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川
筆者在教小學低年級學生并腳單搖跳繩時,他們常常會出現不會搖繩、搖和跳動作不協調等問題,經過反復思考與實踐,筆者通過自制小繩球,提高了他們并腳單搖跳繩的質量。現將具體的制作過程和拓展運用作如下說明。
一、小繩球的制作
1.材料準備
廢棄網球1個、彩帶1根、剪刀1把、穿線千枚通1把、廢棄繩柄1個、廢棄跳繩1根(見圖1-1)。
2.制作步驟
用千枚通在網球表面穿過,勾上彩帶拉回(圖1-2),將彩帶系緊固定,修剪多余彩帶(圖1-3),取適當長度(約50cm)彩帶,一端系在網球上,另一端用廢棄跳繩打結固定在繩柄中(圖1-4)。
3.注意事項
繩球長度根據學生身高等實際情況調整,并預留在繩柄中;切忌使用橡皮筋等有彈性的繩體,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可在繩體上穿上珠節,增加繩球的重量,以增加學生手臂的力量。
二、小繩球的運用
1.提高搖繩質量
學生在練習時容易出現直臂搖繩、雙手發力不均勻致使繩體不成“U”型等問題。運用小繩球讓學生進行大臂搖繩(圖2-1)、小臂搖繩(圖2-2)、手腕搖繩(圖2-3)等練習,在體驗中讓學生感悟到出手腕搖繩是省時省力的最佳搖繩方式,通過反復練習,能夠提高搖繩的質量。
2.提高搖跳結合能力
初學跳繩的學生,因搖跳不協調極易“死繩”,教師運用小繩球讓學生進行搖跳結合的練習(繩球經過腳旁時跳起,繩球在頭旁時落地屈膝緩沖),這樣做,能夠讓初學者體驗搖跳的節奏,比徒手練習更有效(圖2-4、2-5)。
3.增強學生手腕力量和靈活性
學生一手持繩球,一手按住持球手的小臂,進行手腕前后搖球的練習。在此基礎上,可增加繩球重量(穿珠節)或加速搖繩,達到進一步增強學生手腕力量和靈活性的目的,為后續進一步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圖2-6)。
三、小繩球的拓展
1.投擲類項目
用小繩球進行原地持輕物擲遠。當拆掉小繩球的繩柄,就變成了“小火龍”。在投擲過程中,學生能清晰地觀察到球運行的優美弧線,既活躍了小學課堂的教學氣氛,又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投擲出手角度(圖3-1)。
2.跳躍類項目
連續并腳跳,將繩球擺放成繩梯狀,學生進行連續跳躍、開合跳等練習,增強學生連續跳躍能力(圖3-2)。
3.游戲類項目
用小繩球做“流星錘”游戲。5名學生手拉手圍為成1個圓圈,1名學生站在圓心上,沿地面快速轉動繩球,當繩球即將到達自己身前,圓圈上學生跳起躲避“流星錘”(圖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