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李小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長期影響下,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此次樣本研究對象都是收錄于來我醫院進行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總結研究飲食護理干預對患者營養狀況所產生的影響。現進行具體闡述。
參與此次樣本分析對象都是收錄于來我醫院進行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計58例,收入時間范圍控制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依照計算機表法處理為兩組,試驗組(n=29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最高年齡78歲,最低年齡35歲,中位年齡(52.71±9.96)歲。對照組(n=29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最高年齡77歲,最低年齡36歲,中位年齡(53.59±9.73)歲。58例患者各項基本檢驗資料都顯示出P>0.05的最終結局,沒有對比價值。
對58例患者均進行每星期三次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每次治療時間為4小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透析情況。試驗組進行飲食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計算飲食營養攝取,對患者每日需要攝入的蛋白質、能量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進行計算,根據患者的體重以及身高計算最終結果,確保患者每日營養成分的攝入能夠維持患者一天的基本活動需要[1]。護理人員需要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確保各方面營養攝入的均衡,平衡膳食纖維,增強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攝入,禁止鈉鹽的過量食用、禁止患者攝入甜食以及鉀過量的食物,同時在透析期間需要短時間禁食,早中晚餐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進食,分別為20%、40%以及40%,每餐不要過飽,七分飽最為適宜。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飲食成分進行計算,確保熱量以及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攝入能夠達標,并根據患者治療中的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2]。(2)健康知識宣教,由于部分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自身病情的進展情況認識不清,日常飲食也較為隨意,對自身病情的恢復十分不利,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健康知識宣教,并對患者展開必要的心理干預,對飲食方案的落實情況需要護理人員進行一一核實,監督患者飲食行為,以此不斷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以及依從性[3]。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時間均需要達到90天。
測量兩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使用改良定量主觀整體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的營養狀態越接近正常水平。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此次樣本分析,選擇t檢驗方式,以(±s)形式表示出患者的血漿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改良定量主觀整體評估表評分,P呈現出小于0.05的最終結論,擁有討論價值。
29例試驗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改良定量主觀整體評估表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呈現出P小于0.05的最終結論,探討分析有效,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營養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營養指標的比較(±s)
改良定量主觀整體評估表評分(分)試驗組(n=29) 36.48±2.65 30.41±2.55 11.45±1.69對照組(n=29) 31.05±1.67 24.86±2.87 14.96±2.21 t值 9.3354 7.7849 6.7941 P值 0.0000 0.0000 0.0000組別 血漿白蛋白(g/L)前白蛋白(mg/dL)
糖尿病腎病在近些年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維持性血液透析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腎臟治療的形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也造成患者的營養不良,主要體現在蛋白質以及能量等營養元素的攝取中。另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以及脂代謝功能出現異常,會加重炎癥的產生,不利于患者營養的攝入的,因此造成患者營養不良。因此,對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干預,有利于平衡患者的飲食結構,確保患者營養攝入的均衡[4]。
此次樣本分析中,試驗組29例患者的各項營養指標均遠遠優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之下試驗組形成明顯的護理干預優勢,呈現出P小于0.05的最終結局,具有探討研究價值,與趙賽酈, 歐陽紅娟等人[5]的研究成果大體一致。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干預,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血漿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的改良定量主觀整體評估表評分,具有推廣應用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