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與運營處于政府壟斷狀態,很多污水廠建設之初為爭取國家資金和響應政策盲目上馬,缺乏充分規劃論證,造成污水處理設計產能過剩、設備閑置浪費嚴重、后續管理運營跟不上污水處理要求等不利局面,污水處理效果一直很不理想。為此,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領域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市場化,以解決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弊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進而深入推進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有序開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污水廠運營管理的弊端,探討了幾種主要的第三方運營模式,從而對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生活污水處理廠;第三方運行模式;利弊分析
生活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工作是對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廢水進行有效處理,使出水中主要污染物濃度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或下游水體可接納水平。我國目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負荷率都不高,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沒有充分發揮應有效益,加之污水廠運營水平不高,一些污水處理廠雖然在運行中但處理效果無法保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長期缺乏市場競爭活力。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運營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污水處理廠工作效率,從而可有效針對城市中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流水體,改善人居環境。
從建國初期到近幾年間,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呈加速發展的趨勢,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持續增強,生活污水處理廠在改善城市環境中發揮重要意義[1]。污水處理廠第三方運營是指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單位接收排污單位的委托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專業化的運營與經營,具有“省心、省事、省錢”的優點。第三方運營管理模式是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通過“市場”之手有效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質量,進而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
本文選取幾種常見的污水廠第三方運營模式進行分析,并對污水處理廠運營模式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1、生活污水處理廠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政府直管運營粗放,職責界定不清。
目前,雖然很多城鎮都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廠,但是大部分是響應國家環保政策為爭取國家資金建設,存在“大馬拉小車”現象。污水廠采用政府事業單位或職能部門下屬企業運營的直管模式,缺乏專業的精細化管理,加之污水廠由政府撥款運營,致使投資匱乏、效率低下,極易成為政府包袱。同時,由于體制改革等問題的存在,運營單位與政府職責界定不清,對污水廠的運營管理工作造成困擾。
1.2運營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足,專業人才稀缺。
污水廠運營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運行能力直接影響到污水廠的處理效果,隨著污水處理廠水源多樣化和污水成分的復雜化,污水處理技術不斷發展,現有運行人員對污水處理工藝的優化運行和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理缺乏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污水處理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知識層次和工資待遇普遍不高制約著污水處理效率的提高。
1.3污水處理費用嚴重不足,運營資金難以保障。
很多地方污水廠運行采用征收污水處理費加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運營,污水處理費用加收到供水費中收取,但是由于城中村及自備水源井用水戶的水資源費收繳困難,加之地方政府財政困難,污水廠處理運行費用很難做到及時、足額到位,導致污水處理廠難以穩定運行。
1.4污水處理廠運轉效率不高,缺乏完善的精細化管理制度。
由于受建設資金制約,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后,很多污水廠污水收集率并不高,導致污水處理廠存在“吃不飽”現象,污水處理廠運轉效率不高。同時,很多污水處理廠缺乏完善的精細化管理制度,沒有采取科學的管理手段,導致污水廠運行與當地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理念背道而馳,從而引發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出現問題,阻礙了生活污水處理廠發揮其應有作用。
2、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管理模式分析
近些年來,為實現污水廠的高效運營,地方政府慢慢開始傾向于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委托給第三方進行運營管理,實踐證明第三方運行管理模式可以讓污水處理廠管理更科學,資源更優化,水質達標更有保障。
(1)BOT模式,全稱為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翻譯中文就是建設-運營-轉讓模式。是指政府將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維修的責任采用契約方式交給投資者,投資者建成項目后,在協議期內擁有污水處理廠的經營權和收益權,以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在協議期到期后將項目無償交還給當地政府。
(2)TOT模式,全稱為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是指政府或者國有企業針對一些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移交給投資者進行一定期限的運營管理,投資者支付給政府部門一定的資金。投資者利用獲取的經營權,在運營期限內獲得合理回報。在合約期滿后,再將污水處理廠交回給政府。
(3)BT模式,全稱為Build-Transfer模式。這種模式下,污水處理廠由地方政府立項,建設資金全部由投資人墊款建設,建成后交由政府相關部門運營,投資人不占股份,不參與運營收益。建設資金則由地方政府在一定期限內分期償還。
以上幾種模式僅僅是污水廠第三方運營的幾種常見形式,隨著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大力推廣,其變種也多種多樣。通過對污水處理廠的第三方運行,使得專業的人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干專業的事情,把政府從繁重的事務中剝離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監管中來,同時也減輕了財政負擔。
結語: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仍處在建設和發展的快速時期,污水處理廠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對恢復城市乃至流域良好水環境,降低污染物對水環境的破壞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提高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第三方運營模式是比直接運營模式更好的選擇,不僅可有效提高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管理效率,確保污水廠穩定運行,水質達標排放,還可在減少政府投入的前提下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蘇新杰.生活污水處理廠實施第三方運營模式的利弊[J].化工設計通訊,2016,42(2):159,169.
[2]姚玲,趙雷,張英寶.天津市某生活污水處理廠環保升級改造工程實例[J].區域治理,2018,(51):58.
作者簡介:
何國杰,甘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甘肅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