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新興了許多建筑理論,如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這些理論的出現極大的影響了生產力的變化。社會資源的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形式就是信息資源,飛速發展的信息產業,使社會效率大幅度調高,智能建筑也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建筑業在節能、節電、節水、節材、節地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使得綠色建筑得到了發展。無論是智能建筑還是綠色建筑,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生產力人類智慧的結晶,二者的結合也是發展的趨勢。智能建筑給人類帶來舒適安全,主要是由于對現代科技的綜合運用,是標準化集約化規范化的設計,既要保護自然環境,又要使現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要以綠色建筑的要求做指導,實現建筑發展的可持續。
【關鍵詞】人工智能;生態學;綠色建筑
在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口的激增使得能源消耗過快,資源減少,環境也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人們對于能源的需求源源不斷的增長,這使得人類的生存發展與自然環境產生了沖突。我國是一個能源及其匱乏的國家,其對于能量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費也較大。據調查,我國在建筑領域能耗為歐洲住宅能耗的三倍,城市居住環境同歐美等國家相比也呈現出惡化的趨勢。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起綠色建筑的問題,國家頒布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對建筑耗能的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是我國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步。但是這的注意的是,綠色建筑不僅僅是擴大綠色植被的面積,增加綠化率。我們所說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物。因此這需要建筑師從建筑物的觀念入手,把生態學應用到綠色建筑之中,處理好建筑物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
1、綠色建筑物的設計特點
1.1節能性
節約能源是綠色房建筑設計的核心,但是首先要確保使用者的健康舒適,設計者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采用風能、生物能或太陽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資源,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資源。運用先進的科學更有效的避免環境污染的情況,比如在設計綠色建筑時可以采用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全空氣變風量空調系統、冰蓄冷空調系統、節能燈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節能電梯、光伏發電系統等技術。同時幾,還要保證各個系統的協調統一性,更好的實施綠色建筑工程。
1.2環保性
設計師在設計環節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選擇建筑材料方面也要盡可能選擇無污染、可進行二次利用的材料,使其成為一個良好的再循環系統。綠色建筑采用實實在在的“綠色”技術,秉持被動優先的原則,使其增量成本控制在項目要求范圍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加強對環境的全方位保護,使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生態建筑成為現實。
1.3地域性
因地制宜是實現綠色建筑重要的原則之一,設計師們在做建筑設計時應該也要考慮到當地的地質環境,從實際出發,不能盲目的跟從其他設計師的建筑作品。每個地區的地質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也有差別。結合地區環境設計建筑使其與地形相吻合,能更有效的節約資源,縮小成本。北京的香山飯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將過去的地域元素與建筑布局相互結合設計,進而形成一種新的建筑理念,并且還保留了地域特色,彰顯了綠色建筑的屬性。
2、綠色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
2.1設計理念
2.1.1節約資源
這也是綠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其要求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對建筑材料的選擇中都要盡可能考慮到資源的合理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加大資源利用率。
2.1.2節約能源
我國本來就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且我國人口眾多,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每個人都要更加重視節約能源,避免浪費。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多考慮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比如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并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必要時候可以采用新能源。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計風冷系統,是建筑可以有效的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這也體現了綠色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性。
2.1.3回歸自然
在當前的建筑設計過程中,綠色建筑理念始終要與自然生態環境保持一致,首先融入于綠色管理和綠色建筑理念,然后應用于設計實踐。設計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綜合設計規劃,確保建筑物能夠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做到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還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觀的發展。
2.1.4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綠色建筑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護環境資源而應用環保材料保護,還應該注重內部環境的安全性,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也要保持清新,溫度和濕度適中,使居住者有良好的居住體驗,保持身心健康。
2.2基本原則及要點
2.2.1以人為本原則
發展綠色建筑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居住者提供舒適的工作及生活環境。因此在選材上就要注意安全的環保材料;在結構上要采取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的方式,
確保良好的通風環境。
2.2.2藝術和科技相結合的原則
環境設計一般都會將主題建筑作為主要依據,追求環境空間和主體建筑的協調一致,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設計環節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要使綠色建筑變得更富有藝術性,就要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2.2.3共生性原則
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是生態建筑,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考慮到人與其他動植物相互和諧的關系。
2.3綠色建筑的目標
綠色建筑的設計目標包括兩點,即功能目標和自然目標。功能目標中強調綠色建筑設計的主旨在于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因此,在設計建筑時不能以浪費自然資源,損害自然環境及危害居住者身體健康為代價,既然要突出綠色建筑的功能就要做到節約和效率,使綠色建筑更好的發揮功能和系統價值,達到設計綠色建筑的目標。自然目標中綠色建筑多以保護保護自然為基礎,強調不能為了建筑物的功能而過多的消耗能源及增加污染,在優化傳統形式建筑設計的基礎上,要適應新形勢下生態和綠色建設的需要,達到建筑與人及自然的和諧共處。
結語:
總之,生態建筑出現的時間不是很長,其理論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生態建筑還有及其漫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生態理論建筑的理論概念將會不斷得到完善和創新,在生態環保領域獲取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延喜,隋大權.促進建筑學與生態學的結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88.
[2]龐瑒.景觀建筑學的專業內涵初探[J].房地產導刊,2013(12):390.
[3]王清華.淺議生態建筑學[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7):130-131.
[4]陳奇梅.淺議生態建筑學的現實途徑[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6):80-81.
[5]易永卿.歷史回眸與未來冀望的城市敘論--談劉中頊等編著的《城市文化發展概論》[J].云夢學刊,2012,33(2):158,160.
作者簡介:
朱紅,中鐵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