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倜然
案情回顧:
女職工李某產后突生重病,醫療期滿后繼續向企業遞交病假條請假。而企業方認為,李某的醫療期只有3個月,對其醫療期滿后的請假不予認可,并認為醫療期滿不回單位上班屬于曠工。因此,以無故曠工為由,企業解除了與李某的勞動合同。李某找到了當地職工服務中心,在工會的幫助下,她拿到了4.5萬元賠償金。
時間閃回到2017年9月,一位面容憔悴的女職工被家屬攙扶著走進了當地職工服務中心大廳。工作人員詢問后得知,原來,這位女職工于2012年12月進入某機構擔任店長,2016年8月進入該機構直營事業部任營運助理,本該在這個崗位施展拳腳,然而,2018年4月,女職工剛休完產假就被診斷為“胸7-9椎管內外腫瘤伴雙下肢不全癱”,需馬上手術。3個月醫療期滿后,李某未回用人單位上班,繼續提交全休病假條。
在她遞交病假證明之后,用人單位給她郵寄了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書,解除合同的原因系“未經單位同意無故曠工”。
李某找到職工服務中心,中心主任指派律師志愿者辦理了該起案件。那么, 醫療期滿后繼續請病假,能否以曠工為由直接開除員工?
案例分析:
《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在醫療期滿后,仍不能去工作,如尚未痊愈,單位不能隨便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員工一個月工資后才能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后還應支付員工經濟補償。律師表示,本案中李某于2012年12月進入用人單位,距糾紛發生時(2017年10月)工作年限未滿5年,按照規定,醫療期為3個月。2017年8月22日李某雖然醫療期已滿,但其病情嚴重,確實處于病假中,而且用人單位人事部門也已經收下了病假條,公司不應當以曠工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應可以以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支付經濟補償的形式予以解除勞動合同。”律師說。
最終,仲裁結果和法院判決都支持了這位女職工,用人單位需支付雙倍的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