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書是上世紀50到80年代的主要兒童讀物,絕對的奢侈品,多半靠借,看三遍五遍不想還……圖為1981年的北京鼓樓大街上,幾個小孩圍著一位女青年,探著頭專心地看小人書。
從“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到“讓我們蕩起雙槳”,從“白龍馬蹄朝西”到“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你是不是不自覺地哼了起來?小點聲,小心暴露了年齡。不過,暴露了年齡又怎樣,誰沒有過童年,誰沒過過兒童節。哪個男生沒有在驕陽底下踢過球,哪個女生沒有披過床單當公主。幾個人可以為一本小人書打得不可開交,轉眼因“一起看”變成互通有無的好兄弟……如今流行勸人“佛系”,其實佛系就是童真,誰都曾有過的、對簡簡單單小確幸一往無前的純與真。

上世紀50年代物質匱乏,兒童游戲基本靠“自力更生”。“斗雞”就是武力較量、“過家家”就是角色扮演,照樣玩得不想回家。圖為上世紀50年代,孩子們在廣場上玩“斗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了玩具,條件差的是小木棍,精美些的可以做成手槍和木馬,那可是必爭的寶貝。圖為1 9 6 0 年5 月,福州一個公園里,一對小姐弟開心地騎木馬。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家才一輛自行車。隨著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興趣才越來越受到大人的關注,那時候誰能擁有自行車誰就是孩子王。圖為哥哥帶著弟弟在練習騎車。

當今時代成了孩子們的秀場,培養強健體魄、展現朝氣與活力成為成長的主題。圖為2 0 1 8 年5月,江蘇省盱眙縣第一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進行籃球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