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伊林
摘 要:設計是一門通用學科,20世紀中后期開始,設計方法運動興起,它開始強調設計與科學的關系,然而有關設計方法應用于教學活動的實踐卻少之又少。文章探討了設計方法中圖解思維方法及其理念對教學活動所引發的思考。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恰當采用具有直觀性、表現性的感性圖解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圖解思維和整理信息化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意,構建完整的教學信息知識系統。
關鍵詞:圖解;思維方法;信息;整理;建構
一、圖解與圖解思維
圖解的方法最早見于建筑設計,是設計師在前期設計構思與概念設計的階段使用的頻率較高的一種思考表現形式,速寫和圖畫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通過圖形與圖形、符號與符號、線與線的相互之間的構造法則來形成有效的可感知的序列,進而完成信息的完整解讀。圖解是認知主體心理表征的外在反映,圖像符號所蘊含的信息量的大小是判斷學生認知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圖解思維的過程是意義再現的過程。大學課程的教學時數一般為2個課時及以上,超負荷的信息量,摧毀了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快速有效地掌握概念是理解一門學科的基礎。
二、圖解思維中信息流的處理
信息的收集、整理與構建創新,貫穿于科學研究的始終。所有的學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專業術語用于解釋專業領域中的常用現象和意義,以幫助人們理解這一學科,這里用瑜伽學的呼吸法來闡釋圖解的思維中信息流的處理過程。
瑜伽之基礎吐納法,是一個完整的能量運轉的方法,是意志與態度的能量,也是一種態度技法。從海底輪→丹輪→腹輪→心輪→喉輪→真眼輪→蓮花頂輪,往后移,往下壓至海底輪,提肛、肩膀放松、然后屏氣、吐氣,圖解的思維中信息流處理也來源于這一生物過程。
(一)納息
納息即吸收,讓思考達到和呼吸一樣無意識,是捕捉能量和信息的階段。納息的階段需要的是調整自己,將自己的能量不斷地貢獻給“最好的效果”,通過深呼吸入氣,充盈在體內的氣遍布全身,對學生而言基于靈感而形成的概念和信心會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學會向自然學習,學會批判性思考,學會思考自身思維中所暗含的結構,對所學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和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高校的教學任務應該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而應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成果,使他們明確自己的思考內容、方式。這就需要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批判技能,即對信息有效過濾,清理信息與信息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關注教師授課的重點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一些重要的關鍵詞“這里”“那里”等等。也就是說納息是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對話、自我肯定的過程。
(二)屏息
在瑜伽的理論里,當人控制了生命之氣以后,就可以控制宇宙中的其他能量。屏息是建立在能量守恒的概念基礎上的,屏息階段可以看作是主體控制能量和信息,喚醒潛藏的能量,身體左右邊的能量在互相抗衡的階段,是實現信息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的轉變并優化思考的過程。屏息的目的在于弄清信息的本質,因此,有效的思考必然指向一定的目標,問題的設計就十分重要。在屏息階段對教師而言:增加知識點的導入,以每個知識點為中心的單一型實踐訓練,改革為完全項目實踐導入的教學模式,注重課程邏輯點和多學科知識點的引入。對學生而言是減少信息的層次,針對特定的信息,分解要素,加強信息個體與中心信息的聯系程度,它不但決定著學習內容的邏輯關系,也影響著數據的傳播。所以只要腦海中出現某個關鍵詞,就應該迅速畫出與之相關的聯想圖解,通過屏息,提高聯想力和組織力。
(三)吐息
吐息是生物向外部世界噴出能量。學生知識信息的建構應該是感知信息加再生信息的整合,這依賴于主體的認知能力,主體對信息的認知和運用反過來也可以開發主體的信息潛能,形成新的創造力。對既定的目標、有效的執行、合理的作業的設計是信息吐納的重要要素,執行及執行力是第二次創造的關鍵方法,不要妄想找到最完美的答案。指導學生把某一個具體的想法拆分,并且通過任何可以表現的儲存方式把素材分為幾個“部分”,再針對這幾個部分來選擇合適的素材,將思維置換成視覺語言符號。掌握概念的語言化表現方式,找出概念與概念間的深層關系,運用任何能夠把握的技能來表現素材、用圖解的方法細化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將信息可視化和結構化,形成“可視化思考對應表”,如魚骨圖、九宮格圖、金字塔結構圖等等。同時,作業的完成過程也是學生自己塑造自身經驗與能力的過程,是從無意識化到意識化覺知層面,其中動作是思維的重要支撐。吐息階段,不僅要求學生具備這些思維能力還要求他們能夠進行動作思維的表現,所以吐息的過程是將感知信息轉化為再生信息的過程。
三、圖解思維的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建構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對事物的性質、規律和內在聯系的深刻理解,因此加工、信息、建構信息是實現認知的重要途徑。皮亞杰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結構包括: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他認為個體具有將環境中的信息整合為自身體系的認知結構的能力,并根據環境適時調整自我。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傳遞定義或者概念來實現的,教師應該注重與課程相關的邏輯題的設置。因此理論導入、反復訓練和及時的反饋是必要的策略,圖解思考的方法實質上是一種化繁為簡的力量,將教師的語言表達轉化信息符號體系并通過快速、生動的表達達到加強記憶,能夠在瞬間保留學生的思維、建立信息專注,并能有效地將這種“圖示”長久地存儲,結合自己信息理解形成內源性學習,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去分解問題并探究問題的實質。
圖解思維中信息的建構:
速度——快速地對數據或者想法進行相關性分析并學會優先排序,但不要立即做決定或得出判斷。
數量——數量是產生結構的基礎。量化后的信息越多越好。這一階段可以偏離主題,甚至越遠越好,越多越好,指導學生將注意力從文字的描述上轉為大量數據的收集上。
廣度——思考的范圍要廣,且不受條件的限制,采用亞歷士多德聯想法則,從對比(大小、遠近、高低、酸甜)到接近(從水想到魚、從魚想到自由)再到模擬(從彈珠想到撞球)
相關度——運用水平思考法將問題展開,在針對特定問題運用垂直思考法上下串聯概念,在垂直的上下方向上概括,在水平的左右方向上分類,在相關度上盡可能做到精細化。如生物學中講到物種的概念,往上形成屬、科、綱、門再到最后界,以此類推,再往下分,這樣逐層推進,構建出金字塔式的層級架構圖,就可以獲得對概念及其相關概念的更深入理解,也就是先推演后發散。
精確度——引導學生對問題保持危機感和可批判性這是正確對待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提高信息精確度的關鍵。鼓勵學生將直覺認知和理論認知結合,不斷地批判和試錯,以獲得最優答案。
推理演繹——在這一階段要求摒棄專業術語,將學科概念與生活中的基本概念相聯系,實現由概念到概念化的理解。它是以一般性的規律為前提通過推導去尋找特殊性規律的過程,是隱含著細化關聯的思維加工過程。因此,在建構時需要對大量的要素進行優先排序,抓住最重要的核心點,依次將思維放射開來,導出為簡練的、有邏輯的、抽象化的信息圖。
四、基于圖解思維的概念表達
對概念的理解是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要求,如體育運動中體操的訓練,如果沒有對“轉身”“屈臂”“滾翻”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體操這一運動項目的實質。圖解思維中概念表達的核心是:
觀察,對事物的熱愛源自于生活。根據亞里士多德申定律,人的動機水平只有在任務難度一般時可以達到最高,因此掌握課程學習中的一般規律,會使學生更善于作業,之后慢慢影響他的生活,以至于成為一種習慣。
對教師講授的核心信息進行梳理、概括。首先要有整體的概念,一種觀點可以用來解釋另一種概念,尤其是矛盾相悖的觀點對于解釋另一種觀點,在這種參考和對比中獲得智力標準的提高。
將思維標準內化,對給予的信息進行類比,將同類性質的符號元素重組,尋求合理的模式與規律再現,思考本學科中最基本的概念,盡量摒棄專業用語,通俗、快樂地表達,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將生活中的概念與學科中的基本概念相聯系,將學科的目標轉化成為生活目標。
概念的視覺設計,視覺設計的結果應該易于理解,且能夠高速傳遞。創意的初始源泉是感性的熱愛和激情,把思考變成一種習慣,把圖解變成一種習慣,用事實、數據、經驗來支持這一標準,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明確目標發揮想象。
表達,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要表達的東西,創意是表達的一種形式,表達是創意的結果,這就需要找出新的基礎概念和挑戰新的思維方法。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思考如何去做加法或減法。延伸不同層級的項目,注意子項目的發散和表現上的區別。
概念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性如美化的視覺要素、符號、箭頭、圓圈、框框等元素,且擁有一定的信息總量、適用于大眾的思維模式,能夠形成如同目錄式的概念索引功能,同時概念與概念之間通過聯想和組合可以達到相關的主題,形成完整的意念分析圖,條理分明地再現演繹過程。
五、結語
將圖解的方法應用于教育領域,一方面可以開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構建完整的信息知識系統,另一方面探討圖解形象深刻的視覺感染力及其中通用的形式和原理,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活動變得更輕松、有趣且高效,通過長期實踐這種方法而獲得適合自身的信息建構模式。本文從信息的建構的角度出發,從圖解的思維模式、信息的表達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并在教學中進行了實驗性的嘗試,分析了教學過程中主體與客體間圖解思維的過程,并針對學生短時圖解思考表現和長時圖解思考表現的不同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挖掘了圖解思維模式對于現代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指導意義。本文論述的圖解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種生活哲學,是指導學生對生活、學科中次序美、邏輯美與視覺信息和思維的整合,這種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次序化能力必然將在不遠的將來深入應用于教學。
參考文獻:
[1]佐藤可士和.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M].常純敏,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杜,2009.
[2]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