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饒,李清會
(重慶市中醫院,重慶 400010)
重癥監護室是臨床開展搶救和治療工作的重要場所,在重癥監護室內治療的各種類型患者,需使用較為先進的醫療技術,對重癥監護室患者加以集中化的治療和護理,從而挽救重癥監護室患者的生命。
選取本院收治的130例重癥患者。實驗組中有5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6.58±5.24)歲,平均體重為(69.33±15.22)kg;18例使用無創呼吸機、47例使用有創呼吸機。對照組中有4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6.67±5.11)歲,平均體重為(69.95±15.56)kg;20例使用無創呼吸機、45例使用有創呼吸機。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如:(1)基礎用藥指導;(2)體位護理;(3)基礎生命體征監測;(4)飲食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持續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如:
1.2.1 轉科之前或者轉科即刻加以人文關懷護理
為了便于管理重癥患者,一般不允許患者家屬陪護,部分患者在入住重癥監護室后普遍認為自己的病情十分嚴重,因此產生極大的負面心理情緒,此時護理工作人員需對其加以人文關懷護理。護理工作人員可以先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詳細介紹重癥監護室的具體環境和治療措施和相關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雖然入住重癥監護室意味著病情較為嚴重,但是仍然有諸多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加速患者恢復健康,從而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
1.2.2 以部分患者會時不時發出呻吟聲,加上各種器械設備運轉發出聲音,所以會讓患者產生過大心理壓力,出現休息時間不足等情況
除此之外,患者家屬無法時刻陪伴在患者身旁,因此會感覺到異常的煩悶和孤獨。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時需避免大聲喧嘩,切忌當面談論患者的病情或者大肆宣揚患者的隱私,積極引導患者以積極地心態來看待病情;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保持柔和的病房光線,盡量保持低微的儀器聲音,給患者播放一些愛聽的音樂或者視頻等,不斷消除患者的孤獨寂寞感。
1.2.3 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
護理工作人員需積極主動地和患者家屬溝通,從而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等,便于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還需時刻把握好患者的情緒變化,以安撫或者積極引導等方式加強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溝通,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患者家屬的探望時間,讓其有效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
分析兩組重癥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度、舒適度以及護理前后的負性心理情緒評分(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兩組重癥患者護理前負性心理情緒評分比較未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重癥患者護理后母乳負性心理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重癥患者護理前后負性心理情緒評分比較(分)
實驗組重癥患者的舒適度以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分別為98.46%(64/65)、95.38%(62/65),對照組分別為76.92%(50/65)、78.46%(51/65),實驗組重癥患者的舒適度以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人文護理理念主要是針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深度地關懷,充分尊重重癥監護室患者的隱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護理服務標準[1]。人文護理理念對工作人員的護理服務也提出更高要求,加上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較為危急,其心理狀態會發生較大起伏,對此類患者進行針對性的人文關懷護理不僅僅能夠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而且能夠顯著改善護患關系,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2-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重癥患者護理后母乳負性心理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重癥患者的舒適度以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傳統護理方法對重癥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等未予以高度重視,而實驗組所應用的持續人文關懷護理理念能夠不斷規范護理工作人員的行為,加強與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高度重視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繼而顯著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總滿意度。
綜上所述,持續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在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中的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