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悅
【摘要】房價一直都是大熱的話題,特別是近年來房價的快速上漲更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在文中主要就針對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原因進行研究,明確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為控制房地產價格上漲提供支持。
【關鍵詞】房價;政策;土地財政
房地產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財富,一直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更是成為了人們膾炙人口的話題。近年來,中國購房者越來越多,房價也在以極快的速度一路上漲。不斷上升的房地產價格已經使得許多城市戶口無法承擔,同時也成為了現今中國經濟的突出問題。本文旨在研究中國房地產價格上漲的三方面原因并深入研究。
1、各項相關政策和制度下對房價的影響
1956年,中國成為一個實施土地公有制的國家。土地公有制,即“土地由部分或全體人民共同所有,意味著人民只擁有依法轉讓權而沒有買賣權”。(定義來源:百度百科)1994年,中國開始實施土地財政政策,從而讓土地公有制也開始直接影響到房價的浮動。土地財政指的是:“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從而發展地方經濟并進一步大力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定義來源:百度百科)
在土地政策的作用下,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生活也有了巨大改善,但是相反,土地政策也帶來了不容小覷的問題。因為土地公有制,相比較于其他土地私有制國家的先收購后開發,政府往往使用公權力和專政機關力量低價收購百姓的土地使用權。收集整合到土地后,政府再次定價并轉賣土地使用權,從中獲利。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府發現這一快速獲利的機會,并進一步不斷調整提高房價從而收獲更高的利潤。因此,在政府的引導下,開發商和消費者對房價的掌控幾乎可以忽略。而由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中國的房價也不可避免地持續快速上升,不受自由市場經濟支配。(見圖1、圖2)
根據以上兩圖可知,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中,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基本保持上下浮動或大幅提升,而中國四大一線城市的房價狀況也呈相同的上下浮動或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可以得出,城市對實施土地財政這一獲利方法的依賴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導致了房價的上漲,并進一步佐證了中國政策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的觀點。
2、金融監管體系對房產投資意向的影響
除了政府實施的土地財政政策之外,我國所管理的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完善也影響了中國人對房產的投資意向。作為一個綱目式的金融監管體系,我國的主題金融法律與其實施細則的聯系不夠緊密,這使得政府對金融監管的控制力較低,也就導致我國政府對金融風險的預判和防范等機制發展地不夠成熟。因此,中國的金融市場長期缺乏優質的投資產品。而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又普遍趨于保守并力求穩定。所以,中國人漸漸開始把房產作為一種投資對象。
作為一個耐用、穩定、且有不斷升值的潛力的消費品,投資房產成為許多中國人賺錢的新渠道,甚至成為了一種職業。因此,除了對居住用住房的需求外,人們開始大量購入空房,等待房價抬高再轉賣以獲取其中的收益。這一”買多用少”的現象也可以在中國房屋空置率中體現。
“按照國際通行慣例,空置率10%以下為較合理區,房屋供求基本平衡;10%-20%之間為危險區間;20%以上為房屋庫存嚴重積壓。”(來源:百度百科)上圖顯示的是世界七大城市住房空置率情況。中國房屋空置率高達13.2%,已屬于危險區間,而其余的六個國家房屋空置率均控制在10%以下。遠超出標準的數據顯而易見地揭露了中國住房高空置率的現狀。這個現象也表明了有一定購買能力的人會購買多個房產用于投資,而自己只住一套房。這樣的行為使得投資用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也同時提高了房價。
3、其他壓力導致房價上漲
除了政策以外,社會上的其他壓力也導致了房價的節節升高。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下,相親家庭對“有房”的強烈要求進一步導致了房價的上漲。對于許多西方國家準備成家立業的青年人而言,在自身不具備購買能力時,租房是大多數人的首選。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房”成了判斷相親家庭是否有經濟條件的重要標準。丈母娘們相信,如果沒有房子的證明,女婿也就不一定有能力給自己的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因此,大批青年人選擇在婚前買房,致使先今中國青年人買房比例大幅上升。
結語:
至此本文介紹并分析了中國房地產價格持續增長的部分原因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雖然相比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政府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上的管理還不夠全面,但是政府也持續地在進行著更改和完善措施,努力使我國走向全面穩定發展的大國。相信這些潛在的問題會被政府逐一擊破,也希望本文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房地產價格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琳,張洪瑞.中美房價影響因素的實證對比研究[J].中國物價,2018(12):57-60.
[2]周春應,黃晨,王建斌.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我國房價上漲原因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