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峰 宋文靜
摘要:隨著網絡普及,網絡語言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漢語教學中網絡語言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但目前的教材落后于時代發展,很少有新詞能進入對外漢語教材中。這就需要我們鑒別有生命力的網絡語言,把這些網絡語言中應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的新詞加入到對外漢語教材中,使其與社會接軌,緊密貼合二語學習者的需要,更新我們目前使用的教材。
關鍵詞:網絡語言;對外漢語教材;漢語
從“你吃了嗎?”到“你看到網上的消息了嗎?”映射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轉變。語言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而語言中的詞匯又是與社會發展最息息相關的一個。現在大量的網絡語言占據著我們的詞匯庫,我們也逐漸接受使用這些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應教授貼合我們生活的詞。目前的漢語教材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這正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網絡語言
(一)網絡語言的定義
網絡語言,根據中國第一部網絡語言詞典,于根元先生主編的《中國網絡詞語詞典》,網絡語言的概念如下:“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
目前的學者們將網絡語言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網絡語言只是在傳播過程中有可能使用和涉及到的所有語言,既包括人類的自然語言,也包括物理層面的技術語言,前者指的是在日常交流過程中為了實現正常的溝通而使用的語言,后者指的是在確保網絡健康運行和發展而使用的專業的技術語言,狹義的網絡語言指的是人們在網絡上交流溝通時所使用的語言。一種即時性的通訊語言,口語化特點鮮明。我們這里討論的是狹義的網絡語言。
(二)網絡語言的種類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很多新詞語產生于我們每天都接觸的網絡,網絡是一個信息集散中心,我們每天從這里獲取大量的信息,而網絡空間正是新詞語產生的沃土,許多新詞語來自網絡,并通過網絡傳播出去變得有影響力,在此列舉一些2017年熱詞:撩、套路、洪荒之力、一言不合就、老司機、吃土、小目標、友誼的小船、狗帶、因吹斯聽等等。從形式上看這些網絡新詞語有以下幾種形式:
1.字母詞
例如:AI人工智能、BF男朋友、GF女朋友、LZ樓主、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 非常重要的人、MM美眉\妹妹。這些都屬于網絡新詞語的一種,但其中很多用法在現代漢語里是不規范的,其中一些逐步被淘汰,而有一些由于有強大的生命力適用范圍越來越廣。例如:LZ樓主一詞常見于貼吧之中,樓主發一個帖子,站在第一的位置,這就屬于一個基墊。說明這個帖子的內容是圍繞著他發布的內容展開的,他是帖子的所有者,而其他后來在這個帖子里留言的人,通常是一樓二樓三樓,依次排列,這就是所謂的蓋樓,而且經常有人隔樓喊話,這就說關于“樓主”這一系列的詞非常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生命力,現在這個詞不僅僅用在貼吧上了,很多有這種留言功能的軟件上都可以用。
2.一些數字或諧音的新詞句
例如:5555模擬哭聲、666說明很溜、1314是指一生一世、三克油是謝謝、因吹斯聽是interesting的音譯。這些數字和諧音詞在網絡環境中有特定含義,形式特殊但又很強的表達力,對我們的語言表達起到了積極的交流作用。
3.一些字詞型的網絡新詞語
這類詞語有很多是原來現代漢語中就有,但是根據網絡的傳播使它們具有了另一種含義就像:撩這個詞,在2017年中使用頻率很高,人們現在都用撩妹、撩漢,來表達與異性的感情交流;曬,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把東西拿出來晾一晾,現在我們常用來表示公開展示、炫耀的意思,比如曬娃、曬恩愛。網紅也是近來比較火的一個詞是網絡紅人的簡稱,由于社交媒體的高度發達,人們開始喜歡在網絡上進行直播,許多人成了網紅,而網紅又衍生出一些其他詞:網紅臉、網紅店。可見網紅因為與網絡世界相關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4.網絡流行語和流行結構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我可能是……了假……”這兩種結構在2017年火得一塌糊涂,人們在用社交軟件交流使時出現頻率極高,用這樣的結構會使人顯得更活潑、表達也更精準。比如你的朋友做了一件讓你出乎意料的事,你就可以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XX”。某件東西或某件事不符合你的心理預期,你就可以用“我可能……了假……”。如:“我可能是上了假大學。”
5.最后還有一類近兩年出現的極為特殊的一種網絡交流工具——表情包
表情包是2016年流行開來的,而且到如今勢頭依舊迅猛。表情包實際上是一種利用圖片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逐步形成一種流行文化活躍在各種社交媒體上,人們使用明星、動漫、影視截圖為素材配上文字,以表達特定的情感,國外也有這種表情包文化,不少外國人很喜歡用中國的表情包,他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許多表情包由于動作夸張,使人很容易猜到要表達的意思,圖片確實更能形象地傳遞信息。這對中外交流也有著推動作用。
(三)鑒別有生命力的新詞語
我們都知道新詞語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我們可能今天口中還說著那個看似很時髦的詞,明天再說可能就已經落伍了,每年涌現的大量新詞一些是可以留存下來的,而另一些無論當時多么火爆,終究也會被時代淘汰,這就是不同的生命力。判斷一個詞的生命力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編寫對外漢語教材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詞語。
方言類的一些流行詞語生命力較弱,像“腫么了”“有木有”“藍瘦香菇”這些都是由段視頻里的方言口音引起的,這些方言口音在網絡上很容易流傳,但熱度一過就會消失,這樣的語言基本不會出現在雜志報刊書籍中,只能流傳在自媒體中。這些音頻視頻更新速度很快,不久就會淹沒在茫茫的信息流中。這些詞不符合語言規律,在語言逐步走向規范的趨勢下,這些方言詞只是其中的陣陣漣漪。網絡流行語往往是由重大事件帶出,比如:習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成為流行語。最近“做頭發”又流行起來了,就是因為爆發了一個娛樂大事件。但它的生命力肯定比不上“擼起袖子加油干”,因為這些流行語的根基是不一樣的,因為前者不僅會出現在網絡與社交媒體上,還會出現在書籍報刊雜志上,這就為它的留存帶來了契機。
二、我國對外漢語教材現狀
經過先輩們的努力,無論是在教學法、語言測試還是教材編寫等方面都有了豐碩的成果。早年一些學者制定的一系列教材,在早期對外漢語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些教材我們至今有的還在使用,而這些教材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與學生的需要了,我們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選取一些新詞語,教授給二語學習者。目前的一些教材都是各有長處,但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教材,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面上沒有反映我國新時代發展的教材。
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系統,詞匯的變化我們都能感知到。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通訊工具的發展改變了原來信息傳遞的方式,一句精妙的話,可能會在短短幾天傳播出去,成為當下的高頻流行語。
外國留學生很愿意接受這些新詞語,因為這些新詞語不僅有意思還能了解變化的中國。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吳偉清的調查問卷考察了留學生對網絡新詞語的態度和了解程度、他們使用中文網絡的情況、他們對網絡漢字詞匯和非漢字詞語的了解程度以及這些網絡新詞對留學生學習漢語造成的影響。調查對象是在中國學習生活的具有一定漢語基礎的中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外國學生對網絡新詞語的知曉度普遍較低,與中國的網絡語言接觸較少,對網絡中的新詞語感到陌生。這表明外國留學生與中國當代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脫節,如何讓他們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也接受這些新鮮事物,我們就可以在教材上下功夫,即讓他們學習一些常用的新鮮詞匯。如:留學生更感興趣的是“你有支付寶嗎?”而不是“你家有幾口人”。
三、教材中選取網絡語言的原則
網絡新語具有廣泛性、趣味性、隨意性、時效性與不穩定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表明我們并不能把它們全部收入囊中,我們需要判斷這些網絡新語的生命力。
(一)首先我們要根據網絡新語的生命力來確定它是否能進入對外漢語教材,例如“綠色網頁”、“代購”等這樣的新詞,這些詞在全球化大環境下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二)一些低俗的詞語不能進入對外漢語教材,像“屌絲”、“綠茶婊”等,不是體現主流文化的詞語不選用。
(三)一些網絡短語不能進入對外漢語教材,如“我也是醉了。”它能夠適用于多重語境,易使學生產生偏誤。
四、網絡語言對教材編寫的影響
(一)有利于更新《(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是1992年6月,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指定的。10年來,它為我國漢語水平考試的開發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和規范,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
教材的編制必須以詞匯的使用頻度為原則,根據常用程度劃分等級。在《(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中加入一些網絡新語有助于提高大綱的活力,貼近留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需要。
(二)網絡新語有利于提高留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無法融入中國當代社會的留學生,絕大部分初來乍到,還有一些在中國學習了一段時間。這些留學生課下很少與中國學生交流,經常和自己國家的人聚在一起,課下交流使用的語言一般都是英語或母語。他們聽不懂中國人在說什么,也很少瀏覽中國的網站。因為有很多網絡語言他們看不懂。如“我也是醉了。”這個常用短句,如果和留學生說,他們可能會理解為“你喝了酒”。現在的教材里沒有這樣的網絡新語,他們學的都是老套的言語,使得他們與中國當代社會脫節。學語言不僅僅是學語言,還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如果留學生經常聽不懂,那么他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語言的興趣。相反如果留學生能理解我們話里的“梗”,而且能夠穩妥地接“梗”,他就能體會到與人交流的樂趣,愿意多學習語言知識,也愿意與人交流。
五、網絡語言進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材編寫建議
目前,大部分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網絡詞語類型單一、出現頻率低,且被選入的網絡詞語大多數是網絡專業術語。這些網絡詞語無法滿足學習者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當代社會的需要。
(一)編寫教材時多關注新出現的網絡語言。在選擇這些網絡語言時,首先我們要選用選擇廣泛使用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詞語。這樣有生命力的詞語才能夠與時俱進,切合留學生使用的需要。
(二)要設計好教材中新詞語的比重,不能盲目添加生、難、怪詞。引入新詞語要適量,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不僅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教學效果顯著,從而使學生有成就感,學習漢語更有信心。
(三)教授新詞語的同時,蘊含文化知識的新詞要著重講述,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新詞,而且幫助學生融入中國文化。如“套路”原指編成套的武功路數、招式,現在是指精心策劃的應對某種情況的方式方法,使用該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經對該方式方法熟練掌握,并且形成條件反射,邏輯上傾向于慣性使用這種應對方法應對復雜的情況,心理上往往已經產生對此方法的依賴性、對人有較深影響,使用某種特定不變的處理事件的方式,對一些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形成“路數”。這個詞產生這一引申義后傳播得很廣,出現頻率很高,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六、結語
網絡語言是我們日常交流的重要部分,我們需要對網絡語言不斷追蹤,識別出可進入漢語教材的網絡語言,是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乃至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大進步。今后我們仍需完善,持續關注網絡語言,讓漢語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安璐.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新詞語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侯宇欣.網絡新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15.
[3]李小青.中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常用網絡新詞語現狀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4]李雪.留學生漢語網絡新詞語教學設計研究[D].安徽大學,2016.
[5]李忞.網絡新詞與對外漢語教學[D].蘭州大學,2014.
[6]田靜.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新詞語教學初探[D].鄭州大學,2014.
[7]楊燕芳.網絡新詞語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
[8]王笑楠.對外漢語網絡新詞語教學與文化導入[J].現代交際,2017(01):80-81.
[9]張俏然.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新詞語教學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23):166-167.
[10]趙丹.對外漢語中的網絡新詞語教學[D].青島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