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彼得·納瓦羅最近告訴我,沒有人比他們買東西更小心了。這位美國貿易和制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解釋說,他會仔細辨別標簽,以免購買中國制造的商品。他表示:‘人們需要警惕為低廉價格付出的高昂代價。”美國知名雜志《大西洋月刊》特約撰稿人安妮·羅瑞不久前撰文寫道,“在納瓦羅看來,那些廉價的人字拖鞋正在讓中國這樣一個威權國家崛起,而打折的洗衣機可能正在抵押美國的未來。”
納瓦羅被美國媒體稱為白宮“鷹派中的鷹派”。今年5月,特朗普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已令世界不安,納瓦羅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對中國商品征收至少43%的關稅。“納瓦羅的經濟觀點犯了基本的常識性錯誤,一味減少貿易逆差將導致投資下降,利率上升,社會消費能力也將整體下降。”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家曼昆抨擊道,如果美國繼續加強對中國的貿易壁壘,那么大量的工廠將會尋求其他成本低的國家,比如印度、越南等。也就是說,打擊美中貿易完全是本末倒置,根源問題并不能獲得解決。安妮·羅瑞援引曼昆的話說:納瓦羅對貿易經濟學的理解,還不如大學一年級新生。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表示,納瓦羅對經濟的預測“建立在不現實的假設基礎上,他仿佛是來自另一個星球,對現實一無所知。如果美國采用了特朗普的經濟計劃,那么結果必將是毀滅性的”。
“納瓦羅的復仇主義,使他在華盛頓的經濟專家、貿易專家和亞洲專家中幾乎沒有朋友。”安妮·羅瑞寫道。不僅如此,他在美國政界也鮮有支持者。美國多家媒體援引多位知情人的話稱,納瓦羅與美國財政部長、美中經貿磋商美方牽頭人姆努欽之間的不合已公開化了。在北京舉行的一次經貿磋商中,納瓦羅對姆努欽單獨與中方談判代表舉行閉門會議感到強烈不滿,為自己被排斥在外大為光火,因此出言不遜,說了大量罵人的臟話。此外,他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的關系也很緊張,兩人曾在訪華途中發生激烈爭執。
有一個人卻很喜歡納瓦羅,就是特朗普。2016年底,特朗普從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不久,他提議成立一個全新的機構,名為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并任命納瓦羅為主任。特朗普說:“我多年前讀過一本彼得·納瓦羅的書,其論點的清晰和研究的透徹令我折服。他記錄了全球化對美國工人的傷害,為如何恢復我們的中產階級指出了一條明路。”

2019年1月,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聽取納瓦羅(右一)的報告。
在進入白宮以前,納瓦羅長期擔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經濟學教授。但他并不想走學術道路。上世紀90年代,他5次競選公職,包括競選圣地亞哥市長、市議員、郡監事以及國會議員,均告失敗。他的大學同事也說,納瓦羅對參與政治活動的興趣遠高于研究經濟學。不過,他在學術道路上收獲了意外驚喜。在20多年的執教生涯中,他出版了十幾本書,其中有3本與中國有關,最出名的是出版于2011年的《致命中國》。在書中,納瓦羅不遺余力地污蔑中國操控貨幣和貿易,指責中國通過“偽劣產品” 獲取利益,威脅了美國對世界經濟的主導權。在芝加哥大學教授彭慕蘭看來,《致命中國》對中國的描寫非常片面:“納瓦羅用夸張、不準確,甚至是諷刺漫畫的手法來描寫中國。在真正了解中國的人看來,這樣的書毫無可信度。”“我對納瓦羅的印象是,他一直逃避和真正對中國問題有研究的人進行交流。”
彭慕蘭所說的“夸張手法”在納瓦羅的《致命中國》中比比皆是,例如:“你想尋求華麗的死法嗎,比如爆炸、電擊、著火等?那你有的選啦,那些質量堪憂的接線板、電風扇、臺燈、過熱的遙控器、會爆炸的手機等,選擇多得很!”2012年,《致命中國》被拍成紀錄片。納瓦羅在片中表示,中國造成了5.7萬家美國工廠和250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中國“竊取”了美國的工廠和工作崗位,中美經濟關系使美國更有可能遭受核打擊。特朗普看過該片竟稱:“一針見血。這部紀錄片描述了我們與中國的問題。我推薦你們趕快看看。”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反駁道:“這個納瓦羅講的話基本沒有主流經濟學的常識。導致工作流失的責任是誰的?是美國的跨國公司。一旦高科技企業獲得壟斷地位,那就有壟斷利潤,所以高科技企業的工程師和員工的收入就要比其他人高得多。這造成的結果一定是房地產漲價,周邊其他企業沒有這種高利潤的,受不了了就產業外移。把美國工作搶走的是中國嗎?不是,是美國自己。”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更是不屑,稱納瓦羅的紀錄片為“小報風格的紀錄片”“納瓦羅是偽經濟學家長隊中的最新一員”。
2017年6月,納瓦羅走馬上任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人的半年后,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披露,納瓦羅在白宮的影響力非常微弱。那個時候,納瓦羅手下只有兩個工作人員,也接觸不到任何核心決策。后來,國家貿易委員會被并入貿易和制造業政策辦公室,納瓦羅仍擔任主任。2018年2月12日,特朗普將納瓦羅叫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問他的貿易政策為什么不夠激進了。特朗普說準備在貿易政策上有些動作,需要納瓦羅的協助。果然,不久后白宮對外宣布,納瓦羅被任命為總統助理。兩人在貿易戰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8年12月18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納瓦羅稱,美中貿易談判的目的不僅是讓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產品,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改革。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答道: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彼得·納瓦羅
1949年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平民家庭,1972年畢業于塔夫茨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9年開始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任教,2016年底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