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杰
走進九三墾區,走進大西江農場股份有限公司,提起她的名字,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她是一個戰勝癌癥的女強人,一個農業科研戰線上的“領頭雁”,黑土地上綻放的“創新之花”。她就是全省職工創新標兵、北大荒農墾集團大西江農場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站站長溫淑霞。
1987年參加工作的溫淑霞,一直堅守在農業科研工作一線,30年來,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以科研工作者嚴謹求實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搞好每一項科研研究。她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時刻用創新的理念、超前的思維、博愛的情懷,探索著未來農業技術的發展趨勢,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提起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坐在辦公室里搞研究、搞實驗,風吹不著的、雨淋不著的,是個人人羨慕的美差。但對溫淑霞來說這項工作卻并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她起早貪晚,風吹日曬雨淋的,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必須在一線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收獲成果。
溫淑霞從事的崗位是省級農業科技試驗示范點,承擔上級科研院所下達的生產試驗和應用示范項目,以及農場自主試驗項目和新品種的引進、鑒定、繁育和推廣等工作。為圓滿完成每一項科研課題,她白天摸爬滾打在田間,采集樣本,觀察苗情,記錄各種數據,累得一身灰土一身汗,根本不像是坐在辦公室里搞科研的人。晚上她還要走進實驗室,總結一天的收獲和經驗,深入研究科研項目可行性,撰寫理論文章和調查報告,整天忙得團團轉。
30年來,她堅持深入“三農”第一線調查研究,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和種植戶家中搞調查,有針對性地破解農業生產難題,及時掌握“三農”動態,準確發布科技信息,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職工致富增收默默無聞地做著貢獻。她經常說:“實踐才能出真知,沒有幾十載的風雨實踐,就收獲不到科研成果”。
溫淑霞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發揮好團隊的作用,才能打贏科技攻關勝仗。”她不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科研工作中,所有的課題都由她主管。她每天早出晚歸,除了搜集、記錄、整理科研實驗材料外,還要指導工作室的成員做課題操作的具體事宜,認真檢查課題項目實施中的每一個細節,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驗中的難題,一心一意地帶好每一名實習技術人員,讓每一名科技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自1990年開始,溫淑霞就親自主持大豆各項試驗課題,承擔著墾區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大豆新品系的鑒定試驗、示范項目,同時承擔著農藥、肥料、栽培等農業技術應用與推廣試驗課題。目前,經她試驗推廣的新品種有20余個,主栽品種有華疆3號、4號,墾鑒豆25號、27號、28號,黑河38號、43號、48號,北豆10號,黑河52號等。在大豆栽培試驗中,她主持的大豆覆膜栽培試驗獲得較大成功,榮獲黑龍江省科技成果獎,其增產效果達20%以上。她研制的尿素酶抑制劑,經試驗、示范已在農業生產上推廣應用。另外,她推廣應用的大豆種衣劑、新型復合肥、專用肥、葉面肥等技術,為農業增收增效做出突出貢獻。
2016年,她示范推廣的五味子、赤芍、黃芪、黃芩、防風、大力子、玉竹等20余個中草藥品種,帶動低收入種植戶創造經濟效益近百萬元。2017年,她引導職工利用農場棚菜基地和科技園區、林下空余閑地,種植綠色、有機保健養生蔬菜、瓜果喜獲豐收。
溫淑霞憑借較高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多次獲得各級部門的嘉獎,其中:大豆墾鑒豆32號(原代號九三96-88)2003年被農墾總局審定推廣,甜菜普瑞寶2004年被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她撰寫的30余篇專業性論文,為農業科技生產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并產生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多年來,溫淑霞憑著對農業科研事業的摯愛,對創業創新的不懈追求,獲得了很多、很高的榮譽,她曾榮獲勞動模范、“雙創”先進個人、巾幗創新標兵、農墾總局農作物品種試驗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黑龍江省縣域優秀農村科技人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