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
高雄市觀光局長潘恒旭日前出席民間船運公司“高雄旗津—溫州洞頭小三通直航典禮”,一席“希望借由小三通讓高雄發大財、溫州發大財”的談話立刻使綠營炸鍋。陸委會及“行政院”指控高雄市政府“通敵”,并稱該航運公司已解散,“制造發財大騙局”。27日,臺媒痛批當局完全在使用“雙重標準”。
臺灣聯合新聞網27日稱,有網民翻出資料顯示,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016年任臺南市長時也曾參加“安平—泉州小三通航線”首航典禮,出席活動的還有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及陸委會官員。臺北市議員王鴻薇在臉書質問,“賴清德自己在臉書上說這是定期小三通,請問這是不是騙局?該不該嚴辦?”她說,高雄旗津的“小三通”是通過馬祖中轉到浙江溫州的航線,安平港的“小三通”是通過金門中轉的航線;業者為了把貨送出去規劃了航線,用“小三通”或直航的名義包裝宣傳,就是這么一回事,“民進黨實行兩套標準,其選舉追殺真是至死不休”。陸委會27日回應稱,“安平—金門—廈門小三通航線”是航運業者事前依規定申請許可的,是合法行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撂出重話,嚴查高雄“小三通”是否涉嫌詐欺。
26日,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就該議題表示,民進黨對于兩岸交流的事總是想方設法阻撓,而且進行政治操弄,“他們背后的用意,我相信不言自明”。
聯合新聞網27日稱,高雄到溫州港已有航線,民進黨抹紅高雄市政府前也得先了解市場行情,“這樣開口就恫嚇人民,制造社會恐慌,倒真像是詐騙集團的伎倆”。中時電子報稱,去年“九合一”選舉,高雄市民用選票告訴民進黨,人民要的是安居樂業的生活,如果“小三通”首航像陸委會新聞稿上所說的“在營造地方發大財的假象”,身為主管機關的陸委會是否該順應民意擴大“小三通”?《聯合報》也稱,對于所謂“違法小三通”,當局批駁的幾點理由中,“最大的關卡,還是政府對于兩岸交流,到底存在何種思維與戰略”。陸委會搬出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雖是“小三通”的法律依據,但法律并非不可修改,更何況它僅是在全面三通之前通過“小三通”進行試點,“以目前兩岸已有直航來看,若繼續執著于小三通法令,也難免是拿雞毛當令箭”。文章直言,“國安”不該忽略,但兩岸也有務實交流的需求,“如何兼顧人民利益,創造合法通航的環境,政府想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