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鳳
(廣西省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由于耳鼻咽喉科疾病位置較為隱匿,所以相應加大了臨床檢查難度,導致較大的漏診率和誤差率。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耳鼻喉科的檢驗工具也在逐步更新中,電子喉鏡作為檢查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常見設備,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清晰率等優勢[1]?,F階段來看,對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使用電子喉鏡方法治療非常普遍,與此同時取得的相關效果較為顯著。在使用電子喉鏡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同時,加強針對性的護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2]。
選取本院收治的143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電子喉鏡檢查)。納入標準:(1)均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知情下參與本次研究;(2)均符合我國關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患者;(2)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患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疾病患者;(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143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中有92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2.15±3.11)歲,平均病程時間為(2.88±1.16)個月;疾病類型:48例慢性咽喉炎、35例聲帶息肉、10例聲帶小結、16例咽部異物、12例聲帶麻痹、22例腺樣體肥大。
1.2.1 電子喉鏡檢查方法
采用電子喉鏡( OLYMPUS OTV-SI 型)、活檢鉗和息肉鉗等工具,檢查之前叮囑患者擦干凈鼻涕和鼻內異物,使用麻黃堿(1%)收縮鼻腔黏膜,再使用地卡因液(1%)噴霧患者雙側鼻腔,總共噴三次(每次間隔噴霧時間為3~5min)。留取反映局部病變部位的圖像,最后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
1.2.2 護理方法
(1)檢查前護理。對接受電子喉鏡檢查的患者,需向其詳細講解電子喉鏡檢查的意義,安撫其心理情緒,防止負面情緒過度出現;除此之外,向患者詳細介紹電子喉鏡檢查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
(2)檢查過程中的護理。對于接受電子喉鏡檢查的患者在檢查之前需使用合適的藥物,根據其年齡和體質來選擇適量的麻醉藥物進行麻醉,麻醉后需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表現,預防患者出現不良癥狀, 對于不適應癥狀的患者提供及時且有效的治療。在檢查過程中,保持室內干凈的環境,保持地面的整潔和干凈,為其創造良好的檢查環境;
(3)檢查后的護理。為患者詳細講解相關檢查結果,根據其具體病情提出針對性地解決意見,再制定治療方案;叮囑患者檢查結束之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如檢查后60min才能夠攝取食物和水分,忌吃辛辣刺激食物。
分析143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正確診斷率和錯誤診斷率。
143例的正確診斷率為97.90%(140/143,46例慢性咽喉炎、35例聲帶息肉、10例聲帶小結、17例咽部異物、11例聲帶麻痹、24例腺樣體肥大),錯誤診斷率為2.10%(3/143),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正確診斷率、錯誤診斷率分析(例/%)
電子喉鏡是一種診斷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先進工具,電子喉鏡相比起纖維喉鏡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導光性,繼而顯著提高手術視野[3]。通過電子喉鏡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咽喉部的病變狀況,通過保存電腦圖像,動態觀察具體檢查過程[4]。部分年齡小或者反射過于靈敏的患者均能夠間接完成喉鏡檢查,因此不難說明電子喉鏡檢查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檢查方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143例的正確診斷率為97.90%(140/143),錯誤診斷率為2.10%(3/143),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電子喉鏡能夠便于多人同時觀察,繼而便于臨床教學和討論。電子喉鏡既能夠起到診斷作用,又能夠起到治療作用,清楚顯示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鼻咽喉部具體結構,便于查看具體病變位置。除此之外,加強相應臨床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電子喉鏡在診斷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過程中的效果,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5]。
綜上所述,電子喉鏡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加強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