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從喜
22載,星移斗轉,他步伐鏗鏘,踏遍坎坷阻礙,灑下一路馨香。
22載,歲月更迭,他放飛夢想,登臨層峰疊嶂,鑄就一路輝煌。
22年磨一劍,韓振東憑借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使他由生產一線默默耕耘的奉獻者,成長為電廠技術核心的管理者、科技創新的探索者和專治汽輪機組熱控系統“疑難雜癥”的“大工匠”,是佳木斯熱電廠建廠80來第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他用22年的拼搏與堅守,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出精彩的篇章。
勤研苦練
成就熱控專業行家狀元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20多年來,韓振東一直認為,只有在勤于學習中才會找到提高自己的機會和增強能力的舞臺。
1996年畢業于哈爾濱電力學校熱動專業的韓振東,被分配到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熱電廠熱工分場,從事熱工自動化保護工作。韓振東剛到電廠時深知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他從來不讓自己閑著,他跑現場,摸系統,熟悉走向,虛心地向老師傅請教,自己對照設備仔細琢磨,一有空他就會心無旁騖地捧著專業書一本本地看。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專業理論的學習上。家里、單位堆滿了各種專業書籍。可他不滿足,一有機會就向其他電廠的同學、校友索取專業上的資料,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讓他奠定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
在以最短的時間走上班組技術員崗位,成為同齡人中令人羨慕和敬佩的佼佼者之后,為了增長技能,不斷挑戰自我,他還參加了長春工大的自學考試,豐富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使他的工作能力迅速提高,成為熱控技術的“行家里手”。
成績源于積累,機會總是鐘情于勤奮上進的人。2009年是韓振東人生一個新的起點。這一年,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熱控技能大賽在上海舉辦,韓振東被毫無懸念地點了將,作為佳木斯熱電廠的唯一選手參賽。韓振東沒有退縮,白天在現場忙得難以抽身,晚上還拿起資料進行考前準備。這次大賽匯集了集團各大電廠的百余名頂尖高手,很多選手已經為此準備了幾個月,而韓振東用了僅僅一周時間就站到了賽場上。盡管強手如林,但韓振東靠著扎實的理論積累和過硬的操作能力,一路過關斬將,拼得了金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逐漸由一名檢修工鍛煉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員、專責工程師、分場副主任、主任,又從煤檢中心副主任再到廠生產技術部主管檢修副主任、生產黨支部書記,韓振東成長的道路上清晰地鐫刻著他刻苦鉆研、勤奮學習的足跡。
攻堅克難
診治生產現場疑難雜癥
“超前性的思維,創造性的工作”是韓振東多年工作的真實寫照。2×300MW供熱機組試生產和移交之后,機組脫硫系統GGH(煙氣換熱器)吹灰器無法投入,CEMS(煙氣在線監測系統)指示二氧化硫數值偏大,成為脫硫系統無法正常投入的難題。韓振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帶領專業人員,對吹灰程序進行多次改進和調試,設定最佳技術參數,掌握了CEMS故障分析、診斷、處理方法,解決了煙氣在線監測和脫硫指示偏大問題,保證了脫硫系統的正常投運和達標排放,企業成功避免了巨額環保罰款和機組關停的危機。
一道難關剛剛攻克,另一道難關接踵而來。
兩臺300MW供熱機組出現了小機投入自動過程中產生擾動的現象,嚴重影響供電、供熱負荷。韓振東白天在單位處理完日常工作后,晚上就把資料拿回家研究邏輯組態,通過對投自動的各種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判斷是廠家使用軟件的功能塊有問題,他把這一段時間整理出來的資料和自己的分析、判斷給廠家反饋之后,廠家同意了他的分析,給出了臨時修改意見。韓振東認為并不完善,又向廠家提出自己的看法,經過多次的溝通協調,確定了最終的要求和目標,對邏輯又增加了多處修改,終于解決了因小機在投入自動過程中產生擾動而跳機等一系列難題,減少了機組非停事故,確保電廠實現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四星級發電企業。
“個人的事再大也小,廠里的事再小也大”,這是韓振東的行為準則。工作中早來晚走成了常態,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每當遇到緊急任務,這位鐵骨錚錚的東北漢子就把對親人、對家庭的責任和愛深深埋藏在心底,無論刮風、下雨、深夜、休息日,韓振東總是隨叫隨到、義無反顧。
2011年12月下旬,韓振東的奶奶過95歲大壽,老人特別看重的長孫卻沒能回去,此時,國內首項300MW供熱機組循環水余熱利用科技示范工程——佳熱電廠循環水余熱利用工程72小時試運正處在關鍵時刻。由于進入熱泵的蒸汽溫度始終控制不穩,致使自動調節產生振蕩,溫度經常超標,華電電科院調試人員與控制廠家的人員多次進行調整都無法控制住溫度,試運陷入了窘境。危難之中方顯英雄本色,韓振東再次站了出來。他全力優化完善熱控系統,一舉解決了蒸汽溫度控制不穩、溫度超標等異常,使回收熱量由24萬吉焦提升至151萬吉焦,年節約標煤由0.6萬噸提升至4.11萬噸,為國內300MW供熱機組循環水余熱利用樹立了典范。
技能傳承
率領隊伍助力企業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1年,韓振東被聘為企業“家·佳”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帶領42名成員,先后組織8個專業攻關小組完成33個技術創新項目,取得直接經濟效益928萬元。探索和實施了“于海濤燃燒調整法”,實現 “褐煤大比例,機組高負荷”,具備100%摻燒褐煤能力,煤炭控本能力實現質的跨越,并被東北發電系統廣泛應用,為國家和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后“尹鳳祥降氨法”“張宇調水法”等操作模式脫穎而出,為企業的精益化管理增添了新的手段。工作室的火箭點火作用,發揮了企業創新驅動的引擎力量。
“供熱機組的余熱交換器清洗裝置”和“供熱機組的排污裝置”等五項熱泵科技示范項目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提高高加水位調節系統的自動投入率”獲全國QC小組優秀質量管理獎;“降低廠用低壓電動機的損壞率”獲黑龍江省優秀質量管理一等獎;“300MW機組開式循環水余熱利用技術研究及應用” 獲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科技技術進步一等獎;“板式換熱器化學清洗的探索與實踐”成果轉化應用見成效,年創造經濟效益達650余萬元……他領銜的“韓振東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創新示范崗、熱電機組及燃煤技術改進勞模創新工作室。
典型引領方向,榜樣凝聚力量。利用備用的機柜、控制器、卡件等設備,他建立了“雛鷹熱控培訓室”,開展實例講解和專題培訓,做好傳幫帶。在他的帶領下,熱控團隊的整體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被授予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2015年團隊榮獲“全國模范職工小家”。他的徒弟中涌現出了黑龍江省創新能手、華電集團優秀班組長劉志宏,黑龍江省“五一巾幗標兵”于慶萍,“鐵人式”職工陳立,華電集團公司“巾幗建功標兵”李玉梅,以及佳木斯市勞模等13名先進、“工匠”。
心血和汗水與時間一同流走,勝利和成功與榮譽相伴而來。22年的寒來暑往,韓振東在苦與樂中,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龍江工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韓振東在苦與樂中,無怨無悔,無私奉獻。他把對工作的熱愛、對信念的執著、對理想的追求全部投入到華電事業的大熔爐中。面對收獲,韓振東感慨說:“這輩子,我已離不開電力檢修,因為那里有我無數創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