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平 何洪英
摘 要:高校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形成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多方努力和有機配合。學校、社會、家庭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個人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關鍵詞:多方合力;高校學生;婚戀觀
高校學生群體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漸成熟,愛情的需求在這個階段表現的尤為突出。戀愛成為大學生群體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婚戀觀對其戀愛行為有直接影響,對大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家庭的和諧幸福和社會的進步更是有重要影響。因此本文著力探討多方合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一、學校引領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婚戀觀是人們關于愛情、戀愛、婚姻的根本觀點,是人生觀、價值觀在婚戀方面的表現。高校學生的婚戀“指導必須是普及性的,讓高校學生了解基本的婚戀常識、基本權利與義務,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婚戀觀,甚至包括與婚戀對象獨立交往的禮節、安全與健康教育等”[1]。學校教育有必要把婚戀觀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陶冶大學生的情操
身處校園,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努力構建一個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氛圍,例如開設公選課,針對高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人際交往、自我意識、婚戀觀塑造等多個方面的教學或通過專題講座、心理咨詢、社團活動等形式,對高校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
2.學校向大學生灌輸婚戀的社會性理論
培養婚戀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明白戀愛不僅僅是兩個人感情上的事情,還會牽涉到兩個人及家庭的方方面面,這就使婚戀具有社會關系,產生社會責任。
3.加強大學生的情感教育
培養高校學生理智、客觀地認識和處理婚戀對象之間的問題的能力,“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避免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生活的小圈子里,多接觸社會,多學習、多思考,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學會獨立地面對生活、事業和愛情”[2]。
4.學校要重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校園里仍有部分大學生的婚戀觀令人擔憂、這主要表現為忽視感情、急功近利;注重自我、少慮對方;重視過程、淡化結果;輕視道德、推崇性愛等四個方面,因此幫助高校學生樹立科學的、進步的婚戀觀任重而道遠。”[3]
5.學校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性”
學校應該通過設立專門的有關于“性”的課堂,讓高校學生對性有一個客觀而健康的認識,讓其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通過對高校學生“性”的引導,讓其意識到“性”是一門科學,是人生命力和繁衍歷經心理和社會鍛煉的一種體現,同時讓其了解如何在婚戀中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如何正視性愛的社會責任。
二、社會引領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婚戀標準看起來只是一種個人行為,反映個人的要求或愿望,但它實際上是在社會現實生活制約下形成的個人婚戀動機的表現。”[4]隨著經濟的全面轉型,在經濟的驅使下以盈利為目的的文化產業迅猛發展,使得傳播效率大大增大。然而一些媒體不負責任,背離行業道德,為吸引觀眾眼球,擴大收視率而使電視節目色情化、拜金化。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傳媒的監管力度,凈化網絡環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婚戀觀,樹立良好的道德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婚戀觀,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5],使高校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家庭引領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家庭是學生情商的培養重地,家庭的和諧與否是影響到高校學生婚戀的直接因素。家長的思想觀念和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思想行為的各個方面。所以家長多與子女進行交流和溝通,為子女傳遞正確的婚戀觀,使他們能正確的看待和處理婚戀問題,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引領人,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婚戀觀。
四、高校學生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1.多閱讀關于愛情的世界名著和影視作品。世界愛情名著如 《傲慢與偏見》、《勸導》、《簡愛》、《飄》等,影視作品如《北京青年》、《北京愛情故事》、《裸婚時代》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他人的婚戀觀去重新審視自己婚戀觀,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樹立理性的婚戀觀。
2.端正戀愛動機。高校學生談戀愛應該是出于對于真愛的追尋,而非出于寂寞和好奇心理才去體驗愛情,這樣的婚戀動機是不端正的,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建立在彼此愛慕和欣賞的基礎之上,要懂得愛情是一種責任和奉獻。同時,在戀愛過程中,應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寬容,互相尊重,共同進步。
3.注重對方的人格品質。在擇偶時,除了考慮伴侶的容貌長相、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外,更應當關注對方的人格品質、文化內涵等內在素質。“正確的婚戀觀基礎應該是互相愛慕,志同道合;婚戀的標準應是全面衡量,品德為重;婚戀的態度應是嚴肅認真,履行義務”[4],而不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真正的愛情應當是忠誠的,持久的。“雙方應當互相體貼,互相幫助,互相諒解,同舟共濟,共同度過美好的一生。”[4]
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婚戀的道路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極其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很多感情用事,極端鬧劇的出現,避免高校學生因為失戀而導致的精神萎靡或失常的狀況發生。在婚戀心理上,避免自己存在自卑和自傲這兩種極端;在標準上,避免缺乏求實的思想,切勿盲目、片面追求;在婚戀態度上,避免缺乏慎重考慮,過于急躁和草率, 避免急戀、低層次戀的發生。
5.婚戀過程中精神與物質同等。我們發現部分女大學生將房、車、存款等物質因素列為擇偶條件,使得婚戀的“含金量”急劇增加。受傳統的“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等觀念影響,高校女生“更多地看到了女性在社會政治和經濟地位方面的劣勢,感到沒有能力去面對社會,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依托的港灣。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女性在思想上對外界的一種逃避”[2],是自卑、自疑等弱者心理造成的。這種靠物質金錢維持的愛情會慢慢變質、動搖,進而愛情和事業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因此,“高校學生在婚戀時應該注重與對方保持平等的經濟地位、家庭條件,以及注重物質與感情的同等地位,這樣才能讓愛情維持的更加長久、甜蜜”。[3]
6.正確對待“性”。“熱戀中的男女情欲沖動,往往會產生性的要求,甚至沖破理智的閘門,發生性行為。這種婚前性行為,不僅與中國傳統的思想道德相違背,而且對還未進入婚姻殿堂的男女雙方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當戀愛與性意識的發展達到一定熱烈的程度時,雙方都要冷靜地控制。”[4]追求高尚純潔的精神活動,控制性欲本能的沖動,正確駕馭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伴侶負責。
高校學生婚戀觀不僅直接影響到自身婚姻的幸福,更關系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其婚戀觀更引領著整個社會青年群體。影響當代高校學生婚戀觀的成因不是單一的, 而是社會、家庭、個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家庭,學校,社會需要互相滲透,有機結合,共同承擔起引導與教育的責任,為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晨.當代女大學生生活價值觀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論文,2010
[2]張鳳琴.當代女大學生擇偶心理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19-123
[3]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政史系10思政班第四調查組.關于當代大學生擇偶觀的調查研究——以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為例[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2d477a01013xd8.html
[4]青年擇偶觀-百度文庫[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fa74169af1ffc4ffe47aca7.html
[5]劉晉云、汪芳、劉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教育路徑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1-2):62-63
作者簡介:
黃文平(1987--)女,漢族,四川富順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何洪英(1964--)女,漢族,四川富順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