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Hi,Robin !”
這幾天,一首尬唱的《Robin之歌》讓李彥宏又火了一把。鏡頭下,熱情的學子一展歌喉,盡顯地主之誼;帥氣的Robin一臉尷尬,保持“禮貌而不失優雅”的微笑。盡管視頻是舊事重提,但事發高校嚴陣以待,坦陳“學校對活動的流程管理不嚴”。百度也現身解釋,提出“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希望輿論能夠平息。
李彥宏的個人魅力一直都在。近兩年,他一次次“開掛”:以“創新者”之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被形容為“正幫助中國贏得21世紀”;以“改革者”的身份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頒改革先鋒獎章,發出“將在正確軌道上為人類服務”的愿景;以“新型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的專家身份,躋身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成為橫跨商學兩界的人生贏家……有人說,李彥宏的成功秘訣就在于他驕傲、自律、低調、奮進的性格。
百度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正是李彥宏的性格。多數時候,百度并非風頭最勁,而是在艱難中且戰且行。今年年關之際,百度強勢承包春晚,不僅扛住信息洪流“贏了面子”,而且收獲海量用戶“賺了里子”;然而不久后就有一篇名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爆款文章,指責百度“不再是尋找中文互聯網內容的地方,而是百度自家的站內搜索”,攪起輿論場圍剿百度的波瀾。正如李彥宏在一季度給百度員工的內部信里所說的那樣,“2019年是富有挑戰的一年”“有喜有憂”。
喜,來自對人工智能的先行先試。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來自對新技術新趨勢的預判。無論是街頭行駛的無人車,還是聽懂指令的智能音箱,抑或是智能金融、智能農業和智能健康,這些在自動駕駛、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百度在人工智能的戰略發展機遇期搶占了有利身位。
憂,來自對商業模式的反思。讓李彥宏引以為傲的,是打開百度營收想象空間的競價排名制度。但令公眾不滿的,恰恰也是競價排名制度,因為它縱容了“人性最大的惡”。以搜索引擎的角度觀之,讓廣告商精確找到客戶無可厚非,但讓用戶找到真實信息更是立身之本。當貼吧的公共空間標上“可售賣”價碼,當尋醫問診的頁面布上廣告陷阱,當病友的家園變成騙子的“狩獵場”,人們自然會將其視為百度的“原罪”。
李彥宏和百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百度的榮耀賦予了李彥宏光鮮,百度的風波自然也會帶給李彥宏爭議。“李彥宏能不能入選院士?”“李彥宏該不該接受獻唱?”“李彥宏擔不擔得起獎章?”這些來自公眾的質問,表面是對李彥宏本人的考量,本質上卻是對百度的價值判斷。
2019年開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李彥宏在百度內部的公開信中說:“那個能夠做出好產品、那個受公眾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但百度回沒回來,用戶才有發言權。《Robin之歌》里有段尬唱是:“創業的你更懂中文就是更懂世界,在不斷變化的時代里保持激情改變世界,改變生活。”但愿我們的Mr.Robin,真的擔得起這首“夸夸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