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慢性疾病為臨床最為常見病癥類型,且糖尿病發生率位列常見慢性病前列。當前,在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也持續增加。血液透析治療為臨床治療該癥最為直接且簡單對策,在該治療對策的幫助下,可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各方面癥狀得到改善[1]。本研究主要從護理層面出發,針對優質護理以及常規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實施效果加以分析。
本研究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探索,所選樣本為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接診58例患者,任選組內29例以常規方式護理,即對照組,余下29例則給予優質護理,即觀察組。從患者構成可知,對照組由男19例,女10例構成,年齡于66—78歲間,中間值為(70.23±1.03),患病時間在1—4年間,中間值為(2.73±0.18)年。而觀察組則由男17例,女12例構成,年齡于63—77歲間,中間值為(69.02±1.42)。患病時間在2—4年間,中間值為(3.02±0.21)年。對以上各類數據對比發現,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對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完全按照常規方式開展,針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各方面機體指標密切進行觀察,對應護理人員做好日常統計工作。同時,需詳細為患者講解當前治療方案,由具備多年臨床經驗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存在于治療以及生活方面關于病癥的疑問進行解答。而觀察組在本次研究中則需要開展優質護理,具體護理對策表現在以下幾點:
1.2.1 對患者綜合情況展開評估,確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該部分患者在入院后,臨床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患病時長以往治療對策以及用藥情況等詳細進行詢問。此外,通過簡單溝通掌握患者性格特點以及思維方式,借此對后續各方面護理工作開展對策進行優化。為增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性,護理人員需詳細為患者講解在血液透析治療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效果,幫助患者認識到當前治療對策的有效性[2-3]。
1.2.2 給予全面心理護理
考慮到該類患者年齡較大,在治療過程中處于對自身護理情況的擔憂,害怕自身成為家庭負擔等。在治療過程中多存在有緊張、焦慮等心理,且不愿意主動進行表達。故此,在護理過程中,臨床護理人員更需積極展開心理疏導,及時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詢問患者顧慮原因并針對針對性解答。此外,指導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交談,幫助患者體會到家人、朋友的關心。間接使得患者負面心理得到改善。
1.2.3 對日常生活進行指導
為促使患者能夠盡快得到恢復,在護理期間需為患者創造最佳康復環境。及時對患者使用的床單、被褥等進行更換,定期開窗通風,保障室內空氣質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于病房內放置部位綠色植物。
1.2.4 注重皮膚護理
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皮膚感染為該類患者最容易出現并發癥,且存在有極高的治療難度,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在護理過程中,同樣需對皮膚護理工作加以重視。針對患者皮膚狀態密切進行觀察并做好對應統計,明晰患者皮膚變化情況。確保患者皮膚隨時處于干燥狀態,且指導患者不得私自用手去抓撓皮膚,各方面觸及性操作均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且針對已經出現皮膚感染患者,需及時做好對病變部位消毒清理工作,在合理時間內對輔料進行更換。
于本次研究中需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心理狀態評估以SAS、SDS量表展開。
研究中與兩組有關各數據均通過SPSS19.0進行護理,以%表示計數數據,卡方測定,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測定,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結合統計可以發現,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在心理狀態以及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均存在有顯著優勢,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護理情況對比
糖尿病國內最為常見慢性疾病,其存在有極高的病發率,且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在病癥長時間作用下,將對患者腎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老年糖尿病腎病為臨床治療難度較大病癥類型,且血液透析治療為目前主要治療方案。結合臨床治療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該治療對策雖然可幫助患者各方面癥狀在極短時間內得到改善,達到緩解病情的效果。但在治療期間,患者多伴隨有心理壓力且并發癥較為嚴重。故此,在治療中護理工作同樣需重視。
優質護理本著為患者提供最佳康復條件為原則,從各個層面出發,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護理工作的需求,可間接達到幫助患者恢復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具體對優質護理工作在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觀察可知在該護理模式下可有效提升該部分患者護理滿意度,并改善其心理狀態,適用于該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