方法,或將一些研究機構改頭換面,或自發(fā)組織研究會。比如,1959年,日本首相吉田茂積極倡導與推動,仿效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和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成立了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第三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初至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這是日本智庫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期。比如,受惠于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號稱日本第一個現代“思想庫”的野村綜合研究所,于1965年4月1日成立。1970年甚至被稱作是日本的“智庫元年”。1974年,日本國會通過了《綜合研究開發(fā)機構法》,并于同年3月25日建立日本綜合研究開發(fā)機構。綜合研究開發(fā)機構通過提供研究資金、協(xié)助研究政策等方式,為日本智庫組織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經被稱為日本智庫的“總管”。第四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至20世紀90代初,這是日本智庫發(fā)展的第二個高潮期。在強勢經濟的支持下,日本建立了眾多以金融機構或保險公司為核心的智庫,比如,屬于金融系統(tǒng)的富士綜合研究所、屬于保險系統(tǒng)的安田綜合研究所等。第五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這是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智庫發(fā)展的深度調整期。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進入了“失去的十年”時代。逐步解散、停止活動、縮小規(guī)模以及改變性質,成為這一時期日本智庫發(fā)展的顯著特點。直到1997年,日本智庫的發(fā)展出現了轉折,眾多非營利性獨立智庫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日本形勢的變化以及政權的更迭,促使了政黨系智庫的出現。比如,民主黨成立的 “公共政策平臺”、自民黨成立的“日本智庫2005”。
日本智庫提出了許多對日本乃至對國際都有深刻影響的方案,從智庫的全球評價和運作模式等方面來看,其占據著相對優(yōu)勢的地位。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8》,日本擁有128家智庫,總量位列全球第9位。其中,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名列全球頂級智庫第14位。在2015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發(fā)布的《全球智庫評價報告》中,也有9家日本智庫進入了全球智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總分排行的前100位。
依據組織形態(tài),日本智庫可以分為官方與民間兩類。官方智庫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圍繞中央政府具體部門的工作職能和實際需要而成立的智庫,比如防衛(wèi)省的防衛(wèi)研究所。第二種是根據《獨立行政法人通則法》成立的獨立行政法人智庫,比如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在日本智庫中,有近一半是民間智庫。按照是否營利的屬性,野村綜合研究所等民間智庫,無疑最具特色。民間智庫包括公益財團法人、公益社團法人和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比如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公益財團法人綜合研究開發(fā)機構等。
近些年來,日本智庫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運作模式。組織形態(tài)決定了日本智庫的組織管理模式。日本政府中央省廳直屬的智庫是政府內設機構,其所有組織人事管理均由所在部門負責。獨立行政法人智庫是日本國家行政改革的產物,是國家機關外部化的一種形式,介于政府和民間之間,最大的特征是“目標管理”和“業(yè)務評價制度”。由日本大型商社、企業(yè)、證券和銀行設立的營利性智庫,采用企業(yè)管理架構。部分民間智庫的組織管理機制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財團法人制度,行政管理工作、調查研究工作與日常事務三者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是此類智庫管理機制的共性內容。
日本智庫重視高水平的核心研究人才。除了野村綜合研究所等少數智庫外,大部分日本智庫呈現出“小隊伍、精干化”的特點。據日本綜合研究開發(fā)機構相關調查,大部分日本智庫的規(guī)模在20人以下。日本智庫人員結構合理(從層次、專業(yè)、年齡、學科等方面來看),擁有一批有影響力、高學歷以及高素質的研究人員。此外,以“外腦”充實智庫研究團隊,實現人員的網絡化,已經逐漸成為日本智庫的顯著特點。比如,日本智庫重視人才培養(yǎng),具備良好的人才交流機制,經常派遣研究人員前往政府部門、大學、企業(yè)和其他機構短暫任職;通過建立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開展國際交流,鼓勵研究人員、青年學者走向國際舞臺。
日本智庫在不斷借鑒歐美智庫發(fā)展模式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一是研究范圍覆蓋全球,以國際視野來開展信息搜集整理、綜合性課題研究、經濟和技術預測等行動,注重面向全球發(fā)布研究成果。二是注重國內、國際智庫交流網絡體系的建設,努力推動形成國內“官產學”一體化的交流研究體制以及“研究員派出”的人才鍛煉機制,注重與國際智庫建立交流平臺以及伙伴關系。三是善于運用法律體系規(guī)范智庫發(fā)展,以特有的法人制度賦予智庫合法而高效的行動框架。四是注重從業(yè)人員結構的文理結合、學科交叉,推動形成綜合研究優(yōu)勢,對外政策類智庫力爭實現從理論到實證、從國別到專業(yè)的研究領域全覆蓋。五是聚焦未來研究,以實用主義哲學為指導,“命題作文”研究傾向明顯,對同一問題、同一國家持續(xù)開展研究,從而為政府或企業(yè)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迎來了關鍵時期,而日本智庫的發(fā)展經驗無疑值得我們借鑒。對此,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領導力度,注重整體布局,引導差異化發(fā)展,增強對民間智庫建設的扶持力度。其次,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智庫網絡體系,在有發(fā)展?jié)摿Φ牡貐^(qū)設立分支機構,及時掌握其他國家的具體情況以及發(fā)展動向,從而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提供智力支持。再次,要提升智庫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智庫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最后,要建立健全有關公共決策智庫咨詢的法律法規(guī),以法治思維推動智庫發(fā)展。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賴先進:《國際智庫發(fā)展模式》,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