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四團醫院,新疆 阿克蘇 843305)
高血壓腦出血為臨床老年人群常見腦血管疾病。疾病起病急驟,發展迅速,臨床中多采取手術治療方式予以癥狀改善。患者受到疾病干擾以及手術治療等多方因素影響,生活質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給予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改善疾病預后,提高生存質量極為關鍵。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診13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患者,探究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以及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具體報告如下:
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診13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6.38±3.28)歲。研究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經審核符合醫學倫理研究規范準則。納入患者均明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為手術治療后患者,研究前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存在其他腦血管疾病者,排除依從性差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1 呼吸道護理干預
患者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對患者的呼吸節律以及呼吸頻率進行持續性觀察記錄。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指導患者家屬輔助幫助患者咳嗽咳痰。對于術后不清醒患者給予定時的翻身處理以及拍背處理。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性。
1.2.2 消化道護理干預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易于出現消化道潰瘍出血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排泄物性狀以及嘔吐物性狀情況,及時給與針對性護理措施。
1.2.3 體位護理干預
患者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手術創口情況以及病灶情況,指導患者選取合適體位,確保頭高腳低位。
1.2.4 心理護理干預
患者術后易于出現緊張、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采取音樂療法、娛樂項目開展方法等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向患者講述其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后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念,提升護理效果。
1.3.1 生存質量采用健康SF-36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存質量
量表合計評價患者的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八項生存質量指標。量表得分越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越佳。
1.3.2 護理工作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得分在85分以上者記錄為滿意,得分不足85但在70分以上者記錄為基本滿意,得分不足70分者記錄為不滿意。
研究數據統計工具為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卡方分析,計量資料t分析,P<0.05說明存在統計學研究意義。
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74.28±1.26)明顯高于護理前生存質量,護理前后比較P<0.05,具體見表1:

表1 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對比分析
研究納入13例患者通過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估分析,13例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得分均在85分以上,記錄為滿意,護理工作滿意度為100.00%(13/13)。
傳統的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護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以及盲目性。對于患者各個系統護理不到位,極易導致全身各系統的并發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不利于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全面護理干預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面性、針對性、有效性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全面護理干預,有效緩解患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各系統的生理性問題,解決患者的心理焦慮以及抑郁情緒,通過體位護理給患者帶來舒適體驗。
本次研究納入我院接診13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措施,手術后給予患者全面護理干預。經有效全面護理干預,患者的生存質量(74.28±1.26)得到明顯提升,護理后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100.00%。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存質量,患者對全面護理干預的開展滿意度極高,有效提升了臨床護理質量。臨床中應進一步深化全面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將其推廣至各疾病患者的使用中,為患者的預后康復以及生存質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