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建筑公共空間指的是居民公共性交往或者是舉辦各種活動的開放場所,也包括建筑實體間的開放性空間。加強住宅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交往活動場所,可以更好地滿足居民不斷提高的物質需求及精神需求。文章主要對住宅建筑設計中公共空間設計的重點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業內相關研究及實踐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住宅建筑;公共空間設計;建筑設計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住宅建筑設計應加強對公共空間設計的重視,準確分析居民的實際需求。對住宅建筑中電梯廳、廊道、屋頂、綠地等公共空間進行合理設計,提高公共空間設計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居民對生活環境不斷提高的要求。
1、標準層設計
住宅建筑每一個樓層的樓梯廳、廊道等公共空間是住戶的必經之地,也是居民公共性交往最頻繁的建筑空間。基于此,必須加強對此區域公共空間設計的重視。在標準層設計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公共空間對居民公共性交往的幫助,針對居民的不同公共性交往需求,重點關注導視系統、材質、燈光等因素。
1.1樓梯廳設計
住宅建筑中的樓梯、電梯等共同組成了建筑的垂直交通體系,同時,作為樓層中的主要公共空間,其對和諧鄰里關系的構建,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電梯廳是居民公共性交往的重要場所,樓梯間是人員消防疏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樓梯廳、電梯廳等進行改進設計,可以提高建筑的空間體系價值。在住宅建筑每一樓層中設計一個獨立的小空間,并與連廊聯系起來,滿足鄰里的交互的同時,還可以確保隱私性。在樓梯廳、電梯廳建立公共休息區域,打造居民“會客廳”,將其作為居民公共性交往的平臺,能夠增加居民的傾談度,有利于促進和諧鄰里關系的構建。
1.2廊道設計
隨著現階段住宅形制的發展,通廊式住宅在住宅建筑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借助廊道,可以滿足多位住戶的入戶需求。廊道在公寓樓、宿舍樓的應用比例較廣,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當今資源短缺、用地緊張問題日益加劇,合理設計廊道,可以提高對廊道的利用效率。然而通廊式住宅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形式比較單一,如若住戶的數量偏多,則可能導致戶均缺少辨識度,在缺少門牌標識的情況下,很可能走錯,影響居戶的隱私性。基于這樣的原因,可以采取雙廊式設計,實現對居民隱私的保護,同時滿足居民公共性交往的需求。設計時將內廊與入戶門廳有機結合起來,便可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保護居戶的隱私。外廊中可以增加適當的運動器械,為居民提供運動場所,同時擴大居民公共性交往空間。
2、屋頂設計
屋頂層是住宅建筑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住宅建筑公共空間設計中,應加強對屋頂層設計的重視,提高屋頂空間的利用率。對于屋頂層的空間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屋頂交通問題,以滿足屋頂交通的基本需求。在屋頂交通設計的過程中,應確保每一棟樓的垂直交通體系可通達屋頂,此外,還可以設計螺旋式外廊,以解決路徑問題,提高屋頂的通達性,實現對屋頂空間的高效利用。
其次,在確保屋頂可達性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屋頂使用功能的問題,不可簡單設計成屋頂花園,將屋頂空間用于綠化,而是應當豐富屋頂的使用功能,調動居民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屋頂的利用效率。第一,可以設計屋頂聚會區。聚會區是一個私密程度比較高的區域,可以采取圍合的方式,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以私密交流的空間,還可以在聚會區設計一個露天電影院,以便于烘托氣氛。屋頂聚會區空間的設計,可以滿足居民的公共性交往需求,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第二,可以設計屋頂運動健身區。運動健身區主要是為了給人們提供運動健身的場所,在當今亞健康問題廣受重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的有效手段。為滿足不同人群對運動健身的實際需求,屋頂運動健身區設計過程中,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設置運動機械區域,為居民的運動健身提供良好的器材、器械,以滿足居民的運動健身鍛煉需求;二是設置兒童娛樂區域,同時,根據兒童玩耍特點,還可以在兒童娛樂區域旁邊設置游樂區,從而為滿足居民的親子娛樂提供良好的場所;三是設置運動廣場,為滿足中老年人跳廣場舞的需求提供良好場所,豐富中老年人的運動需求。屋頂運動健身區應當與運動外廊保持良好的對接,以便于提高公共空間的整體性。第三,可以建立屋頂綠化觀賞區。屋頂綠化觀賞區以綠色植物的種植為主,改善住宅建筑的生態環境,并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供遠眺的景色。此外,屋頂綠化觀賞區本身還具有保溫隔熱、清新空氣的效果,有利于降低建筑的能耗。第四,可以建立屋頂休閑區。屋頂休閑區的主要目的是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交談的場所,屋頂具有良好的視野、充足的陽光等天然優勢,屋面使用防腐材料,設置座椅等基礎設施,便可以使居民獲得舒適、溫馨的露天休閑場所。
3、中心綠地設計
住宅建筑大多數為圍合式布局,因此,中間位置會存在相當大面積的中心區域,中心區域可以建設綠地,以滿足住宅建筑的綠化需求。中心綠地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注重提高中心綠地的觀賞性。中心綠地設計,應當以花卉、灌木等低矮植物作為綠地的主體,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景觀小品,以提高中心綠地的觀賞性。同時在中心綠地中設置景觀步道,以對中心綠地進行劃分,滿足居民行走需求的基礎上,提高趣味性,借助外廊螺旋式設計,將中心綠地有機融合在住宅建筑整體之中,確保住宅建筑設計的完整性。
結語:
綜上所述,住宅建筑設計中,應做好對標準層、屋頂、中心綠地等公共空間的設計,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性交往、公共活動、休閑娛樂的場所,從而為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使居民感受到住宅建筑的人文精神內涵,才能提高居民對住宅建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參考文獻:
[1]林姿彤.論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設計[J].設計,2019(04):96-97.
[2]劉佳林.淺析住宅小區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J].現代園藝,2018(21):161+199.
[3]趙遠.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滲透與應用[J].工業設計,2018(09):96-97.
[4]詹孛迪.高層住宅內部公共空間設計的思考[J].住宅與房地產,2018(03):101.
作者簡介:
孫夏,山東高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