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講話。
波斯灣會燃起戰火嗎?
8天里,美國官方曾兩次否認“增兵中東”。5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否認了向中東派出12萬美軍的報道,稱之為“假新聞”。5月22日,美代理防長沙納漢又否認了向中東增兵萬人的報道,說“我們的任務是威懾,與戰爭無關”。
然而,美軍的動向仍令人擔心。此前,當4艘商船在霍爾木茲海峽外的富查伊拉港附近遭到破壞后,美國很快指責伊朗可能是“幕后黑手”。美“林肯號”航母戰斗群和轟炸機特遣部隊開向波斯灣,兩艘導彈驅逐艦進入波斯灣,美駐伊拉克使領館和當地美國企業撤出人員。5月24日,特朗普宣布將向中東增兵1500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同時宣布,將繞過國會直接向中東盟友出售軍備。種種動作,都引起伊朗高層高度警惕。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并不認為伊美會開戰。5月14日,他在接見伊朗高層時表示,美國很清楚陷入新的沖突不符合其國家利益。但他也強調,與美國的對抗是場意志的較量,伊朗人民會堅定地抵抗美國壓迫。
80歲的哈梅內伊,親歷了伊美關系和伊核問題的風風雨雨。他20歲那年,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原子能為和平服務”項目,為其他國家提供民用核技術以避免其開發核武。伊朗國王巴列維與美國簽訂了民用核技術合作協議。10年后,德黑蘭大學在美國幫助下建成一個研究用的核反應堆。后來,伊朗在德國支持下興建了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巴列維政府還派出人員到西方學習核工程,這些人后來成為伊朗核領域骨干。
但是,巴列維時代的伊朗就有核武野心。波斯人與阿拉伯人、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民族與宗教矛盾,演化成西方支持下的伊朗與蘇聯支持下的伊拉克之間的核武競賽。1970年3月,聯大通過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已擁有核武器的五大國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制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發展和擁有核武器。1974年,伊朗簽署該條約。但巴列維宣稱,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而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說得稍微含蓄點:世界上任何人“都想擁有核武器”。
1979年,巴列維政權被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朗由親美變成反美。伊朗的核原料和核技術來源都中斷。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轟炸了伊朗布什爾建設過半的兩座核反應堆。當時,西方國家站在伊拉克一邊,以色列卻出動空軍,炸毀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兩伊戰爭結束后,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戰爭,遭受長期制裁,徹底喪失核能力。用中東問題專家殷罡的話說,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
伊朗官方一直對外聲稱不開發核武器?;裘纺嵩_表示,核武器與伊斯蘭教義不符。1989年,哈梅內伊接替去世的霍梅尼成為最高領袖后,發布過教令,稱伊斯蘭教治下嚴禁生產、儲存及使用核武器。伊朗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在1992年、1993年和1995年查看其核設施。1995年,俄羅斯接手了布什爾核電站工程,伊朗還和俄羅斯簽署了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其核武計劃的一部分。一旦有了鈾濃縮設施,伊朗就可能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1995年,美國以伊朗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和發展核武器為由,對伊實施禁運。1996年,美國又對在伊能源領域投資超過4000萬美元(約合2.762億元人民幣)的外國公司實施懲罰。俄羅斯也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但伊朗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2003年,伊朗宣布提煉出了低豐度濃縮鈾,但強調這是用于核電站的燃料。在國際壓力下,伊朗在當年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并一度暫停鈾濃縮活動。
2005年,支持推動核項目的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2006年1月,伊朗宣布恢復鈾濃縮活動。當年7月,伊核問題被提交至聯合國安理會。為迫使伊朗棄核,安理會通過多份制裁決議。2009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伊朗秘密建造地下鈾濃縮設施,美以發出軍事解決的威脅。伊朗則于2010年2月宣布開始提煉豐度為20%的濃縮鈾。2011年11月,西方擴大制裁,切斷了伊朗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系。不斷的制裁嚴重影響了伊朗經濟。伊核協議簽署前幾年,伊朗貨幣貶值近2/3,通脹率上升40%,食品和燃料價格飆升,失業率也不斷升高。
有專家分析,哈梅內伊很清楚,如果真的發展核武器必然遭到攻擊。所以伊朗追求的可能是有核工業基礎、但不制造核武器,并在得到相應的回報后放棄核武計劃。2013年6月,立場溫和的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伊核問題出現轉機。經過多次磋商,各方最終于2015年7月達成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哈梅內伊(中)檢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

2019年5月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講話。
2016年1月,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正式生效。這是美、英、法、俄、中、德六國及歐盟簽字確認,并經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的國際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必須停止高豐度濃縮鈾活動,交出已生產的20%豐度濃縮鈾,接受國際核查,并將核計劃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但2025年后協議失效,伊朗就可恢復鈾濃縮活動。此外,協議只要求伊朗把鈾濃縮離心機數量從大約1.9萬臺減少到6000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也保留下來。這限制了伊朗可能發展核武器的速度,但換來了取消經濟制裁的好處。哈梅內伊曾肯定魯哈尼政府的努力,認為伊核協議已是其能達成的最好結果。國際原子能機構迄今已14次證實伊朗履行了全面協議義務。
但是,美國去年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對伊朗實施了單邊制裁,導致緊張局勢不斷加碼。特朗普聲稱,在這一協議下“我們無法阻止伊朗的核彈”。2018年8月,美國開始恢復簽署伊核協議時取消的對伊朗部分制裁。11月,美國重啟第二批對伊朗制裁措施,對伊朗石油部門進行制裁,但日本、土耳其、韓國等8個伊朗原油進口方獲得了180天的豁免。今年4月22日,美國宣布不再延長這一豁免,以完全終結伊朗的原油出口。
對美國,哈梅內伊顯然是失望的。他說,只要美國繼續奉行敵視伊朗的政策,伊朗就不會與美國展開談判。今年5月22日,他對數百名學生說:“你們將能夠看見墮落的美國文明和以色列走向滅亡?!彼€表示,自己同意伊朗政府與其他國家進行談判,但從未認可過伊核協議。他不相信伊核協議能真正落實,并多次警告魯哈尼和外長扎里夫。有報道稱,哈梅內伊此時公開批評兩人,顯示伊朗的強硬派勢力在崛起。
曾經力促達成伊核協議的魯哈尼,眼下的處境相當困難。協議實施后,伊朗GDP增長率在2016至2017財年達到12.5%,主要來自石油出口大增,外國投資也大幅增長。但此后經濟增長就開始回落,民眾受益有限,失業問題、通脹問題都沒有得到太大改善。由于伊朗所得實惠有限,伊國內對魯哈尼的批評聲也隨之增多。
5月8日,伊朗通知美國以外的其他伊核協議簽署國,將暫停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但仍繼續堅持限制鈾濃縮豐度的承諾。不過魯哈尼強調,伊核協議其他簽字方應在60天內履行自己對協議的義務,否則伊朗將會提高鈾濃縮的豐度。法、德、英三國外長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次日發表聯合聲明稱,仍支持保留和全面履行伊核協議,強烈呼吁伊朗履行協議所有義務,不要采取造成局勢升級的措施。
對法、德、英三國和歐盟來說,伊朗既是原油供應國,也是歐洲企業的重要投資市場,美國去年退出伊核協議并重啟對伊朗制裁后,歐洲企業迫于制裁壓力不得不撤出伊朗市場,大量合同無法履行,損害了這些企業利益。當然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認為伊核協議是控制伊朗發展核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旦失去這種控制,伊朗的鈾濃縮技術及專家都在,隨時可能強力重啟核項目。
而對魯哈尼來說,維護伊核協議既是維護國家利益,也是保護個人的政治命運,自然要盡力爭取。5月13日,他在與到訪的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如果伊朗在伊核協議中規定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伊朗愿意繼續留在伊核協議中。但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他也強調,即便美國轟炸伊朗,伊朗也不會屈服?!拔覀冃枰挚?,這樣敵人就會明白,如果他們轟炸我們的土地,如果我們的孩子被捕、受傷或犧牲,我們將不會放棄國家獨立與我們為之驕傲的目標?!?/p>
而全力為伊核協議奔走的扎里夫,也在積極尋求國際支持。5月18日,扎里夫受訪時說,伊美不會爆發戰爭,因為伊朗不愿開戰。但他也警告,盡管特朗普說不愿和伊朗發生戰爭,但白宮幕僚中的一些鷹派人物可能會找借口將美國推向戰爭。在白宮宣布增兵次日,他訪問了伊朗盟友伊拉克。他說,美國在中東地區增加軍事部署非常危險。美國人用各種說法為其敵對政策辯護,讓波斯灣局勢愈發緊張。伊朗迄今并沒有違反伊核協議,美國卻無端對伊朗進行指責和打壓。

2019年5月9日,美國“林肯號”航母現身蘇伊士運河。
在美國或明或暗的戰爭威脅下,伊朗軍方并不示弱。
今年4月8日,美國宣布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伊朗隨后宣布將美國中央司令部及其駐西亞軍隊認定為恐怖組織。在美國宣布向中東部署大批海空力量后,伊朗宣布將重啟低濃縮鈾生產。
伊朗最精銳的武裝力量——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5月18日表示,伊朗不懼怕美國,因為美國看起來很強大,其政治體系卻脆弱不堪,“一陣強風就能使其崩潰”。他也強調,伊朗能打贏與美國的情報戰。伊斯蘭革命衛隊歸哈梅內伊直接指揮,薩拉米此前不久剛剛被哈梅內伊提拔為司令。有報道稱,他比前任更為強硬。
這支部隊誕生于伊斯蘭革命中,在伊朗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地位顯赫。它擁有海、陸、空3個軍種約12.5萬兵力,伊朗的戰略性威懾武器幾乎都配屬它,邊防工作和政府機關保衛工作也由它負責。革命衛隊還守衛著國際原油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曾多次提“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斯蘭革命衛隊前指揮官穆加達姆曾說,霍爾木茲海峽在革命衛隊控制之下,可以依據國際法允許或不允許任何國家的船只通過;可以保持海峽對友好國家和盟國開放,但對敵人封閉;如果美國為阻止伊朗出口石油而“像海盜一樣阻止伊朗船只通行”,那么伊朗“也將像對待海盜和恐怖分子一樣”,那就可能會引發戰爭。而伊斯蘭革命衛隊一位高級將領則說,波斯灣所有軍艦都在伊朗海軍和革命衛隊的控制下。
也是在5月18日,伊朗陸軍司令穆薩維在對伊陸軍地面部隊指揮官發表講話時說,伊朗軍隊必須時刻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應對敵人的威脅。如果敵人錯估形勢、犯了戰略上的錯誤,那么伊朗的回應必將令敵人后悔。
盡管伊朗軍力與美軍有較大差距,但美軍要“拿下”伊朗代價巨大,很可能會陷入比越戰和伊拉克戰爭更深的泥潭,因此外界一般認為美國不敢輕啟戰端。另一方面,外界也在關注伊朗的強硬派勢力是否會借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乃至兵臨城下之機,也退出伊核協議,甚至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加速推進核開發。這勢必會引起地區的核軍備競賽。所以有專家稱,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匣子”,能否避免災難性后果,牌握在伊朗決策者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